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的蜂
有网友举报湖南卫视动画片《菲梦少女2》,引发关注。
网友的理由是动画人物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得花里胡哨还在舞台上表演换装。对此,湖南广电回应称,忽略了动画片对未成年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已责令电视台核查整改。
动画人物头发不可以有颜色?显然不是。正如相关部门回应的,动画中人物较多、环境复杂,善用颜色可以凸显角色的辨识度。头发有颜色,不一定有“提倡染发”的意图。
事实上,相关部门从来没有说过“头发不允许染颜色”,网友举报的成功也得不出类似结论。一些网友从“染发”延伸开去,说“以后西游记也别看了,里面有好多红毛绿毛的妖怪”,“喜羊羊和灰太狼也别看了,动物也不会说人话”……其实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笔者认为,湖南广电的整改令,主观上并没有禁锢动画作品创作力的意图。而这部作品究竟有没有形成潜移默化的负作用,最好还是就事论事,回归到具体层面上去。
任何讨论不能脱离语境。神话、童话类题材和现实世界有抽离,对“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观众不会产生认识偏差。但《菲梦少女2》是偏现实题材,观众代入感强,“头发颜色”“表演换装”这样的细节是有感染力、穿透力的。倘若在创作理念上,“发色”跟“时尚”等词汇有关,“变装”和“性感”产生关联,那么,家长完全有理由担心孩子会进行模仿。
稍作探究,这个动画片讲的是一群有音乐梦想的少女追求音乐和舞台梦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耳熟,像不像现在的大量团综选秀节目?长期耳濡目染地接触这类动画片,是不是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这个方面讲,家长担心“价值导向有问题”,不是没有道理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可能不是一个充分的理由,但它背后的民意诉求值得重视。
我们评价任何一种政策时,最好先要作深入了解,这样会纠正自己的偏见,或者批评得更有针对性。许多人一看到“动画人物染发被举报”,马上就跳起脚来,恰恰是浮光掠影、望文生义的表现。在这样的事件中,我们最需要的是沉入下去,比如关注举报者的动机——是不是动画片过于“贴近现实”“追捧明星”,让许多家长产生了担忧心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