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得福:快速响应,成就“抗疫明星”|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的必得福无纺布生产厂区内,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发往国内外的抗疫医疗防护物资。

就在疫情暴发初期,这家医用基础材料大厂还面临缺乏足够的熟练工和原材料的困难。不过,他们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响应,调用一切可能的人力和原材料资源,并最大限度压缩生产时间,在当时迅速将口罩和医用国标防护服等紧缺物资发往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

如今,国内疫情回落,必得福在全力做好国内外防疫物资订单的同时,也放眼长远,在瞄准设备投入等方面,通过提升国际资源配置水平,以开拓更宽广的市场。

紧急征召

以作战状态生产防疫物资

1月21日(大年二十七)上午,当必得福董事长邓伟其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电话,要求该公司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保障医用防护物资供应时,其无纺布生产厂区防护服生产车间仅剩下4名熟悉流水线操作的工人留在本地过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放下电话后的邓伟其立即召集能够调动的所有人员,开始筹建防疫物资生产车间。发出紧急招工信息时原定只招约120人,结果吸引超过300人前来报名。

在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下,必得福迅速解决了缺人力和缺原材料的问题。

此后,全厂上下正式进入战时状态。“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成为必得福全员在保障物资供应这场应考大战的真实写照。为了尽可能早一点向国家交付防疫物资,车间员工甚至尽可能少喝水从而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厂区管理层24小时在线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保持与各政府部门的密切联络。

必得福生产车间俯拍图。企业供图

必得福生产车间俯拍图。企业供图

在临近年关和疫情的交织影响下,为稳定员工情绪,并激发在厂员工投身防疫物资生产的积极性,邓伟其亲自坐镇厂区指挥,使出当场派发现金等福利方案。

复工复产后,必得福进入全速赶工状态,工人倒班生产,设备全速运转,一件件防护服从生产线被送到检验区,再经打包封装。厂区复工复产后的第3天,2000件防护服被一箱箱打包装车发往武汉。

必得福能建立如此快速的响应机制并非一时之功。在医用基础材料行业,必得福已经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2003年非典、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肆虐……很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后,都有必得福防护物资“逆行”助力的动人故事。必得福还因为抗击非典作出的贡献,而获得“广东省医药行业抗击非典先进单位”称号。

除了应战经验丰富,必得福深耕纺熔无纺布领域26年所打造的产业链默契度同样不容小觑。必得福厂区周边,无纺布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在10公里范围内基本就能调配医疗防护用品生产所需的所有物资,这对复工复产后的产能提升功不可没。

佛山市领导到必得福生产车间,听取企业做好防疫物资保供工作相关情况汇报。企业供图

佛山市领导到必得福生产车间,听取企业做好防疫物资保供工作相关情况汇报。企业供图

循环投入

始终保持产品旺盛生命力

无论是国内疫情暴发之初紧急向湖北保障防护服供应,还是现在不断向海外市场出口医用口罩,都离不开必得福17年前的转型魄力。

2003年非典之后,必得福首度转型,从传统工业用无纺布转向新材料研发,开始向高端生活用和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领域转型。

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得福一直坚持重金投入,用重资产技术优势为企业铸成一条既宽又深的“护城河”。这条河不仅在物理上抵御住同行追兵的步伐,也间接提高行业标准。

为保持技术领先,必得福单单在医疗链条的基布生产就投资4.7亿元,涉及高档纺熔技术生产以及医疗定型防护制作。

必得福还探索借助大数据优化生产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018年,必得福投资1000多万元与软件企业合作打造SAP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生产设备和工艺智能化水平。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品控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必得福入围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供图

必得福入围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供图

在传统制造领域,前期资金投入带来的盈利多被用于后期激励。在必得福,企业赚到的钱基本没有分红,反而都被投入到生产线、厂房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当中。在必得福管理层看来,只有通过不停投入,领先竞争对手几年,才能保持屹立不倒。不盲目跟风,这背后其实是邓伟其算清了两笔“账”。

