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圆满落幕!多图直击三水考后温暖瞬间

三水教育
+ 订阅

7月8日下午5时,随着英语科目考试结束铃响起,历时两天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考正式收官。三水区各考场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考试安全平稳。

三水今年共有3534人报名参加高考,设3个考点、119个标准化考场。3个考点的考生主要为本校生,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佛山市萌茵实验学校两所学校考生,分别在华侨中学考点、实验中学考点参加考试,考生接送、住宿等事宜由校方统筹安排。高考期间,全区考点组考规范严密,考场秩序良好,考试全程平稳顺利。平稳高考背后,是教育、公安、卫健等相关部门积极联动,营造出良好、安全的考试环境,为考生提供周全保障。今年,三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考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打好“提前量”,做足做细应急预案,将防疫措施贯穿到高考每个环节和细节,有效实现了“健康高考”。

耐心等候孩子的家长们。/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疫情下的高考,注定不凡。超长待机的寒假、长达数月的云端备考、高考推迟一个月、戴口罩进出考点、进考场前要测温……这一届高三生,没有往年的百日誓师等标志性活动,上网课、戴口罩反而成了考生们的“加试题”。这些经历,不论是对考生还是老师、家长而言,都是史上最“特殊”的一次。

在这个不平凡的高考年,三水高考生、高三班主任老师、考生家长以及考务人员,他们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有着怎样的难忘感受?

高考前,三水中学高三(16)班师生为自己打call,每只口罩上画有一张笑脸。

考生:

克服惰性与焦虑昂首跨过高考“独木桥”

回顾这一年备考经历,三水中学考生刘豫伟等人都曾有过复杂的心情,他们努力在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中调整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刚开始在家上网课时,没有老师当面监督,也没有同学的学习进度可以参考,刘豫伟发现自己比在学校时更容易松懈。“在学校,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会起床学习,在家就不行了。”刘豫伟说,线上备考时,他还容易在学习时分神,时不时拿出手机看看。

后来,为了克服自己的惰性,他按照在校学习时间制定了一张时间表,逼迫自己严格按照表格安排学习任务,提高自制力,远离手机高效学习,找回在学校时的学习状态。

进入高三下半学期,许多高三学生在出现焦虑情绪和克服焦虑中度过,三水中学高三(20)班学生胡文森也不例外。当结束上网课、回校学习的时间一再修改时,胡文森的焦虑情绪达到了顶点。

“我靠运动来调节。”胡文森说,不论在家上网课或回校学习期间,胡文森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在汗水中排解焦虑情绪,将学习压力控制在一定水平。他还将每天的学习任务都写在小纸条上,每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勾,用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来抵消焦虑感。

后来,即使高考时间延后,胡文森也能将良好的学习节奏感保持到最后。“今年的备考过程,更考验我们的自主学习和调节能力。”胡文森说。

三水中学考生步入考场。

如今,紧张的一年备考终于结束,胡文森想睡几天懒觉好好放松,再找一份暑期工锻炼自己,用自己赚的钱去四川等省份旅游。

展望未来,胡文森希望自己能考上华南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而刘豫伟则想填报师范类学校,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像外公一样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

家长:

化身“班主任”一路陪考让孩子安心

朱海花的儿子小乐(化名)是三水华侨中学考生。出发前往考点前,朱海花特意换上了红色上衣,还从冷饮店买了一杯珍珠奶茶和一杯冻柠茶。她说,想让刚完成高考的儿子解解渴,好好放松一下。

“这两天儿子的状态还不错,我感觉自己比他还紧张。”朱海花坦言,第一次作为考生家长,内心很紧张,但不敢过多表露焦虑情绪,怕影响孩子备考。

小乐是华侨中学的走读生,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自行解决早餐,而后步行返校上课。高考首日,朱海花睡前特意调了早上5点半的闹钟,准点叫儿子起床,还准备了丰富营养的早餐。

朱海花认为,疫情之下的高考,对所有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今年春节过后,按照学校的安排,小乐在家开启“云端”备考模式,朱海花负责起儿子的一日三餐。不像在校内有老师时刻管束,小乐在上不喜欢的科目的网课时,不时刷下手机,容易分心走神。这时,朱海花不得不变身“班主任”,叮嘱他学习。小乐返校复课后,朱海花又开始担心孩子是否能够较好地调整至在校模式。

