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文称汪涵代言的“爱钱进”APP于2020年6月出现兑付困难,众多投资者在该产品上的资金无法正常提现,并表示希望曾是代言人的汪涵可以帮助投资者发声。
7月2日,据新浪财经报道,汪涵独家回应称:对广大用户遭遇兑付困难感到痛心!2018年底代言已结束。汪涵本人及团队一直在联合相关部门、督促平台解决问题,希望能帮大家减少损失。随后,汪涵发布签名声明,表示自己和律师团队会积极跟进此事,与大家共同面对。
一、汪涵曾于2016年-2018年期间代言“爱钱进”APP.
二、因涉及到代言类产品合作,所以合作开始前,我们和法务团队密切沟通,严格履行了广告法和其他相关规定明确的代言人应尽义务,对平台资质的合法合规性、业务的真实性等进行了核实。如,对对方提供的平台资质资料做了核实;汪涵本人在代言前也在该平台注册为用户,体验了产品之后,才签署了合作协议。
三、近日,“爱钱进”产品传出资金兑付困难消息后,汪涵先生对此十分关切,多次主动与该平台沟通,希望推动平台尽快解决问题,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汪涵先生就代言一事向有关监管部门进行过详细情况说明。同时,也在寻求更多方法提供帮助,包括委托律师团队积极跟进等。
四、汪涵先生对大家遭遇资金兑付困难感到十分痛心!无论问题是否发生在其代言合约期间,汪涵先生始终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此事,也在尽最大努力,联合相关部门,督促平台方解决问题。同时,建议受到影响的朋友,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等正规渠道投诉。
五、汪涵团队将继续与大家一起,继续密切关注、跟进此事,全力沟通、督促平台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
“爱钱进”被曝到期不偿还本息上热搜
汪涵曾任代言人
近日,P2P网贷平台爱钱进遭投资人“讨钱”一事登上热搜。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爱钱进App已暂停出借业务。大量投资人在社交网络上反馈,在该平台的出借金到期后收不到回款。有投资人质疑,爱钱进平台疑似已暴雷。不过,爱钱进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却屡屡否认,强调公司正常运转。
爱钱进是国内知名P2P平台,累计借贷金额达千亿级。知名主持人汪涵曾担任其代言人,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也曾担任该平台“幸福体验官”。南都记者查询发现,河南信阳浉河区人民法院今年6月披露了一项借贷纠纷民事裁定书,显示“因各地报案人数激增,公安机关已对爱钱进公司介入调查”。
公司已暂停出借业务
出借业务停摆、投资人无法提现、客服热线迟迟忙音……P2P借贷平台上的经营“异常”让投资人心生动摇,有人质疑称“爱钱进是否走上了P2P暴雷的老路”。
近日,爱钱进平台投资人手持标语,要求爱钱进代言人汪涵“还我血汗钱”的图片登上微博热搜。这家国内知名P2P平台的“异常”经营情况,也暴露在公众面前。南都记者查询发现,在社交网站和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大量爱钱进投资人反馈“投资到期后无法提现”“申请债权转让后无法退款”等。
针对以上问题,南都记者7月1日起多次拨打爱钱进官方客服热线,均未接通,热线电话自动留言称“坐席全忙”。7月2日,南都记者查询发现,爱钱进公司官网及官方App列出的多项投标产品中,“立即投资”按钮已变灰色,投资人无法进行出借操作。同时,两处平台也无法进行新用户注册。
在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爱钱进官方信息发布渠道却屡屡否认,强调公司正常运转。7月1日下午,爱钱进官方微博在回复网友质疑评论时反复表示,“您好,目前公司仍在正常运营当中。相关资讯,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2日9时54分,爱钱进官方账号在投诉帖下回复:公司努力促进大家的债转交易,但是否能够转让成功,取决于市场环境以及其他用户的债权受让意向。“当前市场活跃度较低,等待转让时长较长,请您耐心等待。”
近年来,
一些P2P网贷平台
先后出险
让不少投资者蒙受损失。
为何那么多人落入非法集资陷阱?
网贷为何成了网骗?
高息诱惑背后的高风险
“收益高、门槛低、零风险、还保本保息……”此前一些出险的P2P平台最初挂出来的营销广告看似很美,可是你想要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上的却是你的本金。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说:“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若P2P平台以超10%的年化收益率回馈投资者,在当前平台各种运营成本的高昂的情况下,那么借款方就得承担逾20%的利息,中小微企业往往难以承担这样的高成本融资。
“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优质的项目难求,寻求房地产、借贷等高风险行业,不良率和坏账率的增加,必然加大了网贷平台的风险。”张承惠说,高回报和高风险是并存的,投资者要擦亮眼睛,不要被P2P平台华丽的外衣所蒙骗。
平台高息可能“羊毛出在羊身上”
千万豪车、百万直升飞机、奢侈品牌服饰……这些是近段时间出险的P2P平台高管的标配,这也成为迷惑投资者的“外衣”。
有一位熟知P2P行业的人士透露:“P2P行业就是砸钱来运营。”这对于一些刚起步的P2P平台而言,承受着巨大的运营成本压力。例如,按照上述一些出险平台的情况,随着换取有效客户的宣传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花费用于宣传的经费也不断高企。“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自然也是来自于投资者”。
“网贷平台看似是光环笼罩,实际是用高额的成本堆砌的。若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网贷平台容易陷入多米诺骨牌式困局。”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徐北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任志宏表示,新兴的业态在探索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磕磕碰碰,虽然部分P2P平台接连出现风险问题,但对于合法合规、正常运营的平台依然有出路的。如今,大部分平台也在谋求转型之路。
来源:东莞政法综合南方都市报、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