第一笔是“回报账”。必得福曾在升级厂区中尝到过实实在在的甜头。有一次,必得福通过优化厂区设计与科学布局,将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合理分割摆放,每吨非织造布的生产耗电量得以降低500度以上,如此丰厚的节能回报让企业更加坚定创新投入是一笔值得花也必须花的钱。

第二笔是“保鲜账”。假如企业投入1000万元进行研发,通常能带来5倍左右的利润,新研发产品最少能保持4—5年的生命力。在这段时间,企业必须继续投入资金开发新产品,保证产品在下一个生命周期继续领先同行4—5年。

经历行业的风风雨雨,必得福深知,一时的技术领先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优势与安全,唯有循环投入、接续创新,才能给领先“保鲜”。因此,必得福在本可以选择安逸的时间强势“买买买”,为厂区不断购置新生产设备,也才有了稳坐全国医用基础材料产量第一把交椅的实力。

放眼未来

配置国际资源与引领行业标准

在判断医疗防护用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后,必得福便不惜花费重金对有助产业延伸的硬件设施进行升级,领跑高端非织造布生产。

即便身处全球经济下行带来的各种压力之下,必得福也没有放慢国际化的脚步。2016年必得福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设厂;翌年更是花重金并购德国的7米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正是这条年产量20000吨的生产线在这次漂亮打赢防疫物资保供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必得福从德国引进的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企业供图

必得福从德国引进的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企业供图

目前,必得福出口比例占40%,主要以北美市场为主。随着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阶段,必得福计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非洲、印度等新兴市场以及国内市场。

在必得福看来,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不仅是提升产品辐射面那么简单,还可以通过与世界先进的行业企业交流合作,更好地判断新材料开发的前景,也有更大的底气进行研发和设备方面的投入。

此前,必得福曾成功研发出应用于保温袋的复合保温材料,这款材料顺利通过专利审批后迅速抢占国际市场,创下占领日本保温袋市场份额超过50%、占领加拿大保温袋市场份额超过70%的佳绩。在邓伟其看来,这得益于必得福团队长期与全球客户进行材料领域的交流。

从工业用布到卫生材料再到医用材料,必得福完成了医用终端制品的延伸,从而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国内知名无纺布生产企业。放眼未来,必得福希望成为一家生产高端医用无纺布、防护服和手术服成品等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企业。

在保持接续创新,并不断提高研发投入的同时,必得福积极主导并参与起草多项国家纺织行业标准。至今,必得福已参与制定4项纺织行业标准,参与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组织的3个标准审定工作。

对必得福而言,引领行业标准是一场只能不断向上攀爬的自我革命。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医疗基础材料市场,得到广泛认可的仅有几家知名的国际大企业。善用国际顶尖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高辨识度,必得福让全球客户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自己。

◎手记

舍得投入方能“得福”

从创立之初的家庭小作坊到如今稳坐全国医用基础材料产量冠军宝座,必得福用26年的时间完成了从默默无闻到“抗疫明星”的华丽转身。

如果不是在3天内完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下达的交付上千套医用防护服的“战时”任务,如果不是在接下来的30多天内完成国家调拨的达9.6万件医用防护服的保供任务,进而被国务院点名表扬,必得福可能还会继续默默无闻。

必得福如此拼命从来都不是为了出名,崇尚专注追求品质才是这家企业的基因。但企业负责人口中“不足为外人道”的高品质背后是必得福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深耕医用基础材料领域、坚持不懈重视投入打磨出的看家本领。

避免陷入与竞争对手拼成本、拼价格的恶性循环,必得福总是舍得把利润投入研发创新、生产流程优化、设备升级等方面,用真金白银的大投入换来无可挑剔的高品质。

正是这种不断投入、不断领先的发展路径,才让必得福一路走到今天。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赵雨笙

【统筹】叶洁纯


■编者按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的佛山,在疫情下彰显发展韧性。

2020年,在佛山市政府的指导下,佛山市工商联联合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团队和南方日报共同组建专题调研组,聚焦“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开展调研,今年先后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会的方式对话43家佛山企业。

依托调研成果,6月29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育新机 开新局: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再次发现“佛山样本”,深入提炼“佛山战法”,敬请关注!

佛山市工商联与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联合出品

点击进入专题>>>

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年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

编辑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