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一
广东省潮商会一行到我市开展投资考察活动
9~10日,广东省潮商会会长周奕丰带领商会一行40多人到我市开展投资考察活动。市政协主席陈澄民参加活动。
10日上午,陈澄民等市领导在揭阳迎宾馆会见了广东省潮商会访问考察团,并召开座谈会。会议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庄建儿主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儒生在会上介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会上,陈澄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澄民指出,长期以来,广东省潮商会致力于促进揭阳本地工商业与全省各地的交流合作,敦睦乡谊,团结互助,整合资源,共谋发展,开展招商考察活动,搭建经济合作平台,有力地推动揭阳本地工商业的发展;商会会员积极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参与家乡扶贫恤孤、助学、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地助力揭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揭阳以“融湾建带”为总路径,聚焦“一城两园”,着力构筑广东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的重要支撑,各大项目纷纷在揭阳落户建设,揭阳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凸显。他希望,广东省潮商会的乡贤们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支持揭阳的发展,积极推动揭阳与全省各地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开展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周奕丰表示,近年来,揭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面貌让人耳目一新。揭阳工业基础比较好,发展潜力很大,商机无限,商会将继续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在揭阳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中献计出力,投资兴业,实现共赢发展。
在揭期间,考察团到揭阳产业园玉器市场进行参观考察;到空港经济区参观考察榕江新城,听取新城规划介绍;到揭东区参观考察中德金属生态城。
(记者何小妍)
要闻二
“创客揭阳”大赛决赛昨举行
10日上午,2020年“创客广东”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创客揭阳”大赛决赛在揭阳迎宾馆举办,来自我市各地的企业组、创客组各6支团队携带优秀作品,在决赛上分享创意、深入交流。
本次大赛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主办,广东朝启创新创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工作部署,激发我市小微企业和创客创新创业活力,为揭阳中小企业和创客打造集交流展示、产融对接、项目孵化等要素为一体的重要“双创”平台。
本次创客大赛以“融湾建带、创新揭阳”为主题,吸引了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共52个项目报名参赛,经审核筛选、初赛评审等层层环节,共有6个企业组项目和6个创客组项目成功晋级决赛。大赛决赛分企业组和创客组两组进行,采用现场路演及评委答辩形式开展。参赛者通过现场演讲及评委现场提问答辩,由专家评委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商业模式、团队组成、市场前景、项目核心竞争力、路演现场表现等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根据评分结果,广东大洋茶叶有限公司的天然健康食品项目、程琪团队的全品类木材流通价值链的综合服务智能化平台(真木网)项目分别获得企业组、创客组一等奖。“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让我们团队充满能量。在参赛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企业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努力完善各项体系,将揭西的天然健康食品推广得更远。”广东大洋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近年来,市工信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示范平台和示范基地等双创平台构建创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努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积极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以及各类社会资源和专业机构积极投身全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记者 林宝凤 通讯员 江洁荣)
要闻三
我市召开首次市级地方标准立项论证评估会
同意对6个地理标志产品和11个“菜篮子”相关产品地方标准给予立项
9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揭阳市2020年地理标志产品和“菜篮子”相关产品地方标准立项论证评估会,对6个地理标志产品和11个“菜篮子”相关产品地方标准的立项建议进行论证评估。这是新《标准化法》赋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标准制定权以来,我市首次召开的市级地方标准立项论证评估会。
会议邀请了市农业农村局、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市青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会、揭东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论证评估专家组。专家们听取标准起草单位的汇报并进行问询,审阅相关资料,对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审议并形成了综合意见。专家组一致同意对17个地方标准给予立项,认为《地理标志产品惠来荔枝》等6个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地域特征,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将起到积极作用;《吴厝淮山(山药)生产技术规程》等11个“菜篮子”相关产品地方标准的制定,对于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农产品安全保障标准体系将起到促进作用。
(记者 蔡泽青 通讯员 廖征)
要闻四
战“疫”感人事 传递正能量
“中国梦·劳动美——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职工征文比赛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昨举行表彰会
由揭阳市总工会、揭阳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职工征文比赛活动评选结果揭晓,从600多篇参赛作品中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并有16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10日上午,表彰会在揭阳日报社举行,对征文比赛活动中的优秀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
