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土壤怎么治理增产量?

农财宝典
+ 订阅

土壤酸碱性常用pH来表示,它是指土壤的酸碱程度。土壤酸碱性共分为7级:4.5 酸性极强;4.5-5.5 强酸性;5.5-6.5 酸性;6.5-7.5 中性;7.5-8.5 碱性;8.5-9.5 强碱性;9.5 碱性极强。

什么样的土壤才算是酸化土壤呢?

简单来说,将棚室土壤进行详细的检测化验以后,pH值在6.0以下说明土壤趋于酸化,pH值越小说明土壤酸化越严重。

从山东省寿光市土壤肥料测试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大棚土壤酸化较为明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红黄壤、部分沿海地区、重茬种植多年的老棚地以及大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的大田地块当中。

大棚土壤酸化以后会有哪些危害?

土壤酸化会对蔬菜以及土壤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1、抑制根系发育。土壤酸化可加重土壤板结,使根系伸展困难,发根弱,缓苗困难,容易形成老苗、僵苗,根系发育不良吸收功能降低,长势弱,产量降低。

2、蔬菜长势减弱,抗病能力降低,易被病害侵染。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的根肿病和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萎病增多。

3、中、微量元素吸收利用率低。土壤酸化不仅会造成氮素的大量流失,同时也使磷、钾元素容易被固定,加上酸性导致植株根系生长弱及养分自身吸收利用率低,其结果导致化肥用量越来越大,而植株长势却越来越差。

4、使微生物种群比例失调。酸性土壤中易滋生致病真菌,使得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数量降低。

5、在酸性条件下,铝、锰的溶解度增大,对蔬菜产生毒害作用。土壤中的氢离子增多,对蔬菜吸收其他阳离子产生拮抗作用。

什么原因造成了大棚土壤的酸化?

上面讲到,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是最适合蔬菜种植的。为什么有的大棚土壤在刚开始种植蔬菜的时候是中性,几年之后反而越来越“酸”了呢?这不得不考虑到我们的种植模式和施肥的方式方法。

1、长期大量施用化肥

蔬菜大量吸收利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中的铵离子,释放出氢离子,与大量残留在土壤中的硫酸根或氯离子结合生成硫酸或氯酸。加上棚内温湿度高,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转化和有机物质分解速度加快,肥料用量大大增加。

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缺少雨水冲刷,酸根不能淋溶到土壤深层,而只能残留在耕作层,造成耕层土壤酸根累积严重,加剧了土壤的酸化。长期大量施用碱性氮素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或中性氮素肥料(如硝酸铵和尿素),过量的铵离子被硝化成亚硝酸根或硝酸根离子,也会造成土壤酸化。

2、复种指数过高

大棚蔬菜产量高会在栽培过程中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钙、镁、钾等碱基元素,导致土壤中这些元素消耗过度,促使土壤酸化。同时,为了追求利润,菜农往往增加大棚复种指数、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大棚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缓冲能力降低、加重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后又加速了钙、镁、钾等元素的溶解,造成营养成分流失。

3、肥料施用比例不合理

过量施用高浓度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且钙、镁等中微量碱基元素肥料施用量不足,导致蔬菜大棚土壤养分失调。而土壤胶粒中的钙、镁等元素易被氢离子置换,致使其随土壤水分移动而流失。

酸化土壤应当如何预防和改良?

1、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另一方面,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对土壤养分结构检测化验后,科学配比用肥的种类、配比和施用量,能做到“缺啥补啥 精准供给不浪费”,能够保持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等在土壤中的养分结构平衡。

2、使用化学物品调节PH值。可以根据土壤的酸性程度,使用适量生石灰、石膏、碱渣、氯化钙、腐殖酸钙、土壤改良剂等物品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壤的过酸的PH值降下来。

3、增施腐熟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或绿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等,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疏通通透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活性,促进有益于多种有益生物菌类的繁殖活动,同时还富含都有十分丰富的中微量元素,能够为土壤全面补充养分,很好的提高土壤肥力状况。

4、改变施肥浇水不良习惯。这一点主要是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不偏施、不重施氮肥,在浇水管理上,有条件的采取滴管、喷灌,没条件的可以根据土壤干旱情况和作物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进行合理浇水,并增加浇水次数进行冲酸,一定要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浇水陋习。也可以配合使用一些冲施肥来改良土壤。

来源丨农田行者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