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AI+3D打印个性化截骨技术辅助微创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由市一院骨科完成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订阅

◆ 2016年,市一院骨科团队率先开展直接前入路术式(DAA)髋关节置换术,成为省内较早开展的髋关节微创手术病例的医院。

◆ 2018年,该团队利用3D定制截骨工具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借助3D打印技术的力量进一步实现手术的个体化定制,致力于达到关节置换领域的Forgotten Knee(感觉不到做过手术)的效果。

◆ 2020年,骨科运动医学团队带着DAA“遇见”了3D打印辅助工具,还把AI技术也加入其中,三者的“碰撞”成就了“AI+3D打印个性化截骨技术辅助微创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这是全国的第一例DAA术式且借助3D打印辅助工具进行的髋关节置换手术。”主刀医生、骨科副主任钟浩博介绍。

接受此次手术的患者平时热爱体育活动,过去40年来经常出现髋部的疼痛,近年来起左边的髋关节越来越僵硬,日常生活中的坐下和站立都有困难,已不得不停止喜爱的体育活动。手术后当天即可下地活动,并可以完成髋关节屈曲90°以上的运动。

患者术前X光及CT

术前三维重建图像

术后X光片

AI+3D+DAA“三合一”如何实现完美地“碰撞”?

◆ DAA术式属于微创手术,刀口一般为7-9厘米,创伤小,软组织侵袭轻微,利用天然肌间隙通道,对周边肌肉基本无损害;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在此次手术中,运动医学团队还使用了“比基尼”微创切口,力求最小化创伤。

◆ 3D打印辅助工具是在术前根据患者病情个性化定制的,它在术中作为医生的“得力助手”进行精准测量,辅助完成术中精准截骨、磨锉、安装假体等操作,减少手术时间与出血量,使真骨能够更好的贴合置换的人工关节。

◆ 通过AI技术可在手术前进行三维重建、人工智能识别与分割、人工智能矫正与测量、假体预放置,并在此基础上个性化定制3D打印辅助工具,为手术中置换髋关节的整个过程进行周密和精准的个性化术前规划。

三种技术共同使用的目的是让手术的创口更小、让关节置换的过程更精确、让患者在术后能更好的和“假体”友好共处,更舒适的行走。

术前规划

“此次手术的成功经验,在探索人工智能全髋关节置换辅助系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作用产生了重要意义。”钟浩博介绍,传统关节置换手术极其依赖骨科医生的临床经验,不充分的术前规划导致医生在术中需要进行多次试模操作,同时在术中存在假体选择变量多,病人个体差异大,病情复杂等因素。随着全髋关节手术量的逐年上升,人们对髋关节置换的术后效果追求逐渐提高,术者在完成一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从术前规划-术中操作-术后康复无一不在影响着手术的成功与否,“新技术的融入有助于解决关节手术的难点和痛点,开启‘智慧关节’的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