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餐桌〡吃荔枝,不吐核

南方+ 记者

都说好戏在后面,从5月开始的荔枝季,此时正渐入佳境,迎来高潮。

6月中下旬至7月初,桂味、糯米糍挂满枝头,对老广们来说这才是至味,此前上市的妃子笑、白糖罂只是预热。

1

美食家蔡澜曾在“谈荔枝”小文中表达过对桂味、糯米糍的爱慕:

“苏东坡被贬去的惠州,所产荔枝据文献记载甚酸,也能‘日啖三百颗’。如果他老人家可以尝到真正的‘糯米糍’,不知是否要吃三千颗才能将息”。

“桂味之名,我们相信是因为有点桂花香气而起。爱上‘桂味’的人,就不喜其他品种,都选它来吃。”

在有的人看来,比起糯米糍,桂味因为核细小、自带桂花香而更胜一筹。

“桂味的核不仅细小,还会在天气等作用下,长出无核品种”,从化银林农场主郭锐介绍,今年我们就收获了一些无核的桂味荔枝。

2

市面上,无核荔枝分两种,一是自然生长出来;一是人工培育的结果。

自然生长的无核荔枝多来自桂味品种,郭锐说,尤其是鸭头绿桂味,无核率更高。


无核鸭头绿桂味

今年初荔枝开花期,广州的天气低温阴雨,授粉不良、产生的生长激素少,因此种子发育缓慢,同时又没有生理落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鸭头绿桂味长出了一批无核的荔枝。

就好像黄油蟹,是青蟹在高温季节里,卵膜破裂、膏油积聚过多,阴错阳差生出的一身黄油。

桂味的无核,看天气碰运气,自然而成。

image.png

虽然是天气下的特殊品种,但无核桂味的口感、品质与常规品种有差别。

吃荔枝不吐核,好不惬意。

【记者】李劼

编辑 马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