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or管仲or鲍叔?今年高考作文可以这样写!

南方农村报
+ 订阅

看到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是不是庆幸自己毕业早?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但是

你错过的或许你的孩子将会经历

别担心

我们邀请多名老师、作家、评论家展开解读

如何将高考作文写得出彩

一起来看!

↓↓↓

彭玉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选谁都考思考力和判断力。

这可能是近年来主题最具开放性的一次高考作文题目。

试卷提供的素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经典故事,人物、事件虽然夹杂有传说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历史支撑,所以议论自然就有方向和支点,只是对支点的选择各具眼力而已。这个支点还不仅仅是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的不同选择上,即重点选择其中任何一人,也有不同的论说方向,足以考见学生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第一可见政治智慧。管仲先倾力辅助公子纠,继而在鲍叔的推荐下,坦然辅助齐桓公,所考虑的是谋政治之大,对手总是相对的,但审时度势,能够驰骋自己政治智慧的时机却是可遇不可求,所以管仲是以坦荡之心谋政治之大者,没有一般政治家狭隘的阵营意识,因为没有什么比国家利益更崇高的。鲍叔推荐管仲,齐桓公接受鲍叔的推荐,管仲欣然辅佐齐桓公,其中深度浸润着高远的政治智慧。

第二可见任贤之心。齐桓公曾经深受管仲之苦,但在鲍叔推荐后,毅然重用管仲,这是典型的任贤而不任人,其最后终成春秋霸业,与其不存芥蒂之心,着眼于国家未来的政治家的胆略和胸襟直接相关。

第三可见谦让之德。作为原公子小白的辅佐大臣,鲍叔在小白即位为君后,不居功自任,趁势上位,而是自甘居下,把曾经的对手推荐给齐桓公,其出发点不在个人的名利与声势,而在切实考虑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上。所以这种谦让不是直接针对单纯的名利,而是包涵了更具人生境界的举贤大德。

此三者足见三人所考虑的乃在政治与国家之大者,而将个人的情绪、声名与利益置于其后,令人顿起崇敬之心。一种清明的政治,一个强盛的国家,确实需要君臣同心同向的凝聚力。有此举贤、任贤之心,才有国家的未来。

贺仲明(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次的作文题所提供的不是单一答案,也不是要求单向的思维方式,而是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考生作答不需要太多相关的历史知识,材料已经说得比较清楚。这个故事里,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各自体现了不同的品格和能力,齐桓公的宽容,管仲的才干,鲍叔的知人和大度。

写作中,不用拘泥于历史,而是要结合现实,包括结合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展开思考。每个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和评判,也可以有不同的结论。立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写法可以灵活,关键还是看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素养。

这样的考题灵活不死板,能够在能力和素质上考察学生,是很好的高考作文题目。

杨克(诗人、编审、一级作家):

且从考卷提供的阅读材料来看,也能了解这三人故事的基本脉络。因此,这篇讨论发言材料也不难写。多角度均能成文,学生可择其一。

对鲍叔牙这个人物感触最深的,可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阐释朋友间的生死莫逆之交,那种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深厚情谊。但鲍叔不是盲目挺朋友,而是非常了解这个朋友的雄才大略,可谓天底下第一知音。

而心仪齐桓公小白的同学,则可从心怀天下,对曾经想伤害自己性命的人不心存芥蒂,以公取私,知晓大义,知人善用,可谓千古明君落笔。当然也可抒发对管仲才干的赞誉。

总之,发言稿写作时要注意口语化,妙语连珠,生动、有趣,打动听众。

阿菩(网络文学作家):

此次高考作文题是考生们比较熟悉的出题方式,且可选择的角度很多。

如选择齐桓公的角度来讲,可以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作为切入角;从鲍叔牙的角度讲,可以谈谈“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轻”的品质;从管仲的角度讲,则可以说明尽管失败也能东山再起,反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此次作文题虽然提供的材料十分清晰,但是考生想要写好却是比较困难的,非常考验考生的基本功。

但在此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可选择的角度比较多,文章杂糅的信息过多容易导致内容的主题不是很明确。

语文已考完,不妨开个脑洞:作为新生代00后或许能“出奇制胜”——现在网络上流行CP组合,或者可以通过从三人中挑选两人,说明并阐释一下他们的关系,如齐桓公与鲍叔牙之间的信任等;也可以从三人之间的关系入手,各自的定位与职责,相信也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

陈崇正(青年作家、花城出版社副编审):

今年的高考题目是从历史故事中寻找话题。

“管鲍之交”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典故,历来被视为齐桓公能够“九合诸侯”的重要前提,故事本身对于如何识人用人,如何宽恕信任,有非常明确的寓意。

材料论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入。

从齐桓公切入:伟大人物大气量,宏图伟略,不计前嫌;孔子说的“恕”可以引申很多话题,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如何信任一个人,如何挖掘人才。可以引申的故事有周公吐哺、曹操挽留关羽、孔明三顾茅庐、唐僧与孙悟空。

从鲍叔切入:嫉妒与避让,信任与宽厚,要有伯乐的眼睛,更得有伯乐的胸怀。历史上多少才华互相碾压,“天生瑜何生亮”的结果是把自己气死,才华没有行走在轨道上,林冲和武松才会被逼上梁山。

对别人的才华进行正确的评判和安放,社会才能和谐;对自己的才华也要有正确的评估,懂得礼让,进是技术,退则是艺术。

从管仲切入:良禽择木而栖,有才华的手下也得选对领导,不然也一事无成。但另一方面,不能骄纵自己的才华,比如杨修之死,就是对才华不加以拘束。有智商也得有情商,才是真正的千里马。

来源:南方+、中山大学中文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