夏日消暑,自然少不了西瓜。南宋词人方回在《秋熟》中咏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食用西瓜,有的人喜欢切片大口啃吃,有的人喜欢切小块用水果叉优雅进食,有的人则习惯榨成果汁啜饮。其实,无论以什么方式“消灭”西瓜,都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既能大快朵颐,又可以补充体能消耗。而对于20世纪80年代前冰箱还未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来说,在井水里捞出浸泡了好久的清凉大西瓜,更是不少人关于夏日消暑的美好回忆。
西瓜含糖量平均为5.8%,不同品种含糖量有所不同,主要是以果糖为主。西瓜的血糖生成指数(GI)比苹果、桃子、李子、葡萄等水果都要高。一次吃1~2斤西瓜就可以(大约一个普通西瓜1/6)。这个量大约有150~200千卡热量,差不多是一小碗白米饭的热量。
暑气逼人的当下,一般人出门无遮挡在太阳底下溜达几分钟就会开始流汗乏力。此时此刻,来几口冰凉西瓜,汁多味甜,且降温去暑,是怎样一个爽字了得。西瓜除了瓜肉是消暑佳品,还浑身是宝。煮西瓜皮可解暑,将去除外层绿皮的西瓜内皮洗净切块,加入少许冰糖,加水熬煮10~15分钟,放凉后即可饮用。
关于西瓜的溯源,五代后晋时期的胡峤在《陷虏记》中记载:“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后来,李时珍称“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
但近年来,吃了冰箱里的西瓜后出事的新闻却频频出现。基本案例都是西瓜切开后在表面覆盖保鲜膜隔夜,再拿出来吃时中招,严重的还危及生命。究其原因,有些人以为是保鲜膜质量不过关所致。但有专家研究指出,在西瓜表面覆盖保鲜膜本身并不会导致细菌迅速滋生,但西瓜存放于不洁净的环境,冰箱温度过高等因素,才是导致细菌快速生长的“罪魁祸首”。
细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两点,一是食物受污染的程度,二是食物的保存环境。被保鲜膜包着的西瓜滋生了细菌,不能仅仅只盯着保鲜膜。因为切西瓜的刀、砧板或装西瓜的袋子,如果没有清洁干净,都有可能导致西瓜在放进冰箱前,就滋生了大量细菌。
专家建议,切开的西瓜应该尽快放入冰箱冷藏,而不是先吃几个小时后,再将吃剩下的放进去。切西瓜与放西瓜都必须做好卫生防护,尤其不要将西瓜与肉类或者熟食放在一起。西瓜在冰箱里的冷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2小时,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
切下的西瓜皮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叫“青衣”,第二层叫“翠衣”,第三层叫“白衣”。瓜皮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可以用来美容,作为天然的晒后修复产品。白衣削成薄片,一片一片地贴在脸上和手臂上,大约5分钟换一次新的西瓜皮片,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对肌肤有舒缓、镇静、补水的功效;翠衣可混合蜂蜜做成面膜,直接敷面约25分钟后清洗,用于晒后修复;西瓜皮的第一层青衣(具有清热解暑、消炎的功效)则可自制成治疗口腔炎的小药膏,把青衣晒干,蜂蜜在锅里炼,除去多余的水分,炼蜜到100度以上,就会变色为焦糖色,加冰片少许研末,继续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据说效果相当不错。
来源:揭阳日报(于胥 文/摄)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信编辑部(编辑:捌号)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爱都给你,点赞和在看都给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