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高品质中心城区丨禅城两会

南方日报

“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化危为机,一定能推动禅城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6月30日,禅城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禅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孔海文作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禅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20.46亿元,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针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疫情和经贸形势,今年禅城并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聚焦“六稳”聚力“六保”,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筑牢发展基本盘、积蓄发展新优势。

在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同时,禅城还为今后发展明确了新路径,描绘了新蓝图:通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建设五大发展新平台,推动“城产人文景”融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

稳中求进

稳企业促投资

发放新一轮消费券

作为今年全年的核心工作,禅城抓好“六稳”“六保”首要是保企稳企。一方面,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实施企业上市“添翼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的融资力度。落实国家、省、市以及“禅十条”“禅六条”等系列援企惠企政策,用好产业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另一方面,禅城还将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目前,全区内营收超百亿元企业有2家,通过鼓励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

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禅城还将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发力。

今年,禅城将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促进投资增长,谋划推进区级(含镇街)重点工程建设项目85个、计划完成投资188亿元,力争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13.5亿元。

自2月中下旬复工复产以来,禅城就紧抓356个重大项目推进,其中53个是省市重点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都在稳步推进,1—5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34亿元。

同时,禅城还将努力完成工业投资53亿元。精准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力促在谈项目早落地、签约项目早开工,新增超10亿元项目8个、总投资120亿元。力争引进1个以上超1亿美元外资项目。

“总投资601亿元的全区项目,我们已向省发改委申报了171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增强投资的造血功能。”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梁梓熙表示。

扩大有效投资禅城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铺排一批交通水利、环保绿化、文化教育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公共生活服务设施项目。同时紧抓新基建的“风口”,禅城将布局上马一批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加氢站、充电桩等项目。

梁梓熙介绍,奇槎片区将作为禅城5G基站建设、应用的试点,未来3年将布置2万个5G站点。

作为佛山的消费热土,促消费也是稳增长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禅城通过发放5000万元电子消费券,举办线上美食节等活动,带动餐饮业等消费有序复苏。今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下一阶段将鼓励健康、养老、托幼、教育、医疗、家政等消费热点,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激活旅游、泛家居市场,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禅城还将通过空间打造提升消费体验氛围。如建设连锁品牌总部集聚区,推动一批传统商圈向特色化、新零售升级,打造集美食、文化、商贸、服务为一体的高端综合性商业地标,结合粤菜师傅“1+5”系列工程和“3+3”美食集聚区的建设,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

在外贸方面,今年以来,禅城外贸实现逆势增长,保持较好的态势。下阶段,将借力佛山国际贸易港、跨境电商园区和清关中心,组建佛山外贸企业服务基地,打造外贸高质量发展平台。积极配合市申报佛山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新业态加速发展。

产业升级

发力数字经济

建科创产业集聚区

抓好“六稳”“六保”,需要有产业经济的支撑。今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指明了产业发展的蓝图。

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禅城将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在“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各环节下功夫,加强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节能、新能源汽车、陶瓷、纺织、机械等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形成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企业群。

“疫情让我们的传统产业面临巨大冲击,但也有一些企业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趋势,迎来了快速发展。”孔海文说。因此,在支持陶瓷、针织、不锈钢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此次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要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5G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文化娱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经过前期的接触,目前已有一些意向项目,数字经济的项目不一定有很大的投资额,但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透露,禅城目前该局正在制定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以及扶持政策。

目前,禅城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63.7%,今后禅城将大力发展服务于制造业的科创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

去年,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实现了45.3%的增长。即使在疫情期间,1—5月科创服务业新增企业同比增长10%。乘着良好的势头,今后禅城将出台支持科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谋划“佛山制造+深圳科创”科创产业集聚区。

在金融服务业领域,禅城依托保险服务业大有作为。2019年,全区保费收入241亿元,增长50%,创历史新高,推动全市保费收入首次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全市保险中心地位进一步稳固。今后,禅城将依托季华路打造金融产业轴,争创广东省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保险小镇”。

禅城将依托季华路打造金融产业轴。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禅城将依托季华路打造金融产业轴。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此外,禅城还将壮大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产业,以陶谷小镇为核心打造“设计谷”。依托289米艇头、珠影·星光城、八号艺术码头等文化产业载体,鼓励更多文创设计、影视服务等产业在禅城发展,全力支持推进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支撑配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禅城还将在南庄片区布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并支持龙头现代物流基地发展,做大做强对接中欧班列和港口码头的集货点,接入大湾区铁路网和港口群,助力禅企禅货向外辐射流通。

城乡提质

建五大发展平台

力争三年见成效

随着佛山迈入万亿城市之列,跻身新一线城市,禅城该如何建设相匹配的中心城区?此次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回应:明确定位,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

造强万亿城市之心,从外部来看,禅城将打造开放合作新格局,吸引大湾区资源进驻。

今后禅城将主动融入广佛轨道交通“一张网”,融入广佛“半小时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实施新一轮“东提、西进、南接、北联”战略。同时积极参与广佛全域同城化,以禅西、奇槎、城北片区为重点,接轨“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

从内部来看,对面积仅有154平方公里的老城禅城而言,要提升城市品质,首要挖掘存量空间,城市更新是重要的突破口。

今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走“村级工业园区、旧村(居)连片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的路子。以重点片区开发为牵引,推动整村改造、村级工业园升级,基础设施提标、城市景观提质,打造“城产人文景”融合的样本。

“南庄已谋划建设千亩‘工改工’园区,其中,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93亩的贺丰工业区改造项目已经开建;占地250亩的杏头工业区改造项目年内可启动建设。”禅城区人大代表、南庄镇镇长叶华说,通过村级工业园区的连片改造,有利于释放新空间,引入新动能,真正实现扩笼换鸟。

依托城市更新、“三旧”改造让老城焕新,禅城还将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大手笔谋划建设聚锦科创园、东平数字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城北大健康城、凤翔湾都市产业区、佛山综合保税区五大发展平台,加快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的目标。这五大发展平台预计将启动基础设施项目超100个,计划投资超300亿元。

有了城市空间的支撑,城市形态也需同步跟进提升。今年佛山市两会禅城代表团分组讨论上,围绕从汾江河到东平河时代的城市转型升级的话题,引起人大代表热议。而此次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汾江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文华公园南片区改造和王借岗公园三期、洲尾围生态公园等千亩公园建设,将东平河水轴线北岸打造成风景线。

文华公园。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文华公园。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高品质城市既要塑形,也需铸魂。禅城区文广旅体局局长何永庆透露,目前东平河北岸几个文旅项目正在筹备当中,将陆续营造文旅氛围,形成文旅项目的集聚。同时原阳光数码广场也将改造成区文化艺术中心,结合金马剧院、岭南天地、祖庙等形成文化集聚地。

在城市提质的同时,禅城的美丽乡村假设也将加快推进。去年全区建成美丽宜居村13条,南庄镇、紫南村分别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今年将加快“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醉美南庄”“织梦张槎”示范片的建设,年底前力争全区80%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把罗南、紫南、南庄、大富、龙津、黎冲打造成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到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面对接下来复杂多变的形势,禅城坚持以发展来应对挑战,方向蓝图已定,大步向前,行稳致远。

【统筹】段思午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阅读更多:

专题|聚焦2020年禅城两

编辑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