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客家话登上央视舞台,撒贝宁都听蒙了

河源发布
+ 订阅

在央视最新一期

《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来自河源的原创乐队“九连真人”

与央视名嘴撒贝宁亲切互动

向全国观众介绍了客家文化

并在现场用客家话全新演绎

张九龄的诗词经典《望月怀远》

优美的音乐语言

独特的摇滚风格

外加千古佳句所传递出的思念

戳中了无数人心中的柔软

令人耳目一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九连真人乐队今年的第一首新歌。

九连真人表示:语言在音乐前面不会成为障碍,当年小时候听到那些外国音乐的时候,也不会英语,但从来没有影响过我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纵然“障碍”不存在,九连真人也想尝试写一首有普通话的歌。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们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太高,如果仅仅是写一首普通的普通话歌曲,就显得没有必要了。既然要写,就一定要写一首和客家文化有关的普通话。

今天,客家话可能是一种很少人会讲的方言,但是在唐朝时期,客家话没有现在这么“偏僻”,反而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是中原地区的官方用语。今天我们看到的唐诗,当年几乎都是用客家话来颂咏的。就像有些粤语歌有国语版一样,唐诗也应该有客家话和普通话两个版本。

于是乐队在众多唐诗当中寻找,发现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最为合适。一方面,张九龄是客家人,也是唐代唯一由岭南书生晋升的宰相。另一方面,客家话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呼,我们常说的客家话,只是广东人的普遍说法,到了广西,同样的语言被称之为新民话,而到了江西,这种语言则被叫做“怀远话”,正好和《望月怀远》这首诗不谋而合。

这首诗最有名的金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是从意境的角度来讲,后面几句的意境更能展现思念远方亲人时的彻夜难眠。虽然这首诗距今已有1200多年,但是里面传达的情感却没有时间差。于是阿龙根据同样的情感,对原诗进行延展,创作了一版现代化的歌词。过去的思念只能靠做梦解决,如今的思念可以靠电话沟通,同样的情景,跨越时空的笔触。

在排练的时候,他们考虑过把《望月怀远》的原诗用客家话演唱,但是后来发现对于他们来说,即使不用客家话演唱,也能有客家话的味道,可谓是客家化的普通话,甚至某些瞬间还能听出语言的演化过程。

■乐队的夏天第一季第一录制现场-5号棚门口合影

一个月之前,九连真人带着这首歌重回大厂影视基地,这里对乐队来说,是梦开始的地方。只不过这次重返不是为了录制乐夏第二季,而是录制央视的《经典咏流传》。

■主唱/吉他:阿龙、副主唱/小号/键盘:阿麦、

贝斯:万里、鼓手/小打:吹米

这档节目从第一季的时候,就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了,因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依然觉得传统和现代有距离,这档节目的存在,就是要拉近时间的距离,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出现在同一个时空

同是客家人的廖昌永对于这段演绎十分欣赏:很多音乐人在音乐创作中使用方言,一方面是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也是音乐的特殊符号融在里边。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特性,是比较接近唐宋官话的一种汉语,因此用客家话来朗诵诗词往往会更具韵味。

■节目现场照片

主持人撒贝宁听完九连真人改编的《望月怀远》之后,说这是一个摇滚版本的《望月怀远》,其实对九连真人的歌迷来讲,相比《夜游神》《莫欺少年穷》等作品,这首歌算不上太摇滚。相比之下,他的气质更像是《北风》这样的慢歌。

■节目现场照片

在音乐处理上,阿龙没有采用思乡类型歌曲惯用的悲凉气息,因为他觉得思乡时的悲凉并不真实,这种场景往往出现在朋友闲谈之间的娓娓道来,所以在音乐上,他也采用了这种方式,悲凉的部分交给了音乐当中的弦乐,而他的吉他音色则调成了古琴的感觉,把现代和经典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

■节目现场照片

这不禁让人想到《乐夏》时他们唱《落水天》时的处境,当时他们家乡连平正在发大水,学生们困在学校不能回家,作为教师的他们,甚至提出过退赛的请求,想要回到家乡和孩子们团聚。我不知道阿龙在写这首歌的时候,是否也想到了这个场景,但是类似的场景在他身上似乎并不罕见,我曾经问过他有没有考虑过来北京生活的问题,他说自己想要留在家乡,一方面是每次出来都想家,另外一方面是在北京宣传期间,也曾尝试过写歌,但没写出来让自己满意的动机,或许只有在家乡连平,才能找到更好的创作感觉。

这是九连真人乐队今年的第一首新歌,随着这首歌的释出,乐迷期盼已久的乐队首张专辑,也会在暑假的时候进行录制,会在年内与大家见面


来源:九连真人、一遭(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编辑:黄永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