“无论如何,希望他考完试后能好好放松,做好心理调整,准备迎接考试成绩。”朱海花说。

家长杨维强也是三水接考大军中的一员。8日下午,杨维强特意向单位请了半天假,先到儿子所在的考点附近的花店买了一束鲜花,随后赶到考点。为了让孩子安心考试,他并没有提前告诉儿子自己在场外等候。

高考结束后,考生提着行李走出校园。/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儿子学习自觉,不需要大人操心,这点让我很是欣慰。”杨维强说,此前的线上备考阶段,儿子也能按学校老师要求,每天静心学习。为了让孩子考后可以好好放松,杨维强计划暑假带儿子到三亚旅游。

接考,家长莫女士也没有选择空着手。她提前上网查过,向日葵的花语是“希望”和“胜利”。7日晚上,她特地在家附近的花店买了一束向日葵,送给完成高考的女儿。

“虽然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有定论,但她的人生开刚刚开始,希望她能像向日葵一般向阳成长!”莫女士说。

班主任:

为孩子们操碎了心,既当老师又当辅导员

“等高考结束了,再来好好管儿子的学习。”7月7日晚上10点半,郑秋琴刚从学校回到家中,就接到儿子老师的“投诉”电话。自己的学生正迎接人生大考,她只能先把儿子的学习放在一边。

郑秋琴是三水中学的一名高三班主任,有着20年从教经验,任教历史科目。她曾带过7届毕业班学生,却第一次碰上长达数月“云端”备考、考试时间延期的高考年。为了引导考生积极备战,郑秋琴可谓操碎了心。

郑秋琴与学生合影。

线上备考期间,她设计了一份问答卷,涵盖了学生在家学习、睡眠以及三餐情况等方面问题,让学生家长每日填写上交,用于动态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课余,她会仔细查看问答卷,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将问题化解在摇篮里,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有一次,郑秋琴发现班上一名女同学处于昼夜颠倒的学习状态,便立刻查探原因。原来,该女生和弟弟两人白天在家上网课,但弟弟年幼,常常吵闹不停。女生觉得学习受到影响,便将学习时间改为深夜。

知情后,郑秋琴立马跟学生家长联系,解决姐弟俩在家上网课相互影响的问题,帮助学生重新调整作息时间。此后的模拟考试中,女生成绩回到正轨,郑秋琴这才放下一块心头大石。

除了跟进学生的学习,郑秋琴还要兼任心理辅导员。“学生在家学习相对封闭,更容易出现亲子关系紧张、学生过于焦虑等问题。”那段日子,她每天十多个小时都待在电脑前备课、上课,并接受学生、家长咨询和倾诉。

返校复课后,为了让学生快速“回归”,郑秋琴还花了不少心思。她在班上选了30名线上学习之星,让他们将学习经验和心得用小便条写下来,贴在班级文化墙上,用以营造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从居家备考调整至在校学习模式。

“今年是不平凡的高考年,于师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郑秋琴说,这场特殊的高考,恰似高三学子的“成人礼”,必将是他们毕生难忘的经历,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高考结束后,郑秋琴打算好好睡个懒觉,优哉游哉看一会儿电视,好好琢磨儿子的补习计划,再把健身减肥计划提上日程,让自己回归生活。

防疫副主考:

24小时在线护航学子高考

时隔19年,邱国华再次“参加”高考。这次,他的身份是三水区实验中学考点的卫生防疫副主考,专职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

邱国华是三水区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股股长。今年3月,他被聘任为三水区实验中学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实验中学成了他的“第二单位”。

4月底学生返校复课前,邱国华三天两头往实验中学跑。“学生返校复课也是一场大考,得发挥好自身作用。”那段时间,邱国华主要结合疫情变化情况以及学校实际,为校方给出专业的防疫指导,譬如做好教职员工防疫培训,督导学校复课防疫演练、完善复课后的师生健康监测、有关场室的预防消毒等有关防疫机制。

