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瓣膜老化?“瓣中瓣”技术不拆瓣微创换新瓣

南方医plus
+ 订阅

人工生物瓣膜衰败一直以来都是心脏外科的技术难题。81岁的马伯就遭遇了这个问题,在二尖瓣置换术15年后,再次出现胸闷不适、气喘,彩超显示生物瓣膜撕裂导致二尖瓣重度返流,需要再次手术换瓣。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场景。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场景。

考虑患者高龄、体弱,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专家为其进行了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心脏不停跳、不拆瓣完成换瓣,避免了开胸手术。术后马伯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心脏不停跳”瞬间”换瓣

2005年,马伯因瓣膜病变做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身体硬朗。但在两个月前,81岁高龄的他开始出现明显的胸闷不适症状,上两层楼就气喘吁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后住进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病房。

心脏彩超结果显示,马伯体内的生物瓣膜出现了严重的急性撕裂,导致二尖瓣重度返流,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

考虑到患者高龄,难以耐受再次开胸体外循环手术,经过心脏外科、心内科、心脏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反复讨论和会诊,最终决定为其实施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手术由该院瓣膜及微创心脏外科黄焕雷主任主刀完成。

手术采用左侧胸腔入路,皮肤切口长度仅4厘米左右,并且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心脏停跳。暴露心脏后,在心尖部做一个穿刺点,利用导丝和导管完成心腔内的操作,在X线引导下将一个比原瓣膜小一号的支架瓣膜输送到生物瓣瓣口位置释放,几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换瓣”。

81岁马伯在接受“瓣中瓣”术后早期即可下地行走功能锻炼。

81岁马伯在接受“瓣中瓣”术后早期即可下地行走功能锻炼。

术后超声显示新的支架生物瓣膜植入位置满意,无瓣周漏,功能好。术后2天,马伯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回普通病房,后顺利康复出院。

“二次换瓣”多为高龄患者

据了解,目前临床使用的人工瓣膜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两种。生物瓣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其寿命问题至今未获得满意解决,多数患者面临二次手术。

按照现有工艺水平,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在10-15年之间。黄焕雷主任说,2000年以后,生物瓣膜置换手术开始增多,按此推算,目前将逐渐达到“二次换瓣”的高峰期,而这类患者年龄通常在75岁以上,为心脏外科医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开胸手术需要拆除原来的生物瓣膜,再换上新的瓣膜,操作复杂,还要克服瘢痕粘连的问题,出血多,耗时很长,往往需要6、7个小时。高龄患者体质弱,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难以耐受开胸体外循环手术,仅依靠药物保守治疗,又无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瓣中瓣”置换手术为年老体弱、高危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黄焕雷主任介绍,“瓣中瓣”技术不需拆瓣,心脏无需停跳,1个多小时即可完成手术,出血量不超过50毫升,对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大减小。

自2020年以来,该院心外科已累计完成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手术近10例,全部患者均顺利康复,疗效确切。据了解,该类支架瓣膜植入后将可能使生物瓣膜寿命再延长5年以上,对于合适的患者还可多次“瓣中瓣”置换,或将帮助更多患者选择使用性能更好的生物瓣膜。

【记者】江玲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婷 臧鑫

编辑 朱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