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抢险队正加紧决口封堵决口。
一车石料砸进水中,中洲圩决口上的保卫战算是正式打响。
连日来,江西省鄱阳县连遭暴雨袭击。大水漫灌,中洲圩堤被冲段,昌洲乡中洲圩顷刻间变成了洪泽下的一片孤岛。
7月14日,鄱阳县昌洲乡邹家村仍浸泡在洪水中。
万亩圩堤中洲圩,保护着23.8平方公里,和里面的2.21万亩耕地和3.4万人。而就在5天前,洪水漫过中洲圩,发生溃堤,圩堤冲出近180米的决口,15个行政村被淹。
未来几日,或许鄱阳还将迎来持续降水。抢险队员来不及犹豫,他们加足马力,想跑在天气前面,尽早填补中洲圩的决堤口。
五个昼夜的奋战之下,堤坝上“伤口”正在慢慢愈合。
7月9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由于长时间浸泡,于当日21时35分左右溃堤,影响昌洲乡15个行政村,2万多人被紧急转移。经过181名队员2天1夜的抢修后,通往缺口的道路被基本打通,180米的缺口缩小了十几米。
人机不停, 缺口小了十几米
14日下午,记者穿过刘凤咀大桥,来到了昌江西岸圩堤,一队安能公司运输石料的货车呼啸而过。
这车上哪?
圩上。
去圩上干啥?
堵决口。
7月14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抢险队正加紧决口封堵决口。
五天以前,昌江水位猛涨,突破1998年历史机制,中洲圩没能抵挡住汹涌的洪水,在9日晚9时35分左右发生溃堤。昌江水挤过决堤口,奔向昌洲乡的田野村庄,15个行政村受洪水牵连,数万人不得不紧急转移。圩堤内,已是一望无际被淹没的村庄。
但这里并不是主战场,此处离决堤口还有8公里。14日下午3时50分,记者从交通指挥点乘坐冲锋舟赶赴决堤口现场。
巨大的缺口中洲圩,犹如一条蜿蜒的长龙,被拦腰“斩断”,横亘在宽广的昌江江面上。圩堤上插满了各种颜色的旗帜,排起长长的抢修施工车队,一辆辆货车将石料卸下,挖掘机甩起拖斗,将石头泻入江中,砸起串串浪花。
7月14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抢险队正加紧决口封堵决口。
烈日当头,滚烫的江风迎面而来,圩上抢险的汉子被晒得通红,橘红色工作服上有几杠明显的盐渍……
站在圩上,入耳的是发动机的巨大轰鸣,手机天气软件实时温度显示为35°C。有人要是累了,就钻进一旁的红色遮阳棚里,坐在救生衣上,大口灌上几瓶矿泉水。
7月9日,江西鄱阳县长江圩堤上,两位值班巡堤村民正在用餐。
“人机不停歇。”现场抢修抢修队队长马超是个急性子,每车一到,他就立马协调指挥,喊着下一辆赶快跟上来。为了尽快封堵决堤口,圩堤上施行“两班倒”全时作业方式,12个小时一轮换,181名队员干了两天一夜,通往缺口的道路被基本打通,缺口也缩小了十几米。
7月14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抢险队正加紧决口封堵决口。封堵人员实行“两班倒”全时作业方式,按12小时_班轮番作业——确保“人机不停歇”。
每前进一米至少需要200多人奋战3小时
180米的缺口填起来并不容易。
”可以说,缺口每堵住一米,至少需要50多名货车司机、180多名抢险队员,协同作战3小时。”经过持续10小时的奋战,抢修队员樊宇已经瘫坐在堤坡上,两股汗水沿着脸颊滑落到草地上。
江水深而湍急,每向前封堵一米,至少需要四五十车的石料,而石料又是从40多公里外的雷家村运往。正常一趟需要一个半小时,然而因为圩堤路面过窄,货车只能单向行驶,在指定位置与挖掘机“交接”,这种情况下,从装车到卸完至少在三个小时以上。
7月14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抢险队正加紧决口封堵决口。参与抢险的200多辆货车,都有编号,基本来自于昌州乡附近的4个乡镇。
此外,记者留意到,参与抢险的200多辆货车,都有编号,基本来自于昌州乡附近的4个乡镇。车上的汉字表示货车属于哪个地区,就代表货车是芦田镇的,如:“芦13田”,就是来自芦田镇的货车。
7月14日,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抢险队正加紧决口封堵决口。
“听到号召就来了。”运石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高家岭镇、四十里街镇等周边乡镇都来应援了,“来之前也没想有没有运输费,受灾了,大家都想着能帮就帮。”
封堵中洲圩,是鄱阳县抗洪救灾中的重要一环,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15个村庄,约3.4万名村民重返家园的时间。
14日上午10时许,在江西鄱阳客运总站门口,一群民兵将沙袋扛上新筑好的堤坝,进行加固。
目前,圩堤上的保卫战仍在继续。
【记者】朱红鲜 实习生 康韵怡
【摄影】张梓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