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无小事!广东人保财险整合全省资源加大农险供给

289财经热点
+ 订阅

由广东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地方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局、林业局五厅局出台的《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描绘了广东省农业保险发展的蓝图,也吹响了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号角。

广东农险经办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作为“领头羊”,广东人保财险分管农险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曾小波的口头禅是“农民无小事”。在近期的专访中,他向记者阐述了广东人保财险如何推进农险高质量发展并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系列举措。 

保住农民“饭碗”

大力推动“扩增提”

7月3日上午,因“龙舟水”受灾的惠州博罗县横河镇柑橘果农胡玉华拿到人保财险赔付的111.6万元,心里踏实多了。“幸亏有水果保险,否则我们的‘饭碗’都保不住了。”多位果农在赔付现场感慨道。

博罗县果农获得政策性水果保险赔偿

博罗县果农获得政策性水果保险赔偿

在茂名,面对暴雨造成的荔枝龙眼裂果落果减产损失,人保财险及时将赔款送上。截至6月底,茂名高州、化州两地就已支付荔枝龙眼赔款786万元,赔付面积2.35万亩,受益农户1245户次。

据了解,果农们所说的是政策性岭南水果种植保险,是广东“农险特产”,自2016年推出以来,不断扩大覆盖面积、增加水果品种,到目前已扩展至省内种植的所有水果品种、提高单位保额标准至3000元/亩,最大限度保障了果农的“饭碗”。

岭南水果保险只是广东农险的一处缩影。《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农业保险要结合广东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扩面、增品、提标”下工夫。

曾小波表示,广东人保财险大力推动“扩增提”,目前构建了“中央、省级政策性险种为主导,地方特色政策性险种、商业型险种和创新型险种为补充”的立体式农险产品体系,承保40多个品种,农险产品数量79个,是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保险主体之一。

作为全省最早经办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广东人保财险在该领域深耕、坚守并创新,根据各地农民需求因地制宜的“一县一品”特色农险项目,已在广东乡村遍地开花。

在湛江,人保财险承保了“菠萝的海”——徐闻量身定制菠萝产值保险,这是中央农业农村部的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开创了全国政策性菠萝保险的先河;在雷州,有珍珠养殖风灾指数保险;在茂名,有化橘红保险;在韶关,有烟叶种植保险;在梅州有烟叶、茶叶保险;在河源,有百香果保险;在云浮,有黄皮保险.......

除了品类创新之外,广东人保财险还推动保险+期货、保险+气象项目,探索灾害保险+价格保险的联动平衡机制;今年上半年,还率先在全省开办农业产业园区台风灾害、海鲈鱼、鳗鱼、马冈鹅等农险新品。

人保财险在徐闻创新推出菠萝产值保险

人保财险在徐闻创新推出菠萝产值保险

尽管规模基数大,人保的农险规模仍然保持着强劲增长。截至5月底,其承保早稻621.8万亩,同比增长34%;承保岭南水果115.1万亩,同比增长66.5%;为454.8万头生猪、1.7亿羽家禽提供保险保障。

人保财险提供的农险保障,有效提高了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仅从2018年至今年5月份,该企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723.2亿元,保障农户1347.7万户次;累计支付赔款17.37亿元,受益农户约258.5万户次。

曾小波表示,广东人保财险将进一步拓宽农险服务领域,整合全省资源,开展组团式产品开发,对照《实施意见》形成28个大类农产品保险开发目录,提供农产品全方位保险保障产品供给方案,做到“政府有想法,农户有需求,公司有方案”。

撑起农业“保护伞”

构建数字农险 

“只需要3分钟,就能完成4000多亩水稻的定损工作,比传统农险查勘效率提高1000倍以上,从而最大限度提高理赔速度。”曾小波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农险数字化为农业撑开“保护伞”。

4000多亩水稻定损只需3分钟

4000多亩水稻定损只需3分钟

《实施意见》也提出,支持保险机构提升农业保险科技赋能,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助手、远程查勘等技术手段,健全精准高效验标、查勘定损机制,提高承保理赔效率,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保驾护航。

在广东尝试“数字农险”,人保财险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曾小波表示。据其介绍,2018年,人保财险广东省分公司联合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首次实现“国土+保险”深度跨界合作,开发“粤农保”天空地一体化农险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已覆盖广东省内17万平方公里耕地、林地、园地和水域,通过这套保险业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实现了对全省种植险承保和理赔的数字化管理。

“粤农保”平台上线一年多以来,已服务覆盖承保农户近千万户次,系统直接承保水稻及水果面积超510万亩,理赔受益农户227万户次,通过系统的科技化查勘定损,累计已赔付种植及养殖险3.7亿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保财险向全省农户推出“粤农保”,为农户在家自助投保和理赔提供了便捷服务,实现了农险查勘工作“云上”定时、定点、定位,有效缩短理赔时间,最大化提升了农险效率。疫情期间通过“粤农保”自主投保的保单就达到3423份。

此外,该公司还加大使用RFID电子耳标、AI智能点数、一拍知长/知重、牲畜脸部识别、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业务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技术人员给生猪佩戴RFID电子耳标

技术人员给生猪佩戴RFID电子耳标

曾小波指出,未来还将继续深化数字农险,从构建农险的数字基础保障服务向农村数字化增值服务、数据资源服务转型,建设数字农田、数字产业园、畜禽养殖、渔业管理智能化工程,协助提供和完善省、市、县、镇、村五级数据库,从农业生产、管理、灾害防范、农产品流通、价格保障提供全产业链数字保障服务。

打通“最后一公里”

共建美好乡村

《实施意见》提出,要按照“政府组建、多方出资、共享使用”的原则,加大村镇基层协保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

“农民无小事,在打通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我们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曾小波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构建农村服务体系,在全省农村共铺设了265个三农营销服务部、636个三农保险服务站和910个三农保险服务点,组建了1.2万多名协保员队伍,配置了306台三农服务车。

人保财险配备的三农服务车、无人机等设备

人保财险配备的三农服务车、无人机等设备

除了构建农网,广东人保财险还组建了专家团,在必要时候送知识下乡指导农民种、养殖发展。2019年,人保财险联合温氏等农业龙头企业,依托农业院校在茂名市开展广东生猪复产博士志愿服务团“三下乡”活动,为广东生猪的快速复产,提供强而有力的“资金、技术、模式”支持。

遍布在全省的三农服务网点,也成为人保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在疫情期间,网点承担起农村地区体温检测、疫情材料发放、卫生消毒、运送物资等疫情防疫工作。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

除此之外,人保财险推动“协保员之家”建设、农网柜面一体化建设以及积极对接政府“放管服”改革,深化“警保联动”模式,与省交管部门共建农村地区“警保联动”车驾管服务站92个、建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223个,基本覆盖全省重点中心乡镇,缓解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管理难、队伍弱、成本高等问题,提升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效率。

为了帮助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保财险参与农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自然灾害公共责任险、政府救助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险等民生治理类保险,完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机制。

“可用预见,未来十年,随着《实施意见》蓝图的实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的边界将进一步拓宽,保险深度、密度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覆盖全省种养业主要品种,农险将实现由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升级、由保成本向保收入升级、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升级、由保险保障向全金融服务升级。”曾小波表示,广东农险高质量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显著提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都将得到有力保障。

【记者】张艳

【通讯员】王梅丽

编辑 吕虹
校对 吴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