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昭通| “今天,我的学生相隔千里同时高考”

南方+ 记者

走进昭通特别报道:

序言:走进昭通|乌蒙山绽放博爱之花

第一篇:走进昭通|中山筑路接力,护航百万亩高原扶贫笋“出山”

第二篇:走进昭通|千里送“岗”,中山接驳昭通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第三篇:走进昭通|“医路”向上,中山医生的大山巡诊记

7月7日,2020年高考日。早上5时30分,李宇起得比以往更早,虽然曾在中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中山一中”)多次担任高三年级主任,但今年身在云南昭通支教、主抓昭通学院附中高三备考工作,他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远在千里之外,他曾任教的中山一中高三应届考生也一同走进考场。两地高考牵动着李宇的心。

昭通附中为高三考生送行。

为远方带去教学改革锐气

7日上午,李宇和老师们特意穿起红色T恤,为学生加油鼓劲。上午6点50分,学校为考生举行高考“出征仪式”,500多名考生聚集在学校广场上,老师们不断为学生打气鼓舞。

昭通附中为高三考生举行高考“出征仪式”。

“2020届的孩子们,你们生于非典,考于新冠,注定你们的生命必须经历着各种坎坷和困难,但请选择勇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请选择向着阳光奔跑,做一个向阳而生的年轻人!”当“出征仪式”结束,考生们在老师和高一高二学生的欢送下走进考场,李宇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出上述感概。

受疫情影响,昭通学院附中本届高三学生的高考之路较为波折,李宇的支教工作也变得更“特殊”。李宇是中山派驻昭通第三批支教教师,也是中山第三批派驻昭通支教队队长。

李宇是中山一中历史学科高级教师,教研工作经验丰富,曾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山教育》等国家级、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他主持的市级课题曾获得中山市教育教研成果奖。2019年9月到昭通后,他挂任昭通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主抓高三备考和教学教研工作。除了教学技巧,李宇更给当地带去更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改革锐气。

昭通附中为高三考生送行。

刚到附中,李宇就感觉到这里的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现象突出。“学生早上6:20起床,到晚上11:00熄灯睡觉,中午只休息一个小时。教师每人每周上30节课是正常现象。”师生虽然“苦”至如此,但是高考成绩最后并不令人满意,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较弱。

通过一个月的调研,李宇制定了一年的教学教研规划,确立了教学教研工作改革的新思路:请名师“走进来”开公开课、组织教师分批次“走出去”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和到名校实地学习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入智学网等教学大数据平台,提高教学数据分析效率;针对高三年级教学环境备考气氛不浓的问题,李宇在高三年级推行周练制度,同时在校园内进行布置,设置班级备考主题词、高考倒计时栏、激励备考标语、班级风采、心语心愿墙、优秀之星栏、优秀卷面展示栏等,形成你追我赶、相互学习的备考文化。

李宇为昭通附中高三考生送行加油。

今年春节,疫情来临,回中山过年后,李宇就“滞留”在家。为确保高三年级教学,他在家大力推动昭通学院附中开设网络教学。“学校没有老师懂这一块,我自己也没有接触过这方面工作,只能自己慢慢摸索。”节后,他通过自学,利用APP应用软件,成功为昭通学院附中高三学生开通了网课平台,成为疫情期间昭通市内最早开通网络教学的学校之一。

“用我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我的初心”

中山的一切仍牵动着李宇,高考前,仍有不少学生通过微信和电话向他请教学习问题。回想起当初到昭通支教,李宇印象深刻。“小女儿今年4月份出生,而我在6月份报名来昭通支教。”李宇说,报名当初,妻子有些情绪,但经过劝说,妻子最终同意。

“用我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我的初心。” 李宇在中山一中工作21年,其中有10年担任年级主任,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管理均有丰富经验。对于他来说,到云南昭通支教,是他发挥自己经验优势一次机会,也是他丰富教学经历的一次过程。

李宇(右三)与昭通附中教师合影。

李宇(右三)与昭通附中教师合影。

在昭通学院附中的1400多名学生中,约60%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对于贫困家庭学生来说,上高中已不易,上大学更难,他们的求学心比一般的学生更强烈。

“我要做的就是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理念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近一年来,李宇在昭通学院附中的教学改革逐步收到成效,在此前的几次全市模拟考中,昭通附中高三学生的预测本科率不断提升,最高时比去年高出近10个百分点,最高时同比去年增长20%以上。

除了教学,李宇还关注学生的课外生活。去年底,他与邹杰峰、李莉、吴权明、白涛等5位中山市第三批支教队成员共同发起“情系昭通 书香乌蒙”图书捐赠活动,3万多册图书穿越千山万水,陆续从中山各中小学发往昭通学院附属中学、绥江县凤凰小学、永善县第三中学、大关县翠华中学和盐津县柿子中学等五所学校。

李宇(持旗者)带领昭通附中高三学生晨跑。

经过近一年的支教工作,李宇逐渐适应了曾让他感到难以适应的当地饮食和气候。支教期间,每天清晨与高三学生一起进行晨跑锻炼,是他在支教期间形成的一个习惯,晨跑后,他喜欢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每天学生的变化。7月6日,高考前一天,上午8时,结束晨跑后,他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了学生们这次高中生涯的最后一次集中晨跑,也对他的这群学生寄语:“愿你们毕业后以梦为马,遍看繁花,无私无畏,逐梦天涯!”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何伟楠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编辑 朱晓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