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诊记:乌蒙山区跳起“健肺操”

南方+ 记者

1

“医路”向上,中山医生的大山巡诊记

盛夏,雨季来临,雨后的乌蒙山区岚气氤氲。

趁着周末,来自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的ICU副主任医师陈超杰,又再走进云南昭通永善县山区,为深山里的村民们义诊,这次的目的地是离永善县城较近的永善县桧溪镇簸箕村。周末下乡义诊,已成为陈超杰到永善县支援的一个习惯,自去年9月至今,到永善支援8个多月,他几乎走遍了永善县15个乡镇。

陈超杰向簸箕村卫生站医生肖昌银了解簸箕村肺病患者情况,在当地,肺疾病较为普遍。

1

“有些村子开车去要3-4个小时,到了山里,路太险太窄,车进不了村,下车了还要走山路1个多小时。有时候一天只能走一个村,有的可能还需要在当地过夜。”交通不便,限制了陈超杰的脚步,他说,除去路上时间,真正到村开展义诊的时间并不多。

从县城出发,到了永善县会溪镇政府已是9时,与会溪镇中心卫生院的几名医护人员汇集后,陈超杰随即向簸箕村进发。簸箕村离镇政府不远,但海拔也有近1000米。上山的路蜿蜒曲折,最窄处仅能通过一辆小车。路的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深邃的山崖,车走到急弯处,车胎就会发出吱吱的打滑声音。

15分钟后,义诊队抵达簸箕村卫生站。“总算把你盼来了。”簸箕村卫生站村医肖昌银前几天从镇卫生院得知将有一名“广东专家”到村里进行义诊,这几天一直在村里物色急需治疗的村民,和他们约定义诊当天到村卫生站统一问诊。

向肖昌银简单了解情况后,陈超杰开始义诊。首先走进卫生站的是簸箕村上坝二村村民马友宁。今年75岁的马友宁走两三步喘一口气,在护士的搀扶下缓缓走进卫生站,说起话来,声音沙哑。问清楚个人情况、生活习惯和治疗史后,陈超杰为马友宁接开上衣胸前的几个纽扣,拿出听诊器,将探头伸入老人肺部位置,随后示意老人深呼吸。

陈超杰在桧溪镇簸箕村肺疾病患者进行自血穴注疗法治疗。患者患有肺气肿,需要长期治疗,陈超杰演示,让村卫生站医生学会治疗方法,方便患者后期就近治疗。

“你的情况要慢慢治疗,要有耐心。”经过诊断,陈超杰发现老人有肺气肿症状,且症状较重。治疗除了需要使用药物,还需配合理疗。随后,陈超杰向肖昌银开出了“药方”,首先要给老人增重5斤,提升其胸肌厚度。此外,还需要加强日常锻炼,在现场,陈超杰还向村卫生站和老人演示了由他与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永善县人民医院医疗专家梁亮标联合发明的“梁陈健肺七步操”,供患者和村民使用,增强肺功能。

陈超杰向村卫生站和老人演示“梁陈健肺七步操”,供患者和村民使用,增强肺功能。

通过日常接诊和下乡,陈超杰发现,当地群众经常有咳嗽咳痰的表现,不少人存在慢阻肺、肺功能下降等问题。让他感到痛心的是,因为山路难行,很多群众来一次县医院需要走5、6个小时,加之缺医少药,患者往往得不到规范、持续而有效的治疗

为此,陈超杰在永善县人民医院支援期间一直研究更具普及意义的适用技术,健肺操便由此诞生。“毕竟我在这里的时间是有限的,我希望能够通过传播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点带面’。人可能会走,但技术是不会走的。”

1

按照《广东省中山市云南省昭通市对口帮扶卫生计生协作协议》,自2017年10月起,中山市对口支医昭通市。从2017年起,中山相继派出三批医疗队赴昭通支援,陈超杰是第三批医疗队成员之一,同一批队员还包括中山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郑炜宏、西区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曹正光、火炬开发区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赵相军。

陈超杰是中山市根据永善县人民医院提出的需求,专门向该医院输送的专业人才,擅长重症监护治疗、呼吸疾病诊治。进入永善县人民医院后,他挂职该医院副院长,重点指导该院开展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和呼吸疾病学科建设。今年1月,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所参与的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和呼吸疾病学科正好发挥了作用。得知永善县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他毅然放弃春节假期,提前回到永善参与抗击疫情一线。

中午11时许,在簸箕村历时2个多小时的义诊活动即将结束,陈超杰还随着村医来到一名患有咽喉疾病的病人家中探访。与病人交谈,看了病人此前的病历后,陈超杰向病人说:“喉咙里有肿瘤,想不想做手术?”病人拒绝了做手术的建议。“平时能吃多吃点,现在太瘦了。”陈超杰则安慰他平时多吃些东西。

陈超杰与永善县桧溪镇簸箕村咽喉疾病病患者交流。患者病情较重,陈超杰建议他接受手术治疗。

走出病人家门,陈超杰向记者说道,该病人已是喉癌中晚期,病人自己也知道病情,但已基本放弃治疗。这让他想起曾经在当地深山的一位病人,其因脑出血瘫痪,但后来病情有所好转,因怕连累家中儿女,病人也放弃了治疗,病卧家中。“其实对于贫困户,有政府兜底,治疗费用并不多,但可能是大山里人们的观念不一样,他们有时候对生死比较淡然。”

陈超杰给肺气肿患者体检。患者年龄较大,陈超杰建议他进行适当增重,提升抗病力。

告别簸箕村村民,陈超杰坐上越野车,赶往会溪镇中心卫生院,给那里的医护人员的传授治疗技术。此时手机突然响起,他收到了来自儿子的问候。原来,当天是父亲节,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没有和儿子一起过父亲节。儿子给他在网购平台给他送出了节日礼物——一双手套,给他在高山义诊时防寒用。今年7月,儿子将参加高考。 “每次问他以后要选什么职业,他总是说‘总之不是医生,医生太忙了’。”在赶往下一站的山路上,陈超杰一边看着窗外的高山,一边苦笑着说。

【采写/摄影】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雷海泉

【视频剪辑】李姗恒 雷海泉 卢子衡

【统筹】龚晶 罗丽娟 曾毅峰 孙翔


编辑 朱晓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