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公布医院二期项目规划

南方+ 记者

7月15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举行八周年媒体新闻发布会,对外分享医、教、研、管等方面多个重大项目的进展。其中,医院二期规划、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国际医疗中心发展等项目建设备受关注。

1

1

1

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

培养高水平医疗人才

8年来,港大深圳医院借助深港医疗合作平台,积极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部分医疗核心指标均达到领先水平。其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9%和41.91%,处于深圳市同类医院中较低水平;优质护理覆盖率连续3年达100%;病人跌倒发生率、住院病人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22‰和0.12‰,均低于香港医管局的要求。

高水平人才是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一方面,医院积极借助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平台,共计引入11个国际和国内顶尖团队。另一方面,医院积极发展人才教育,为“六大卓越中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让患者“大病不出深圳”。

1

同时,2019年7月2日,“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在港大深圳医院正式揭牌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专科医师培训制度试点,融合深港两地经验,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建立可推广并具有内地特色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目前,外科已获得香港外科医学院及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培训基地认证;急诊科获得“香港急症科医学院训练中心”资格。争取2025年,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专科培训独立管理及认证机构,向全市乃至全省推广专科培训的成功经验,拓展并完善10个专科的专培基地建设。

二期将打造多学科中心 

“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少跑路”

港大深圳医院二期项目是该院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建设项目,其中不仅包含1000张病床的住院大楼,还容纳了儿科、肿瘤科两个重点发展学科。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启动,计划于2024年底竣工,2025年初投入使用。

1

根据医院相关规划,二期项目将合理设置手术室、ICU、内镜中心等共享型医技科室,同时率先实现多学科中心的儿童中心、肿瘤中心的设置,最大限度整合和发展医院的特色医疗。两个中心分别设置独立的门厅、诊区及病区,并配备专用电梯。在共用的医技科室中,也通过适当的交通组织,尽量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患,使得肿瘤中心和儿童中心形成相对闭环的医疗体系。

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表示,基于多学科会诊模式的多学科联合门诊是医学发展的趋势,在打破学科之间壁垒的同时,可以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诊治质量,“从患者体验的角度来说,建设多学科中心的最大好处是,患者无需反复挂号多个科室便可体验‘一站式’检查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

设置便民商业街

接驳交通枢纽

港大深圳医院周边便民商铺较少,为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根据规划,医院将在门诊医技楼和二期之间建设多元化的商业街、访客中心、美食广场,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便捷及多元化的餐饮和便民服务,打造生活化的街区氛围。

“以便民理发为例,很多长期住院患者都有理发的需求,苦于周边就近区域很难找到便民理发店,所以家属不得不自己动手给患者理发。”卢宠茂表示,此举旨在打造生活化的街区氛围、改善传统医院在人们心中“冰冷”“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刻板印象,树立温馨亲切的新时代医院形象。

1

另外,针对目前医院周边交通较为不便的情况,二期规划将重点完善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建设,增设了三个地面/地下交通接驳区域,分别在医院西门(近海园一路)、北门(近白石路)和一期二期接驳处。

在公共交通便利设施方面,港大深圳医院计划修建南门(近滨河大道辅道)地铁9号线深圳湾出口D1出口到国际医疗中心等多个位置的风雨连廊,届时将大幅提升了行人交通的安全和便捷,且减少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对市民就诊的影响。

1

将建立深港合作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港大深圳医院科研副院长关新元介绍,医院二期科研楼包含中心实验室、临床试验中心Ⅰ-Ⅳ期、生物信息实验室、人工智能平台、数字化医疗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组织样本库、动物实验室和临床前动物实验评估中心等,计划建设成亚洲最大的集成性科研中心之一。

同时,未来五年内,港大深圳医院将引进香港大学科研团队,围绕“六大卓越中心”,在规划建设中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1

深港科技新合作区位于落马洲河套地区,毗邻皇岗口岸。皇岗口岸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深港之间目前唯一实行24小时通关的大型陆路口岸,与香港新界落马洲隔河相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距离港大深圳医院仅有20分钟左右车程,地理位置优越。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包括生物材料3D打印研发平台、生殖健康生育力保存中心、肿瘤放射免疫与转化研发平台、器官移植免疫复发研发平台、临床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

国际医疗中心开设新服务

整体提高惠民力度

今年以来,面对大众对高端医疗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国际医疗中心(IMC)陆续推出新增服务、增大惠民力度。

自7月6日起,IMC开启了全科夜间门诊服务至21:30。夜间服务与日间服务同质同量,配套服务还包括CT、彩超、X光等检查及住院服务。港大深圳医院助理院长、IMC主管樊敬文表示,IMC的全科夜间门诊有别于私人诊所,因为IMC背后有整个港大深圳医院的全力支持。如患者需要住院,IMC全科医生会及时联系专科医生,经评估后可安排患者入住IMC病房,并于紧急必要时入住新开设的重症监护病房(ICU)/高依赖病房(HDU),为患者提供及时专业的诊疗服务并保护隐私。

1

为遵循港大医院“先全科后专科”的医疗理念,IMC全科门诊诊金已由700元/次调整为400元/次,检验检查项目及药品按项目另行收费。患者于全科门诊就诊后,如需转介专科继续治疗,首诊只需另外支付700元诊金(原专科转介需支付1000元诊金)。同时,房费也相应调整至1200元/晚起。

IMC的专业服务受到市民及境外、海外人士的青睐。截至今年6月,IMC共服务患者近18万人次,其中门诊接诊约17万人次,出院人次超过一万,住院患者逾10%为港澳台及外籍人士。

后续,IMC将引入港医名医人才,引进世界前沿医疗设备,重点发展包括辅助生殖医疗(IVF)与产科、内镜、24小时全科、VVIP体检服务、激光整形、医学影像六大高端医疗服务,并加强国际合作,于五年内成为高端医疗行业的标杆。

【见习记者】张大川

【摄影】朱洪波

编辑 孙梦圆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