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山大学教授林江:建设大湾区数据产业园赋能惠州转型升级

南方+ 记者

作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工业大市,惠州发展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有何基础,又需要如何补短板?

(推荐阅读:3个项目投资超150亿!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来了

7月6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建议,惠州可围绕信息产业、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大数据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资源和产业整合,并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项目和高端人才落户,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林江。

新基建为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赋能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

林江:相比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依托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新基建可以是5G基站的建设,这一方面可以是传统基建的延续;另一方面,新基建新在于应用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人们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就可以享受到购物、政府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既节省了用户时间,也节省了物流、配送、租金、市场营销等成本,从多方面推动内需畅旺,这是传统基建所不具备的。

新基建依托于全社会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形成,包括人们生活方式的智能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智能化、社会治理方式的智能化等。这相当于新基建是建立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因此,产业的选择、技术的进步、人们观念的转变,均需要与新基建、智慧城市的定位相匹配,这样一来,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就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换而言之,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发力5G、数据中心 惠州需要扬长补短

南方日报:当前,惠州正加快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您认为惠州发展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有何基础?需要如何进一步发力?

林江:惠州需要盘点发展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资源和条件,找出自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短板。而且要研究惠州的相关优势到底属于压倒性优势,还是相对优势。如果是压倒性优势,那么只要惠州提出发展5G网络、数据中心的政策和策略,自然会有不少相关项目的运营商、研发商、营销商进入惠州;如果只是相对的优势,那么就需要研究与惠州有同样优势的其他城市在发展5G网络、数据中心上做了哪些事情,研究惠州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借鉴相关城市的做法,又在多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来吸引人才和项落户。

对于短板部分,惠州的确需要及时补上。惠州要了解这块短板有多大,凭惠州现有的资源和条件是否可以补得上,是否需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外部资源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够接触到这些资源并加以运用?

总体而言,惠州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及云计算应用创新基地,是发展5G网络、数据中心的基础性条件。然而,这可能是必要条件,却不一定是充分条件。惠州应与相关行业的专家一道进行探讨,才能更好地找到使惠州具备发展5G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充分条件。

围绕打造大数据产业链出台扶持政策

南方日报:近期,多个数据中心项目扎堆落户,惠州加快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相关园区建设将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怎样的作用?

林江:一般而言,多个大型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项目落户,证明惠州的确拥有发展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基础和条件,从而也支持惠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的步伐。如果能够从产业进入、成本效益评价、项目融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对惠州的数据经济、电子信息产业的评价体系进行全新甚至是颠覆性重构,将可以借助园区建设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南方日报:在您看来,惠州应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项目落户和成长,形成大数据产业链?

林江: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打造大数据产业链,既是惠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选择,也是惠州借助大数据产业链倒逼营商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具体而言,大数据产业链涉及多个与电子信息相关的产业,包括信息产业、数据产业、云计算、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可以围绕大数据产业链的建设思路整合这些产业和资源,通过产业园建设提供一个整合的载体,并围绕人才引进、技术引进、研发创新等环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这本身就是惠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

【记者】周欢

编辑 糜朝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