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肇庆古城墙,
大家都非常熟悉,
历经千年风雨,
它早已和现代城市融为一体。
但是,你能想象它古时候的样子吗?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这是古城墙上披云楼展馆里的清代府城模型
展现了当时府城的全貌
关于古城墙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这是它以前的模样
▲民国后期拍摄的清末南门城楼照片
史料记载,肇庆古城墙始筑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初为土城,宋政和三年(1113年)拓为砖城,肇庆人因此习惯称之为宋城墙。
1981年,古城墙是这样的
▼
▲肇庆市档案馆供图
1987年至1996年间,
肇庆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
并重建了披云楼,
肇庆古城墙重现在世人眼前。
1996年,古城墙是这样的
▼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翻拍
虽历尽沧桑,多次修葺,但古城墙城址始终不变,维持了原先的城市平面格局,城墙周边仍保存着数量众多的具有岭南建筑风格与特色的祠、庙、殿、阁等古建筑,这样始于宋代由青砖包裹的砖体城墙为岭南乃至国内所罕见。2001年,肇庆古城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至清)。
这些砖,记录了城墙的历史
肇庆古城墙除了治安用途,
还起到了重要的防洪作用,
因此历朝历代都重视它的保护与修葺,
这使得城墙上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各类青砖。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目前,已经核实的有四五十种,
留下了大量的修葺历史信息,
因此古城墙被誉为“砖的博物馆”。
还有“桂峯”铭文砖、
“四会一”铭文砖以及“四会三”铭文砖,
这些砖块都记录了古城墙的历史。
▼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这块牌匾你见过没?
每次经过古城墙北门,
“朝天”两个大字
总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这块珍贵无比的牌匾你见过没?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除了这块明朝时期的匾额,
在披云楼展馆内,
你还能了解到近年来
古城墙的变迁。
▼▼
1984年,古城墙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行了修复。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冯咏浩主持设计修复古城墙工程,新补上宋代城墙“凸”字形雉堞以符合整体宋代统一风貌要求,并按宋朝的建筑风格,重建了披云楼。
2003年,政府对古城墙北侧西段进行环境整治,在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对古城墙周边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2004年市政府拨款拆除了古城墙西北段5万多平方米的建筑物,开通了宋城西路;2006年6月至2007年底,市政府拨款对古城墙西北段进行修缮,此后历年多次对古城墙抢险维修。
2015年以来,肇庆相继启动“肇庆古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府城保护与复兴”工作,开展了对古城墙文物保护修缮和围绕古城保护展示,进行了文物考古等工作,清理出宋、明、清乃至民国城门洞遗物,特别是找到了宋代城门楼“宋式石柱础”和“宋徽宗皇帝降钱二十四万贯将宋土城墙始筑”及宋代包砖的依据。
▲西门考古现场发现宋代特征瘦削莲花瓣覆盘柱础照片
过往已被铭记,将来如何展现?
古城墙的保护与修复,
牵动着肇庆人的心。
古城墙即将全面修整,
修复方案你选哪一个?
如今,
城墙的东、西、南段及城门楼、
四座角楼等尚未得到完全修复。
▲古城墙西门考古遗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6月30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肇庆古城墙保护规划》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公布实施。肇庆古城墙的保护性修复即将被提上日程。
但要按何种风格修复
在学术上仍有不少讨论,焦点在于
应按宋代风格还是明清风格修复城墙。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肇庆古城墙申遗办负责人张致政介绍,正在进行的城墙东门至南门段修复工程,主要依据是拍摄于清末民初的南薰门照片上的雉堞样式,并以此做景观恢复,这个修缮方案,是经国家文物局委托广东省文物局批准而实施的;北段、西北段修复的宋代风格,是根据外地宋代城墙图文资料和建筑而推测的结果。
但他认为,北段、西北段按宋代风格修复,是过去文物保护修缮理念的产物,在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张致政的观点是,古城墙修复风格与申遗没有关系,文物损毁部分一般不主张修复,特殊情况需要修复的必须有充分的依据。
▲古城墙北段按照宋朝风格修复。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对古城墙作长期调查考证工作、曾任宋城墙修缮办主任的冯咏浩则认为,城墙应按宋代风格修复,即如今的朝天门段宋式城墙“凸”字形雉堞与城门楼墩台风格,“不管后代如何整修,都是在宋砖城墙基础上渗入了后期青砖,砖体内还是宋代的土城墙,按宋代风格修复,符合肇庆古城墙原风貌。”
他介绍,朝天门至披云楼北段1000多米城墙按宋式修复,也是按当年广东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方案修建的,得到了广东省文化厅验收专家组的充分肯定与赞扬,并得到了我国古建筑、古城保护著名专家罗哲文及阮仪三、国家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等专家的认可。
▲按照宋朝城墙风格修复的城墙与仿宋建筑披云楼成为亮丽风景线。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小琴 摄
冯咏浩介绍,我国目前仅存的宋代古城墙还有江西赣州古城墙和安徽寿县古城墙,而这两处城墙保留至今的城门楼、门洞造型和城墙特征的雉堞都是明、清改建后式样,失去了宋代城墙的特征。
在冯咏浩看来,按宋代原貌修复,能让肇庆古城墙在国内众多明、清古城墙中异军突起,有助于整合和激活肇庆其它宋文化旅游资源,如梅庵大殿宋代大木作建筑、宋代孔庙、白沙龙母庙,以及宋代名臣包拯知端的府衙、包公祠、包公文化园、包公七井、星岩书院、米仓巷等系列遗迹,“这些独特的宋代文化资源整合,有了宋城墙的点睛,将会被激活起来。”
不久的将来,
就可以在这里见证一座府城的复兴。
大家是否满怀期待呢?
来源 肇庆西江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