据了解,自3月底发出“征稿令”以来,揭阳各县(市、区)各单位工会认真组织发动,广大职工参赛热情高涨,一个月的时间内,共收到投稿600多篇,从不同角度精彩讲述了“非常时期的劳动者故事”,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入正能量。征文题材包括政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参赛作者有机关干部、有援鄂医护人员、有工作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有社区工作者、有学校教师、有企业员工、有银行职员。参赛作者以情为笺,深情书写,既有赞美医务工作者无畏逆行的大爱精神,有致敬战“疫”中舍小家为大家,为山河无恙而坚守、奉献的各行各业的群众,有歌颂把人民的安危和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此次参赛职工范围广,作品数量多、质量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市各行各业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和气概,让人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和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近日,经过评委会认真审慎评选,共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30名,并将100篇获奖及入围作品结集成书,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广大职工积极弘扬抗疫精神和劳动光荣精神,在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过程中再立新功。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继钦参加表彰会并讲话。
(记者 黄 鹂)
要闻五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PPP项目投产运行见成效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PPP项目已投产运行。郑楚藩 摄
练江是普宁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近年来,普宁举全市之力,铁腕推进练江污染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PPP项目是普宁市练江流域综合整治重点环保项目,主要解决普宁市区生活污水有效收集集中处理问题,覆盖服务人口约120万人。近日,记者走进该项目建设现场,见证污水向清流的蜕变。
投产运行至今共处理水量1152万吨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PPP项目由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接建设运营,设计处理规模为5万吨/天,总投资约1.57亿元,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水。
“三期项目是2019年7月份进入投产试运行,投产后与建成运营的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合并处理规模达到15万吨/天。自今年1月份管网接驳建设以来,进水水质逐月显著提高;污水处理厂三期每日达超负荷运行,特别是6月份日均处理水量提升至5.31万吨,负荷率达106%.”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练江环境治理项目部副总经理张锦航说。
从脏臭的污水到达标排放的干净水,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处理流程?张锦航向记者介绍了污水处理的生产线。原来,污水处理期间采用的是物理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叠加:污水进厂后,首先经过粗格栅及提升泵房,再经细格栅及沉砂池,过滤掉漂浮物,随后污水进入A/A/O微曝氧化沟,通过各种微生物作用,高效去除污染物质,到达二沉池,这里是个分界点,一部分污泥从二沉池出来经脱水分离后,直接被外运,而剩下的活性污泥则回流到A/A/O微曝氧化沟,再经二沉池、深床滤池、紫外线消毒池处理后,摇身变成达标干净的水排放到练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排放口附近,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郑宗乐顺手舀起一杯清水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处理后的干净水了,进水和出水水质的COD(生化需氧量)浓度分别是118mg/L,19.4mg/L;TN(总氮)浓度分别是NH3-N(氨氮)浓度分别是22.1mg/L,0.51mg/L;TP(总磷)浓度分别是1.29mg/L,0.09mg/L,目前已达到Ⅲ类水标准了,排放后可用于景观、农田灌溉。”
自试运行至今,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PPP项目共处理水量1152万吨,COD减排量约922吨,氨氮减排量约191吨,总磷减排量约20.6吨,总氮减排量约155吨,去除污泥量为2472吨,练江流域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打通污水管网接驳“最后一公里”
要让污水处理厂真正发挥效益,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记者了解到,在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PPP项目建设过程中,普宁市区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也同步推进。
“普宁市区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共393.59公里,投资额29.86亿元;由广业环保集团负责承担建设。2019年底,项目主体工程实现完工,普宁市区187个管网贯通连接点全部完成连接,主支管网全部贯通投入使用。”普宁市城管执法局党组成员林年生告诉记者。
污水配套管网建成后,污染源能否接驳入网,关系治污的实际成效。为力求项目发挥最佳治污效果,普宁市对管网系统开展全面查漏补缺工作。今年初,普宁市练江流域生活污染源摸查接驳工作协调总指挥部成立,下设办公室、技术协调组和5个片区污染源摸查接驳工作协调指挥部,实行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制度,压实属地管理职责。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各镇(街)、村(社区)排查尚未接入新建管网的污染源,加快推进污染源摸查接驳工作。
经摸查,普宁市区一阶段移交的污染源有23323个,经设计优化,转化形成6107个生活污染源接驳点;二阶段移交的污染源有6556个,经设计优化,转化形成3068个生活污染源接驳点。截至6月底,所有污染源接驳点已全部完成并接驳管网。
治污见成效,群众乐开怀
“以前的练江水体严重黑臭,而且漂浮垃圾、粪污和死鱼,景象十分不堪,一刮风就会散发阵阵恶臭,江边的村民都不敢开窗。”练江治污前,看着原本洁白如练的母亲河成为臭水沟,群众痛心疾首。
普宁市区污水处理厂三期PPP项目建成通水运营后,大幅度削减入河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减轻水环境污染。“现在江里小鱼小虾都有了,异味也消失了,练江生态功能逐渐恢复,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还在这里举办了龙舟赛。”如今,练江治污成效显现,重拾往昔容颜,普宁百姓喜笑颜开。