受疫情影响,今年高考变得有些特殊。三水区3个考点均增设一名卫生防疫副主考,统一由兼职健康副校长担任。就这样,邱国华“重回”高考。

高考期间,邱国华(右一)担任实验中学考点卫生防疫副主考。

高考前,邱国华提前介入处理防疫考务。无论是考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与演练、直饮水专项监督抽检,还是校外考生住所场所(酒店)卫生安全保障,他都亲力亲为,督促落实各项防疫举措。

按照要求,高考两天,防疫副主考全程驻守考点。早上7点,邱国华准能出现在实验中学校园里。其间,他注意把好外校考生进入考点的防疫关、动态掌握本校考生以及考试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等,不放过每一个防疫细节。就连晚上,邱国华的手机也保持通畅状态,以便及时接到校方电话,第一时间给予专业指导。

由于高温天气,中午外校考生进入考点时,有个别考生体温“超标”,通过体温复检和心理疏导,考生体温最终恢复,正常参加考试。“虽然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但一切都还顺利。”邱国华说。

邱国华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实验中学的一员,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与其他教职工一起,为莘莘学子护航。

8日下午,在考点外,家长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孩子又成功完成了一项考试,纷纷拍照合影留念。

距离高考结束还有30分钟,三水中学考点外面已经有很多考生家人在等待,不少考生家长更是准备了鲜花等礼物。

考生家长刘先生一家早早就来到考点附近等待。刘太太和其母亲特意穿上旗袍,寓意旗开得胜。此外还准备了一束鲜花,包括向日葵和藕篷,寓意期待孩子天天向上和出淤泥而不染。刘先生表示,作为父亲,平时陪伴孩子陪伴得少但是陪得精,放假期间都会陪伴孩子,尽量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我们平时就做好孩子的精神支持,外公外婆就做好后勤保障,全家人都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刘先生说。

分别从肇庆和顺德特意赶来的考生家长梁女士和饶女士手捧鲜花等待着。梁女士准备了两束鲜花,一束送给孩子所在班级高三(9)班的班主任,一束送给孩子。“这束花是蓝色的,寓意青出于蓝胜于蓝。”梁女士说。

高考结束!随着警戒线一拉开,考生家长纷纷急切地走向三水中学校门口。

一走出考场,三水中学高三学生刘豫伟迎来妈妈热情的拥抱与鲜花。/佛山日报记者赖基润摄

三水中学考点考生戴着口罩陆续走出考场,状态轻松。

考生家长纷纷排列在校门口等待自家孩子,不少家长一见到孩子出来,便送上鲜花和拥抱。

三水中学高三(9)班的刘同学走出考场和父母拥抱。“只要妈妈做的都是好吃的!”她表示,此时此刻最想吃的东西就是妈妈做的饭菜,至于接下来暑假要做什么还没想好,未来打算报读工科类的专业。

“很多人都说我们是特殊的一届,今年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参加高考,我觉得这是一辈子特殊的回忆。”来自三水中学高三(5)班的陈诺说。她表示,她和同班同学都是很平静参加高考,每个人进出考场都是面带微笑的,把高考当成一次平常的考试。因为疫情,他们也积极配合防控需要,整个考试下来,觉得学校在很多方面设置都很人性化。对于接下来的暑期安排,陈同学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多多参与有关传统文化,如陶瓷、刺绣等的社会实践,增长自己的认知。

考生梁志嵘搬好行李之后,母亲把他抱起来举高高。

谈到这次考试的感受,梁志嵘表示,他认为理综应该是选拔综合性人才的一道测试,没想到今年的理综显得有些容易。“不过这也和考纲很符合,考纲有提出今年的试题是稳中有变,这四个字就已经很好地概括了。”对于未来报读的计划,他表示想要去北京,报读有关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方向的专业。同时,他还透露了自己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的自测考试,过几天会出结果。“备考过程中,父母给予我很多鼓励,上个学期每个周三晚上都会给我送宵夜,今年因为疫情有些不方便,但每次收到父母送过来的东西,递的时候感觉到特别有温度。”梁志嵘说。

高考结束后,考生家长帮着孩子搬起行李、书籍离校。

高考结束了

祝愿每一位考生如愿,加油!

来源:佛山日报、南方+

编辑:三水教育微信编辑小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