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仔(化名)刚满17岁,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手机上玩游戏。
对90后或00后们来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但手机,绝对不会少看!
一天中午,威仔又开始玩手机游戏,可是才几分钟,他就感觉脖子酸痛酸痛的。
他抬起头晃晃脑袋,想减轻这种不舒服:“脖子后面突然刺痛了一下,像一条线,我以为是抽筋。”
他用手揉了揉脖子,过一会儿,好像没那么疼了,威仔便去睡觉,以为“睡醒了就好了”。
可是,躺下才20来分钟,威仔又坐了起来,而且满身大汗,说“脖子好痛!”
哥哥辉仔帮他揉脖子、扇风:“我以为他是扭到了,当时也不懂。”
过了一会儿,威仔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右手右脚不能动了,全身都使不上劲,还有些麻木。
哥哥担心,就和工友一起把他送到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二医院——石岩人民医院。
病情凶险,医院下了病危通知
接诊的急诊科医生感觉病人情况凶险,立即请了神经外科医生会诊。
脊髓MR(磁共振)检查提示威仔的颈椎2~7硬膜外可能有血肿,不排除是脊髓动静脉畸形或硬脊膜动静脉瘘出血的可能。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
宝医集团脑科中心三、四病区主任叶华卫教授和副主任宋彧博士作为神经外科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的脊髓出血:“这种病人一般来的时候清醒,症状是先痛然后瘫掉。”
为了止血并查找原因,宋彧博士和值班医生祝韬立即为威仔做“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脊髓血管超选造影”,这种介入手术损伤小但通常很有效。
“病人的情形紧急,因为出血位置在脊髓高段,很可能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宋彧博士说,“造影时,微导管已经深入到很细的二级和三级血管分支了,却没有发现明确的异常。”
担心脊髓压迫时间长了,病人可能截瘫,两位神经外科专家认为应尽快为病人做颈部硬脊膜外血肿清除+脊髓减压术,于是,他们请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汪光晔教授支援。
神经外科和脊柱外科联合手术
接到电话,汪光晔教授马上从宝安赶往石岩,“随行的”还有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些手术设备,如自体血回输机、神经监护仪、碳纤维头架、高速磨钻等。
有人形象地比喻:“技术再高,开个拖拉机,怎么追上宝马?”
为了节省时间,汪光晔教授在路上就开始了解病情。到了医院,介入手术差不多做完了,手术室也做好了术前准备。
时间已是凌晨。
在显微镜下,汪光晔教授和李津医生打开颈3-6椎板并固定脊柱,发现脊髓肿胀非常厉害,出血点就在第二、第三颈椎之间。脊髓减压后,神经外科宋彧博士和祝韬医生开始清除血肿,处理出血点,并对压力高的硬脊膜静脉进行了减张处理。
术中神经监护仪显示,威仔的神经功能恢复不错。凌晨4点多,手术做完。
第二天早上查房,威仔的四肢已经能够活动。
几天后,威仔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
5月6日,汪光晔教授再次到石岩医院看威仔。
他让威仔用力握他的手:“嗯,很有力。手麻不麻?”
“不麻。”威仔回答。
“来,走路看看。”
威仔在走廊里自如地走了个来回,头上戴着颈托。
“颈椎问题往往表现在四肢。一般来说,运动功能受损后恢复更困难,”汪光晔教授之前最担心病人会瘫痪。病理反射征呈阴性,说明神经和运动功能都恢复得非常好。
“幸运”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
威仔的症状消失、病情平稳后,神经外科为他再次造影,发现颈静脉靠近心脏一端有狭窄,静脉回流缓慢,导致硬脊膜静脉压力增加破裂出血。
神经外科专家叶华卫教授认为——
有静脉血管狭窄等基础疾病,如果再加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喜欢饮用可乐等高糖饮料、长时间静坐等,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不畅。
长时间(曲颈)低头姿势,会导致颈部静脉血管扭曲,血流不畅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脊髓血管内压力增高,使血管破裂、出血。
威仔觉得自己“蛮幸运”,表示以后不会再长时间低着头玩手机了。
脊柱外科汪光晔教授、李津医生,神经外科叶华卫教授、宋彧博士、祝韬医生,以及介入室、手术室、麻醉科、消毒供应室等等当天晚上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都非常欣慰——大家的共同努力,换来了一个17岁青年的身体健康。
为了协调这个手术的各种事情,以及为一车从一院运来的器械消毒,李津医生在两小时内打了61个电话。最后一个电话显示时间是4月21日凌晨4:24,当晚他就在手术室“眯”了一会儿,第二天按时参加查房。
在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医院之间“无缝衔接”式合作,多学科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已经成为临床工作的常态。
专家简介
汪光晔
脊柱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致力于数字化导航技术及显微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其中SCI 10余篇。
率先在深圳市使用智能数字化导航技术、精准显微镜技术,使脊柱手术更智能、更安全、更精准、更微创。每年完成各种复杂颈椎手术约150例。
近年,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连续举办四届深圳市数字化导航及脊柱显微镜技术高峰论坛,得到同行高度好评与关注,也使数字化骨科技术在华南地区得以推广。
叶华卫
宝安人民医院(集团)脑科中心副主任
集团第一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科一、二病区副主任,集团第二医院脑科三、四病区主任
中国卒中学会全国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深圳市卒中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卒中学会宝安分会秘书长。
深圳首例急性脑梗塞取栓再通术者,深圳市首例复合脑血管手术者。
擅长: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创诊疗。
宋彧
博士
宝安人民医院(集团)脑科三病区、四病区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广东省神经介入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深圳分会脑血管学组秘书,深圳市卒中学会宝安分会执行秘书,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急救学组委员,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协作组广东省协作组秘书。先后赴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等学习脑血管治疗及颅脑解剖。
现由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派驻集团第二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出血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及手术治疗。
往期阅读
● 这个“小东西”,让她差点走不了路!
● 这种颈椎病,让她跑步不自觉地偏离方向……
● 她打着麻将半边身体突然瘫痪,医生说不是中风,而是……
- END -
供稿:胡莉
供图:马章林 叶俊玮
插图:墨问出处
编辑:胡莉
制作:卓彬
我们总想给你最好的 给我点个“在看”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