从一潭死水到一江碧水,从毫无生机到鱼虾浮游,练江重新焕发生命力,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 黄蕾)
要闻六
揭西县莪萃大桥东园镇连接线改造工程加快建设
实现县道省道高速公路无缝对接
莪萃大桥东园镇连接线改造工程是揭西县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项目。连日来,该县东园镇抢抓晴好天气,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现已基本完成路基建设和长约1.15公里的水泥路面铺设,工程预计于9月底前全面完工。
“莪萃大桥是连接揭西凤江、东园两镇的交通要塞,以前没有大桥,两镇的群众往来都要坐船,通行较为困难。”东园镇人大副主席杨剑平告诉记者,莪萃大桥工程竣工后,群众热烈期盼能尽快修建道路连接线。今年来,东园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县交通部门指导下,抓紧实施莪萃大桥东园镇连接线改造工程;该镇成立工程建设工作专班,负责连接线建设的协调、工程质量监督等工作。
据悉,连接线全长5.442公里,分3段线路建设。其中,线路1为莪萃大桥西侧桥头至崩山段,起于莪萃大桥桥头西侧,沿旧路(榕江南河堤围、五经富河堤围)走向,终点至崩山路口,线路长约2.41公里;线路2为莪萃大桥东侧桥头至潭口大桥段,起于莪萃大桥东侧桥头,沿旧路(榕江南河堤围)走向,终点至潭口大桥,线路长约1.15公里;线路3为莪萃大桥至京棉公路桃围路口段,起于莪萃大桥桥头,沿旧路走向,终点至京棉公路桃围路口,线路长约1.88公里。
日前,记者抵达项目建设现场,见到工人们正分头加紧作业。施工方工作人员林锐忠告诉记者,连接线工程项目总投资1千多万元,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于今年5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要对项目线路1进行临时管涵改造,对线路2进行水泥路面铺设,对线路3进行路基平整。
连接线项目建成后,将使县道X097线、省道S228线、高速公路(涌莞高速)实现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凤江和东园周边约2万多群众的行路难问题,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拉动揭西县下片东园、凤江、棉湖、塔头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村民吴强是东园镇桃围村人,以往受限于交通阻隔,他种植的冬瓜在销售上受到很大影响,他说:“以前出行就靠坐船,过河后又是砂土路,非常不好走,要把冬瓜运出去卖比较麻烦,现在桥建好了,不久后连接线也能通车了,我把冬瓜运到镇上去卖,也将更加方便了。”
(记者 黄蕾)
要闻七
惠来县全力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战
优化农村路网助力乡村振兴
惠来县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群众便捷出行。陈路文 摄
为顺利完成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更好服务惠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阶段来,惠来县明确任务目标,强化主体责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力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战,为进一步优化农村路网、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据介绍,惠来县2020年决胜攻坚“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为183.507公里,其中,县道砂土路改造27.179公里,砂土路改造131.61公里,通村(组)硬化路7.886公里,2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底化路11.832公里,通产业园路5公里。为高效推进该项工作,该县以隆江镇为试点,大力推行以村为单位的“农民工匠”做法,简化建设流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目前隆江镇已率先完成4.9公里农村路的改造任务。
为强化“四好农村路”组织领导力度,该县专门成立决胜攻坚“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落实“路长制”责任,建立健全县级统筹指导、镇(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多次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为形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合力,该县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同时,抽选一批有经验、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去,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过程管理和指导,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顺利实施。
围绕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安全适用、经济自然”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落实项目负责制,镇(场)一级负责项目具体管理,村一级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在项目方案审定方面,该县落实各镇(场),组织各村委会对建设项目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初核,并汇总上报惠来县交通运输部门会同县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对镇(场)工程项目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审定。在组织实施阶段,该县落实各镇(场)推行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的“农民工匠”做法,按项目清单将任务落实到村,组建由村民会议民主选举产生的项目建设理事会,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对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由各镇(场)确定村委会或自然村作为实施主体组织实施;镇(场)充分发挥本地工程施工企业专业优势,使用本地农民工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建设过程管理并建立项目台账。惠来县交通运输局结合报备项目,严把质量关,实行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不定期对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采取随机抽查、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记者 翁兴耀 黄卓奇 通讯员 林松彬)
来源
来源:揭阳日报、揭阳新闻网
整理:“揭阳发布”政务微信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