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特区故事│一颗珍珠的诞生

南方+ 记者

在汕头市龙湖区新海街道,“绍河珍珠科技园”的招牌并不起眼。走进其中才发现,这里是世界首创淡水有核珍珠的诞生地,而其首创者、公司董事长谢绍河,则是攻克了一系列珍珠养殖产业关键技术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谢绍河醉心研究珍珠技术已有40年。从“淡水有核珍珠”到“附壳造型珍珠”,再到如今的“超级异型珍珠”,他一次次攀登中国珍珠产业技术高峰,迄今主持制订淡水珍珠国家标准2项、国家水产行业标准1项以及省和地方标准达20多项,自主研发取得国家专利20件。

自从1982年在家乡创业以来,他始终扎根汕头,将珍珠视为挚爱。在他身上,特区人探索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也如同珍珠般熠熠生辉。

“接棒”投身珍珠研发事业

谢绍河在海边长大,儿时常跟父亲捕鱼,对“水”有着特殊兴趣,青年时就读湛江水产学院,成为76级海产动植物养殖专业的学员。

期间,谢绍河遇到影响他一生的导师——我国现代珍珠养殖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现代珍珠之父”、指导培育出第一批海水有核珍珠和第一代淡水无核珍珠的熊大仁教授。

“要做淡水珍珠就一定要做有核珍珠,河蚌插核育珠是世界难题,要想人家不敢想的事,干人家不敢干的事!”这是恩师在去世前交给谢绍河的嘱托。

在当时,这一技术难题,即便是垄断国际珍珠市场的日本人研究了100年也并无突破。而在中国,原有技术是在河蚌外套膜植入细胞片培育“淡水无核珍珠”,养殖周期长达5-6年,珍珠形状不规则、经济价值低,致使中国淡水珍珠产业处于被动地位,扭转落后局势、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十分迫切。

接过恩师“接力棒”的谢绍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淡水有核珍珠养殖技术。

1982年10月,回到家乡的他,无意中看到了新的希望。彼时,村干部请他帮忙,一起出外购回3000只插片的无核珠蚌,为新挖的一口1.8亩的蓄水池作“生物净化水质”之用。一个念头从他心头闪过:何不回归自然,在劳动实践中开展研究?

谢绍河为此放弃学校教务科长的提拔机会,3年后又索性辞去公职,专心回乡做研究。“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地震。”他笑着说,但他无怨无悔:“我辞职不是为了赚大钱,而是为了研究珍珠。”

在池边搭起竹棚,谢绍河没日没夜地投入到他热爱的珍珠事业中,日子过得清苦却充实。他的科研也进入到最艰苦的阶段——有一次,他甚至连续4天4夜亲手做了1500只手术蚌。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1991年,由谢绍河率先培育的淡水有核珍珠首次在中国珠宝首饰进出口交易会上推出,一露面便艳惊四座,甚至吸引日本珍珠界人士专程包机赶来一观。1994年12月17日,谢绍河的技术成果由原广东省科委组织张福绥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现场鉴定,确认此为“世界首创”。

屡屡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

谢绍河并不满足于当下的研究成果。他要向更高的山峰迈进。

2007年11月的一天,谢绍河来到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大楼,展示了他所培育的奥运会吉祥物“福娃”造型珠——附壳造型珍珠,而这正是由他首创的又一新产品。

在这项发明专利技术背后,谢绍河不仅突破了此前无法解决的难题,更充分利用湖泊天然母蚌褶纹冠蚌来培育多元化造型珍珠,打破了珍珠“圆”的形象,也改变了以往育珠品种单一、珍珠产品单一的现状。“珍珠是有生命的,应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谢绍河说。

不安现状的谢绍河,还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宽广的海洋——利用大珠母贝培育海水大珍珠。2008年,他主持《大珠母贝印尼群体繁育、养成及育珠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攻下了大珠母贝养成技术瓶颈,培育出我国首批“南海大珍珠”。

经过孜孜不倦的研发,谢绍河创造了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淡水有核珍珠、定型无核珍珠、再生有核珍珠、附壳造型珍珠等七大独特专利产品。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还授权他主持修制订淡水珍珠国家标准。

研发淡水有核珍珠,是让淡水珍珠从不圆到圆,如今谢绍河又花费15年时间,研究培育出“3D巴洛克·超级异型珍珠”,这将为珍珠形象带来更多的可塑性和可能性。目前,他已为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谋划着以此为2021年将在汕头举办的亚青会设计特色纪念品。

推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

特区开放创新的特质,赋予谢绍河敢闯敢试的品格,更让他拥有了宽广包容的胸襟。他说:“我的专利是自己的,更是国家的。”

攻下难题、获得专利后,谢绍河并没有独守成果,而是无私贡献出专利发明技术,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奔赴全国各珍珠产区与养殖户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珍珠产业转型升级。

据国家海洋四所《全球珍珠行业发展报告》:“1991年,在谢绍河研究成功与应用的推广带动下,全国淡水有核珍珠养殖迅猛发展,带动珍珠养殖户几万家。”至目前为止,全国淡水有核珍珠年产量超千吨、产值上百亿元,并在继续增长。2011年,他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2016年又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迈入珍珠研发的第40个年头,谢绍河思考的依然是如何让“珠美”带动“民富”——他计划创建中国珍珠成果共享联盟,并通过打造APP平台,让“绍河珍珠”的科技成果深度惠及更多珠农。

除了技术与专利,谢绍河还有一个宝贝——“藏身”绍河珍珠科技园的“世界砗磲珍珠博览馆”,馆内陈列着他收藏的砗磲总科全部9个品种及世界砗磲珍珠,已被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命名为“全国海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他说,如果博览馆能成为汕头旅游亮点和科普教育基地,他将会打开大门,欢迎更多人前来与他珍爱的珍珠亲密接触。言语间,透出的是一位科技工作者的为民初心。

对话

在特区振兴祖国育珠事业

南方日报、南方+:用40年时间做好珍珠研究开发这件事,您坚守的原因是什么?

谢绍河: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珍珠养殖大国,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养殖珍珠的记载。但这些发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湮没失传、落后于人。我恩师熊大仁的遗愿,就是振兴祖国育珠事业。我所做的正是沿着他的脚步,为珍珠产业开创新的产业链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方日报、南方+:您一直扎根汕头从未离开,原因又是什么?

谢绍河:汕头经济特区是我研究珍珠的起源,在我最茫然无措的时候,家乡接纳了我。我深爱着这片热土,也希望由我培育出来的珍珠始终带着“汕头标签”“特区标签”。当前,汕头特区正面临二次创业,而我也将继续扎根、专心做科研,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特区发展增光添彩。

【记者】杨可


特区40年,说出你的故事

今年是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回顾改革开放大业,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进一步讲好广东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粤港澳大湾区故事、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承办的“我与特区40年——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全媒体征集活动”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

活动聚焦展示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征集一批反映个人、企事业单位等与经济特区共成长的文章、图片、短视频等,吸引了各界人士踊跃参与。

为响应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经研究,活动征稿时间延长至8月15日24时结束。

有关作品已择优在南方+客户端展示并接受点赞,主办方将根据点赞数等情况评出网络人气奖;征集活动结束后,主办方还将组织专业评审,评选出优胜奖项,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点击下方图片↓↓参与投稿!

编辑 洪鑫
校对 罗文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