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挚。”迎面吹来的风是热的,蟋蟀躲到了庭院墙角避暑,老鹰因为地面温度太高飞到了高空。

小暑的民俗很多与吃相关。
如“食新”,就是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煮成饭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家家户户吃新米尝新酒;吃黄鳝,常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湿、强筋骨等功效;吃藕,藕含多种维生素,大量碳水化合物,钾和膳食纤维都比较多,有清热、除烦、养血的作用。

在养生方面,小暑时节应多补充水份,最简单的是直接饮水,还可煮些绿豆汤、酸梅汤、莲子粥吃,同时一些水分较多的蔬果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冬瓜、黄瓜、丝瓜等。
平日露天乘凉避免长时间坐在木凳上,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天雨水多,湿度大,木质的凳子容易聚积湿气,坐久了可能得痔疮、风湿等疾病,还会引起消化不良。运动时要控制好强度,小暑时节可以散步为主,还要做好防晒工作。
这期我们来介绍一首与小暑相关的诗歌,来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zhài)》。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影,但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夕阳返照在茂密的深林中,印照在青苔上。
今天对小暑节气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对我们栏目感兴趣,欢迎关注“东莞图书馆”官方微信,获取更多内容。
阅读推荐

《读给孩子的时令古诗(学生版)》
杨永青 绘图 / 高昌 主编 / 王聪 撰文
免费下载安装“东莞图书馆”APP,凭东莞图书馆读者证号或在线注册免费数字帐号,登录即可阅读图书全文,并可阅读更多图书。
“东莞图书馆”APP→搜索“读给孩子的时令古诗 学生版”→试读/图书馆文献传递。图文已获东莞图书馆授权。
来源:东莞图书馆学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