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疫”一线载誉而归的医护代表和文艺工作者同台,共同庆祝建党99周年。30日晚,“不忘初心 守望相助”——广州市庆祝“七・一”暨抗击新冠疫情主题文艺惠民晚会在穗演出。惠民文艺演出讴歌党和祖国、讴歌人民和英雄,广州文艺战线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文艺战疫”主题优秀作品,以歌舞、朗诵、杂技、曲艺小品、芭蕾、木偶、粤剧、合唱等文艺形式充分展现文艺战“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晚会现场
早在1月31日开辟的“同舟共济、文艺战‘疫’”疫情防控主题文艺作品展示专栏,使广州成为全国最早发表抗疫主题作品的城市之一。面对疫情,广州文艺界团结“艺”心,助力战“疫”,推出了歌曲《一路执着》《生命卫士进行曲》、图书《还是钟南山》、画作《英雄出征》、雕塑《我们在你身边》、广播剧《一路逆行》、话剧《战疫2020》、粤剧小戏《巍巍南山》等一批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优秀作品。截至6月底,共收集新创战“疫”文艺作品8432件。
晚会现场
战疫主题精品频出,取材自真实战疫故事
暌违近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举行的这场主题文艺演出,可视为广州文艺院团复工复演的“重启”。
“从来多难会兴邦……待那春暖花开,祝我壮丽河山洒满日月光。”这首“此时此景、此人此情”的现实主义与历史意识相结合的作品是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陆键东作词,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等六位梅花奖获得者共同演唱的粤歌《致敬2020·中国》。“2020年的疫情是无数风霜中的一道难关,中国一定能够闯过去。这是当今中国的呼声,也是历史的呼声。”陆键东表示。
晚会现场
晚会上,杂技情景节目《在一起》由18位杂技演员出演,通过三组不同形式的对手技巧节目组合,演员的表演分别从亲情、友情、爱情视角表现战胜疫情的坚定决心。
广州芭蕾舞团的战“疫”新作《一封家书》则以发生在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中的真实人物故事为创作蓝本,广芭两位独舞演员用娴熟的肢体语言讲述着这些平凡人冲锋在一线的责任和担当,将细腻的情感、舍己为人的精神融进优美舞姿。
疫情期间,广州文艺院团形成了“一方号令、八方联动”的良好创作氛围。这其中,由广州歌舞剧院青年演员表演的舞蹈《逆行者》《爱·同行》,通过饱含深情的肢体语言呈现出战“疫”勇士们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广州芭蕾舞团全体演职人员通过录制小视频《广芭舞者在行动》,为身处战疫一线的英雄儿女加油;广州话剧艺术中心12名专业演员以平凡人的视角讴歌在此次疫情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们,用语言艺术牵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全场观众共鸣。
特殊的演出,特殊的感动
演出当晚,记者看到,中山纪念堂演出场的观众座位每两个位置被贴上间隔标识,观众全部实名制入场。尽管如此,时隔半年再度踏进剧院,市民观看演出的情绪仍然十分投入,有观众看了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节目感动而落泪。
晚会总导演、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告诉记者,这场晚会的筹备非常特殊,首先是演员们在防疫期间克服了开展日常排练的困难,参演演员陆续花了两个月从全国各地返回广州。整个晚会彩排都严格遵照防疫要求,前后历经3次联排,不断提升节目内容,从入围的近40个形式各异的文艺作品中精选了十个原创节目。“最后呈现的都是优中选优的作品。”史前进说。
据介绍,广州歌舞剧院共创作舞蹈、歌曲等30余件战疫主题作品。在此次晚会上,《闪亮的灯光》、《在灿烂的阳光下》、《没什么能将爱隔离》、《中国力量》等歌曲作品从作词作曲到演唱,皆由广州市属文艺院团独立完成。
将多种文艺表现形式融为一炉,贯穿“守望相助”的创作主题。从舞台上可以看出,广州文艺界正运用推陈出新的创作意识与各文艺院团的“看家绝活”又一次碰出新的火花。
“守望相助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来说不仅是行动上的,还应该通过艺术的方式呼吁更多的各界人士关注疫情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课题。”史前进说。
据悉,下个月,舞剧《醒·狮》的剧场演出将在广州、珠海、江门等地陆续上演,复演首场将于广州大剧院和观众见面。
【记者】刘丹颖
【摄影】吴明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