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省营商环境报告:吉林篇

营商环境研究工作室
+ 订阅

一、吉林省报告概览

疫情背景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显重要。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持续追踪考察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新进展和新问题。2019年,课题组开展了第二轮全国营商环境实地调研,共实地走访24省、110市的281个政务办事大厅,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互联网+政务服务效率等方面随机访谈8239家市场主体,考察市场主体眼中的营商环境。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吉林省调研了5个市,分别为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白山市松原市,随机访谈成功的有效问卷是354份。表1为吉林省营商环境建设的最新进展。

表1 吉林省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及最新进展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全国最大”和“全国最小”为省层面的最大和最小值。

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二、2018-2019年吉林省商事制度改革最新进展

商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放、管、服。从调研结果来看,2019年,吉林省平均登记注册时间变短,信用监管系统正在进入大规模使用阶段,减费工作得到市场主体认可。

(一)登记注册更便利:登记注册平均需4.2天,比2018年减少了3.3天

在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上,吉林省保持全国领先优势。如图1所示,2018年,吉林省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时间平均为7.5天。2019年,吉林平均登记注册时间大致为4.2天,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2019年,吉林登记注册所需时间为4.2天,比2018年的平均时间减少了3.3天

(二)信用信息系统使用率提高:55%市场主体使用,比2018年增加个6个百分点

信用监管的起点是市场主体到国家信用信息系统查看相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如图2所示, 2019年,在吉林,55%的市场主体选择到国家信用信息系统上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比2018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了。

图2、在吉林,查看国家信用信息系统的比例从2018年的49%升高到2019年的55%

(三)办事费用减少:认为费用降低的市场主体比例从65%提高到79%

减费工作是201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如图3所示,在2019年,吉林省79%的市场主体认为,商改措施能够降低市场主体与政府打交道费用,与2018年相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减费工作上,2019年吉林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提高。

图3、在吉林,认为能降低费用的比例从2018年的65%上升到79%

(四)小结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吉林省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进步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吉林省市场登记注册平均时长从2018年的7.5天下降到了2019年的4.2天,2019年的平均登记注册时长优于全国水平。

二是,在2019年,吉林省55%的市场主体会通过国家信用信息系统查看交易对象的信用信息,比2018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三是,在减费工作上,认可费用降低的市场主体从65%提高到79%,绝大部分市场主体认可商事制度改革在减费工作上的成效。

三、吉林省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成效

吉林商事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吗?商事制度改革支撑经济发展,体现在促进新市场主体进入,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增加业绩、结构转型、促进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从调研结果看,吉林省商事制度改革有力促进吉林经济发展。

(一)商改后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48%

如图4所示,在吉林省随机抽样调研样本中,2014年之前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比例为52%;在2014年至2019年间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比为48%。这一结果表明,改革后登记注册、进行创业、进入市场的新市场主体数量占比接近全部在位市场主体的一半,实现市场主体总量翻番。

图4、2014年之后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一半

(二)商改后,吉林服务业市场主体占比增加17个百分点

如图5所示,将市场主体划分为2014年商改前登记注册、2014年商改后登记注册两个集合,分别计算每个集合中不同产业的市场主体占比。结果表明,吉林省在2014年商改之前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49%为服务业市场主体;在2014年之后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服务业市场主体的比例为66%,增加了17个百分点。

图5、商改前和商改后,吉林省各产业市场主体占比

(三)2019年,吉林27%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新就业岗位

在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市场主体的办事代表,在过去半年,公司的员工规模扩大、不变、还是减少。如图6所示,在2019上半年,有27%的市场主体中员工规模扩大,57%员工规模不变,15%员工规模缩小。本报告进一步把扩大员工规模的市场主体比例与缩小员工规模的市场主体比例之间的差值,定义为市场主体净增就业面。员工规模扩大的市场主体与员工规模减少市场主体之间,差值为12个百分点,即市场主体净增就业面12%。这表明,2019上半年,吉林省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图6、2019年,吉林省27%的市场主体扩大员工规模

(四)2019年,吉林39%的市场主体业绩提升

在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市场主体的办事代表,在过去半年,公司的销售业绩变好、不变、还是变差。如图7所示,在2019上半年,吉林省39%的市场主体表示业绩变好,业绩不变的为27%,业绩变差的比例为34%。这表明,2019上半年,近四成的市场主体的业绩更好。

图7、2019年,吉林省39%的市场主体业绩变好

(五)2019年,吉林39%的市场主体进行创新

在实地调研中,调研员询问前来办事的市场主体办事代表,公司在过去半年是否有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如图8所示,在2019年上半年,有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市场主体为39%。这表明,吉林省近四成的市场主体中在过去半年进行创新。

图8、2019年,吉林省43%的市场主体推出了新产品或新服务

(六)小结

从调研结果来看,吉林省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促创业、保就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具体如下。

