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说的“小肠气”就是腹股沟疝,是疝气的一种。而术语是这样定义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在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某些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孔隙或缺损等薄弱区域进入临近部位的情况,统称为疝。”疝最多发生在腹部,腹部疝又以腹外疝最为多见。腹外疝有两个基本发病因素:一个是腹壁强度降低,另一个是腹内压力增高,最常见是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等。常见的腹外疝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半月线疝、闭孔疝、腰疝等类型。
腹股沟疝多发于男性
腹股沟疝是各种疝中最常见的类型,有斜疝和直疝之分,斜疝多发于青壮年,直疝则多见于老年。其中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腹外疝总数的90%,或占腹股沟疝的95%。患腹股沟疝者男性多于女性,两性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发病者多于左侧。
腹股沟疝如何确诊
婴幼儿患者在哭闹时会出现腹股沟区肿块,安静后肿块消失;有时肿块迟迟不消,而且患儿不停哭闹,可能斜疝发生嵌顿了,嵌顿疝要急诊手术处理,要及时就医。
一般腹股沟疝患者最早会感觉腹股沟区坠胀感,伴以该区时隐时现的肿块。在行走、久站或者咳嗽等情况下,肿块突出明显;于休息、平卧或者用手轻推肿块后回纳入腹腔而消失。进行B超检查基本可以确诊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等,完善CT检查可以确诊股疝、半月线疝、闭孔疝、腰疝等等,并进一步了解腹外疝的具体情况。
腹外疝的治疗
根治腹外疝,只能通过外科手术。至于疝气手术方式应如何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相关术式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因地制宜”地选取。
传统开刀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可以同时加强前壁或后壁修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但因其创面较大,留下疤痕,常常不易被患儿的家长采纳。
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适用于所有20岁以下患有腹股沟疝Ⅰ型(疝环缺损直径≤1.5cm)、Ⅱ型(疝环缺损直径1.5cm~3.0cm)的人群。该术式因其基本不留下疤痕,美观,往往易被患者的家长采纳。
腔镜下自身组织填补或生物补片植入术适用于所有22岁以下患有腹股沟疝Ⅲ型(疝环缺损直径≥3.0cm)、Ⅳ型(复发疝)的人群。腹股沟疝Ⅲ型、Ⅳ型的人群单纯行高位结扎术,复发率偏高,而采用该术式能大大地降低复发率。
对于 22岁以上的腹外疝患者来说,进行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无疑是当下最时髦的做法,它能更大程度地减少了术后的不适感,降低复发率。
在成人腹外疝的治疗中,对于如何选择补片,医生也要结合疝的类型和术式,为患者做到“量体裁衣”,不同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补片。目前我科对成人腹外疝治疗常用的术式有四种:
李金斯坦修补术(Lichtenstein hernia repair):主要适用于各类腹股沟疝,基础疾病较多而不能耐受全麻或气腹的患者,该术式能在局麻、硬外麻或腰骶麻下进行。
TAPP(t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plasty)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成形术:主要适用于能耐受全麻与气腹的成人腹股沟疝病人,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双侧疝、难复疝(含滑动疝)和复发疝。该术式需进入腹腔,同时观察能确诊对侧是否存在疝气。若同时存在,则同时治疗,避免再次手术。
TEP(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oplasty )腹腔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主要适用于各类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股疝。对不能耐受全麻,疝嵌顿疑有绞窄者为手术禁忌。该术式在腹壁组织间隙中进行,避免进入腹腔。
IPOM(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腹腔内补片植入术:主要应用于腹壁切口疝、复发疝、脐疝、腰疝等等。该术式进入腹腔,对组织缺损较大的疝疗效显著。
不管是传统的开刀手术,还是腔镜手术(微创),疝气治疗目的就是把缺损补好。疝气是临床常见病。虽然目前普通外科医生对腹外疝治疗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已娴熟各种术式技巧,但“疝”路仍漫长,普通外科将不断探索,以《疝气指南》为指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术式,规范化操作(譬如:李金斯坦、TAPP和TEP三种术式均有各自的“七步法”。)——“大道至简”,注重细节,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为广大疝气患者“治疝致美”。
图文/普通外科 普通刀
编辑/医院办公室
东莞市
滨海湾中心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