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绝密答案!
分数不够,花钱保录取!
高考成绩提前查!
……
这些都是高考的骗术
广大考生及家长
一定要擦亮眼睛
切勿中了骗子的圈套!
骗术一
谎称有高考答案出售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
还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图片来源:@平安常平
案例
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取考生家长钱财的案件。据民警介绍,数万元一套的高考押题试卷,其实是嫌疑人李某花几百元从书店和网上买来的普通考试试卷。李某利用家长想提高孩子高考成绩的急切心理,冒充某知名辅导机构负责人向家长兜售所谓“高考押题试卷”,骗取多位家长钱财共计十余万元。
温馨提醒
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要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骗术二
谎称可以“更改高考成绩”
往年,广州市反诈中心曾接到一位考生举报,称其同学遭遇一个诈骗团伙,该团伙通过QQ联系、专挑考生下手,谎称可以更改高考成绩,要求先付费,其身边有几位同学均已被骗。
由于害怕被校方知道更改成绩的事情而受到处分,所以被骗的同学一般都不报警。骗子“改分数”的要价不等,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该考生的一位朋友联系“改成绩”向骗子转账200元后,随即被对方拉黑,发现被骗。
案例
张某是一名美术专业的高三学生,曾在广州黄埔区新龙镇某美术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于2019年3月参加了广州某高校的美术专业高考招考,但成绩却没过线。随后,该培训机构美术老师彭某通过微信联系张某父亲张先生,表示可通过“内部关系”修改其儿子的高考成绩,但需支付“协调费”26万元。
张先生看到成功案例以及修改分数的截图后,便通过网上支付向彭某转账了26万元“协调费”。但直至高考结束,系统上的分数没有任何改变,再联系彭某时,发现他已从培训机构辞职且手机关机失联。2019年9月,张先生到当地派出所报警。2020年4月10日,新龙派出所、联和派出所在联和街一网吧将正在玩网络游戏的彭某抓获归案。
温馨提醒
高考全环节监管严密,需提防骗子声称有内部关系可帮忙办理“特殊加分”的套路,往往骗子收取费用后便无法联系。
骗术三:冒充教育局谎称
可领“高考奖学金”
往年,一位考生家长曾向广州市反诈中心举报,称其手机收到一条由陌生号码发出的短信:“你好!我是××教育局,恭喜你孩子高考获得奖学金5000元。麻烦你提供一个银行账户及身份证,直接转你银行账户。谢谢!”这位考生家长非常警惕,并没有相信对方,而是选择向公安机关举报,提供线索。
温馨提醒
除“奖学金”外,骗子还会以“高考补助金”“复读补助”“保证金”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
骗术四
贩卖大学“内部指标”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收取高额“定向费”。
案例
李某在与朋友交往中得知,高某的独子即将参加高考,遂告知对方,其舅舅在北京一知名高校任教授,可通过“内部指标”帮孩子上大学,只要肯花钱就行。
高某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只能上三类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某找到李某求助,并根据对方要求支付了15万元“活动”经费。
高某也拿到了李某带来的录取通知书,但与此前承诺不同的是,通知书上的录取学校是一所并不知名的学院。
对此,李某解释称,孩子只是暂时先在该学院军训,结束后就可以转入之前所说的名校读书。
然而,军训结束后,孩子仍然在这所不知名学院读书,同时,高某还了解到,这家学院面向社会招生,并不局限于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也无法提供国家承认的学历,与李某声称的知名高校更是没有任何关联。意识到被骗的高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李某被法院认定为实施诈骗罪并被判刑,此前骗取的十几万元也如数退还给高某,但此时距高校开学已过去数月,其他落榜考生也早已开始复读。
温馨提醒
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骗术五
谎称可以查分数
骗子向考生或考生家长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谎称可以查分,并在短信中留有一个网页链接。考生一旦点击该链接,手机就会中“木马病毒”,手机内的通讯录、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信息会被骗子在后台同步窃取。
不仅事主本人会遭受财产损失如银行卡被盗刷,支付宝、微信被盗号,甚至在借贷平台借贷转移资金,而且骗子还会利用事主的通讯录冒充事主本人,以各种理由继续骗取其亲朋好友的钱财。
案例
高考结束后,考生小周就在班级一个高考复习群内发现,有人发布消息称有可以提前查分的网站。“我就在群内找他要来了一个网站的链接。”小周说。经过一番纠结后,他还是通过该链接输入了个人信息。“网上填写了我的学校、姓名、准考证等基本信息,也不需要交钱,我觉得还挺靠谱的。但是,我输入信息之后却没有显示成绩,我也只是以为这个网站是个恶作剧,没有在意。”
谁知,小周在网上查问分数后,不但没有得到分数,而且不断地收到骚扰电话。“都是问我上不上复读班的,我觉得我的信息就是因为那次查分被泄露的。”这让小周很闹心。“感觉自己被网站骗了个人信息,那根本就是个假网站。”
温馨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手机里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如果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快速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十年寒窗不易
广大考生及家长
遇到招生疑难问题
应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
谨防上当受骗
这些证件信息
一定要保管好
身份证、准考证、考生号和密码
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准考证,这是进入考场的凭证,切记不要将自己的准考证晒到网上或者朋友圈,你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成绩单
成绩单同样包含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也不要轻易泄露或晒到网上,容易被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个人信息做其它的事情,或者打包卖给第三人,第三人通过电信诈骗或者发送广告的方式来侵害用户的个人隐私权。
志愿填报信息
志愿填报所有的重要信息和登录密码等资料,也绝对不能泄露,前几年发生了多次周围同学或者朋友恶意篡改他人志愿事件,大家应引以为戒。
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中包括: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等信息。如果被诈骗团伙利用,给考生发假的信息,或者打诈骗电话骗取钱财。
来源:广东政法微信公众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