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改革后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占比为48%,市场主体数量翻番。商事制度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19年上半年27%的市场主体扩大员工规模。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成长。2019年上半年39%的市场主体业绩变好。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万众创新,2019年上半年,39%的市场主体在进行创新。

四、吉林省商事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减证成果不大:吉林平均办理证件2.1个,与2018年持平

如图9所示,2018年,吉林市场主体平均要办2.1个许可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到2019年,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仍为2.1个,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增大了,在减证工作上的进展并不明显。

图9、在吉林,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所需办理证件数上2018与2019持平,均为2.1个

(二)服务效率略有下降:吉林“最多跑一次”比例从49%降低到39%

“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是中央政府2018年初所提出的商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更是市场主体的诉求。如图10所示,从2018年调研来看,吉林省的市场主体中有49%办事“最多跑一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9年,“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从49%降低到39%,减少了1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吉林省2019年在“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进程上退步了。

图10、在吉林,市场主体“最多跑一次”的比例从2018年的49%降低到了2019年的39%

(三)获得感降低: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从71%下降到66%

营商环境的改善、市场主体的认可,是评价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维度。如图11所示,从省内市场主体的评价来看,吉林省市场主体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从2018年的71%下降到了2019年的66%,省内市场主体对商事制度改革的获得感降低了。

图11、在吉林,认为商改对经营有积极影响的比例从2018年的71%下降到2019年的66%

如图12所示,省外市场主体投票结果显示,吉林营商环境投票率为0%,排名最末。这反映出吉林省的营商环境尚未得到全国性内的认可,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有待加强。

图12、吉林省营商环境的得票率为0%

(四)在“互联网+政务”上,网上办事大厅使用率不高、“一网通办”率低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不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吉林市场主体对网上办事大厅的使用率不高,“一网通办”率低。

一是,吉林网上办事系统的使用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13所示,吉林网上办事大厅的使用率为48%,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如图14所示,市场主体不使用网上办事系统的主要原因是业务不全,28%的企业认为网上缺少所需业务。

图13、吉林网上办事大厅使用率为52%

图14、吉林省市场主体未选择网上办事的原因

在实地调研中,“不会用网上办事”是不少企业的心声。比如在四平,一位办事群众表示网上没有到现场办方便,网上那个系统审批过程和实名验证比较麻烦,而且操作起来难,还是来窗口办更方便”。从调研员的访谈来看,如果网上办事系统好用的话,大部分办事群众表示愿意使用,目前使用率低的问题可能是“不会用”,办事群众直言“网上办事当然是快,就是不会用”。在白山,我们就看到了很多年纪较大的办事主体,他们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一方面在办理业务时不会自主操作,另一方面他们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也非常不顺畅,常常出现准备的资料格式不正确等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多次解释电脑上的流程,造成了很大不便的同时,效率也随之降低。

同时,吉林“一网通办”的比例也较2018年降低。如图15所示,在2018年吉林60%的市场主体表示经常使用一个网上办事系统;201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32%。

图15、在吉林,“一网通办”比例从2018年的60%下降到2019年的32%

(五)信用监管不充分:83%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35%市场主体表示被政府部门上门检查的次数变多了

如图16所示,在吉林省,83%的市场主体反馈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吉林省35%的市场主体表示上门检查的次数变多了,这说明,在吉林,市场主体被上门检查的次数多,信用监管不充分。

图16、在吉林83%的市场主体在过去一年间有被上门检查的经历

(六)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高、招工难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吉林省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与全国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是基本一致的。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围绕着解决“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问题不断深化,不过,从市场主体反馈看,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图17所示,吉林市场主体反馈,2019年最主要的四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招工困难和融资难。这四个困难被提及的比重分别为25%、16%、13%和13%。这四个困难也是全国市场主体所普遍面临的主要困难。

图17、2018年与2019年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对比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图17显示,相较于2018年,2019年市场主体经营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税负重、各类市场检查多、合同执行的困难加剧。在白山江源区,一位来办事的网吧老板告诉我们:“在江源区招工比较困难,这个地方不好招人,大部分年轻人都去外地打拼,留在本地的太少了。”他告诉我们,城市里的年轻人长大后,大多选择到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打拼,很少有人再回到白山扶持家乡的发展,城市中新鲜血液的流失,造成了本地劳动力缺口大、招工困难等难题。

统筹:徐现祥、毕青苗、马晶、金奕彤、朱育余

调研:杨冰玉、郭栩、马晶、金奕彤、纪昕冉、蒋孟芸、钟子健、苏逸宁、邓贤升等

执笔:杨冰玉、苏逸宁、徐现祥

资助: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排版编辑:肖艾琳


【24省份营商环境报告往期回顾】

全国篇〔1〕

全国篇〔2〕

全国篇〔3〕

「24省份营商环境报告」更新中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