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上大学,就要去大城市?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青的蜂

选大学还是选城市?选学校还是选专业?选兴趣还是选前景?

在一场网络直播中,俞敏洪的言论引发关注,他从自身经验出发,建议在选择大学时“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大城市”,而且“离得越远越好”。

俞敏洪的观点确有狭隘之处,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不过,对那些“心犹豫而狐疑兮”的考生来说,“上大学要去大城市”的观点值得一听。

无

首先,俞敏洪们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许多高考生的命运和城市化深度捆绑在一起。包括俞敏洪在内的许多农家子弟,正是城市化浪潮的受益者。他们通过高考跳脱出了农村,依靠城市找到了价值。事实也证明,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选择栖身于更大的城市,往往能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红利。

其次,“孔雀东南飞”也证明了大城市吸引力强。

就一种普遍的人生而言,关键的节点无非是那几个:在哪读书,在哪工作,和谁结婚。其中,在哪读书,就可能直接决定了在哪工作,和谁结婚。依着这样的人生路径,大城市的确定性显然更高一些。而对小城市来说,很可能面临“孔雀东南飞”的尴尬,它们提供的就业选择有限,有些专业根本用不上,收入也达不到要求,“留不住人”是常态。

最后,专业优先度弱化,更凸显了城市的重要性。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文学、经济学和法学专业相关度处于60%—69%区间。选择一个热门专业,不等于拿到一个铁饭碗,甚至有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而选择一个好城市,因为有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可以提供更宽广的就业选择。此外,专业知识也可以通过换专业、辅修学位等方式来弥补。

总的来说,笔者认同俞敏洪的“上大学要去大城市”。对于那些并非如此选择的考生,我们依然要保持尊重,只要足够优秀,无论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编辑 洪鑫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