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蝠”色变?快来听听蝙蝠那些事儿

南方+ 记者

广东省科学院第二届“讲科学,秀科普”大赛在黄花岗科技园举办

如何科学认识蝙蝠?大名鼎鼎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7月7日下午,广东省科学院第二届“讲科学,秀科普”大赛暨广州地区2020年“讲科学,秀科普”大赛省科学院选区预赛在黄花岗科技园举办。以“科技抗疫,创新强国”为主题,27位选手同台竞技,呈现了一场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科普盛宴。

不干扰是与蝙蝠相处最好方式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开始变得谈‘蝠’色变,但其实蝙蝠对人类也是有益的。”来自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的吴家昊从生态、农业等方面向大家科普了蝙蝠的作用。

“如果说蝙蝠真的消失的话,整个生态系统可能就要遭殃了。”吴家昊娓娓道来:食用果实的蝙蝠会排泄出含有种子的粪便,这些种子的发芽概率接近90%;而普通情况下,树木种子的发芽率只有10%。有一些蝙蝠还能够捕食昆虫、为水果授粉。此外,超声波雷达、蝙蝠飞行器等都是通过研究蝙蝠的飞行原理所发明出来的。

无

对于一些民众对蝙蝠的恐惧心理,吴家昊说,生存在中国的蝙蝠大部分住在山林里,以果实和其他植物为食,无需恐慌。“对于蝙蝠这样的野生动物,我们人类只要不干扰,就是与他们最好的相处方式。”他说。

北斗卫星“乘风破浪”

除了人们熟悉的实时定位和导航,卫星导航系统还有哪些应用呢?来自广州地理研究所的刘维介绍了在疫情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起到的鲜为人知的作用。

“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建设的速度使全世界人民惊叹,其高效率、高质量的完工,离不开北斗所提供的高精度放线测量技术。”刘维介绍,除此之外,无人机还可以根据北斗提供的信息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

据介绍,疫情期间广州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北斗时空大数据开发了疫情可视化的决策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流动人口数量等因素对城市进行风险评估,为各地市的疫情精准防控提供参考。”刘维说。

比赛分为自主命题讲解和随机命题讲解两个环节。自主命题由选手围绕主题自行决定科普内容,内容专业性强,贴近前沿科技。选手使出浑身解数,运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小实验以及浅显易懂的类比故事,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解释科学知识。随机命题则包括5G技术、气溶胶、病毒检测等热门话题,考验选手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对科技热点的理解能力。

【记者】卞德龙 实习生 黄晓彤

【视频/图片】黄晓彤

编辑 洪鑫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