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门市新会区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结成“对子”,新会—宁明教育扶贫协作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
近三年来,新会区与宁明县共互派82名教师,开展挂职交流和跟班学习,助推宁明教育事业发展。为改善宁明乡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双方还投入1650多万元购置教学设备。
新会支教老师把教学经验带到宁明的同时,也收获了和宁明师生的情谊。日前,南方+走近5位新会区派到宁明县支教的老师,了解他们的故事。
新会第一中学黄志辉:
对宁明老师充满敬意
黄志辉老师
“又是改卷到12点,6月28日,你好!”28日凌晨,在宁明中学支教的黄志辉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临近2020年高考,高三老师黄志辉的压力不比备考学生小。
一年前,黄志辉带着对家中两个小孩的不舍,从新会来到宁明支教,带高三毕业班的担子压到他身上。然而,比起自己的工作压力,他首先看到宁明当地老师的压力。
黄志辉介绍,宁明县地处中越边境,地理位置等因素导致该县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教育资金投入相对少,优秀生源不断流向外地,且教师待遇偏低。在这样充满压力的教学环境下,多年来依然有不少老师愿意留在宁明,即使工资低微也要留在当地教学。
“我们支教老师对当地老师充满敬意。”黄志辉认为,这些留在宁明教书育人的老师爱乡爱土爱校,他对这样的同行致以最高的敬意。
当地老师如此付出,新会支教老师更是竭尽所能帮扶。黄志辉说:“支教文件要求我们,必须将新会最优秀的经验、最成熟的做法、学科最前沿的理念,结合各自教学阶段,向当地同行做好经验的传帮带。根据吴捷雄常委的工作要求,按照‘中央要求、宁明所需、新会所能’的原则,我们要将新会经验与宁明各学校的老师交流。”
据了解,黄志辉等新会支教老师,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将新会当地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前沿理念传授到宁明的学校,并通过带徒弟的方式,为当地年轻老师提供示范。传授经验并非照搬一切,为了更好提高学生能力,黄志辉等老师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钻研出合适的教育方法。
“我们不仅做面上的传授,更要在这里留下教育的种子。”黄志辉说。
新会华侨中学郭润东:
带着情怀去支教
郭润东老师
对于新会华侨中学的郭润东老师来说,到宁明支教更多是源于一种情怀和责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郭润东出身于黑龙江一个农村。凭借自身努力走出乡村之后,他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到新会任教13年以来,他一直希望尽自己之力帮扶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加上身边有不少参加支教的同事和朋友,他的支教梦越发强烈。经历3年申请无果后,去年8月,郭润东如愿去到宁明中学支教。
虽然宁明中学的校园环境比郭润东想象中好,但当地学校师资紧缺,一些学生由于基础没打好导致成绩差,班上还有不少贫困户和留守学生,种种问题令郭润东头疼。
面对学生,郭润东将新会华侨中学推行的“三主教学”模式带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为主导,让学生为主要参与者,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郭润东所任教的两个班,成绩原本处于年级的中等偏下水平,后来跃升至年级中上层,郭润东认为他的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为曾经的农村大学生,郭润东还注重拓宽宁明学生的眼界和视野。一有机会,郭润东就会和学生们介绍新会的发展,介绍宁明以外的世界,也会讲讲他奋斗拼搏的求学故事。青春期的学生正是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学生们都听得入神。
一年的支教时光转瞬即逝,在郭润东看来,支教能改变的东西有限,但一定有效果。他说:“我收获了一种个人情怀的满足感,我带着情怀来到宁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会是一笔很好的财富。”
新会实验小学屈艳萍:
两次支教路,一生宁明情
屈艳萍老师
屈艳萍离家700公里的“宁明故事”,要从2017年12月讲起。她是当时新会首批到宁明县的15名支教教师之一,为峙浪乡中心小学带去了新会故事,也收获了宁明人民的友谊。去年夏天,她第二次踏上往宁明的征程,到宁明二小继续自己的支教梦。
第一次支教前,父母对屈艳萍说:“你是城里长大的娃,在乡下吃不了苦。”第二次支教前,同事对屈艳萍说:“你难道忘了吗?当时我们第一批支教的15个队友里,你是水土不服最严重的,你连续打了快一个月针。”可屈艳萍硬是两度赴桂,把苦吃下来,把水土不服熬下去。
2017年到宁明县峙浪乡中心小学支教时,屈艳萍发现班上的学生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学习没有目标,甚至有不少孩子辍学。于是,她倡议学校举行首届读书节,并自费3000多元购买了一批图书送给学生。她激励学生:“你们不要以为去打工就算了,现在招工也不要低素质的人才,读书的人才有出路。”由于当时的扶贫工作安排,屈艳萍半年后就完成支教任务离开了。
屈艳萍说,由于在宁明水土不服实在严重,她没有勇气参加第二批支教。但回到江门后,她有时会梦到自己还在宁明支教,会梦到宁明的山山水水和孩子。因此,2019年,她再次踏上了宁明的土地。
这一次,屈艳萍来到宁明二小任教。由于宁明二小的教育氛围比峙浪乡中心小学相对好,她将支教重心从育人转到教学上。在课堂上,她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不听课的学生重新吸引回来。在课余,她通过教研活动,将构建灵动高效数学课堂的秘诀传授给当地老师。
最令屈艳萍高兴的是,在新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明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吴捷雄的领导下,新会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组争取到新会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为宁明二小捐赠了36套高端多媒体设备,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去了很大帮助。屈艳萍开玩笑说:“感觉我在二小师生心里的地位也跟着提升了。”
“两次支教路,一生宁明情!我打心底里愿意为宁明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打心底喜欢宁明的孩子们!”屈艳萍说。
新会区会城人民小学容转笑:
舍不得班上的孩子们,她申请再留一年
容转笑老师
新会区会城人民小学的老师容转笑人如其名,十分爱笑。正是这样一位开朗爱笑的支教老师,在宁明县城中镇中心小学吸引了一群“小粉丝”。
“我相信教育是平等的。”2018年8月,怀着这样的理念,从教23年的容转笑来到宁明县城中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在新会,容转笑主要负责5、6年级的语文教学,但在宁明,她接触的是一群2年级的学生,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不过这可难不倒她。容转笑幽默开朗,平易近人,这样的性格让她在班上“圈粉无数”,加上经常鼓励学生,班上的孩子大多很喜欢她,自然更加用心学习。
2019年9月,容转笑本应可以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任务,但她主动申请延长支教,希望对着孩子们再笑一年。
“实在舍不得孩子们,他们让我很感动。”谈及申请延长支教的理由,容转笑打开了记忆的匣子。她告诉笔者,班上的学生每天都给她带吃的,有时是家里种的水果,有时是父母煮的鸡蛋,有时是他们买的小零食。后来学校禁止带零食进校,班上的学生居然偷偷将零食藏在笔袋和书包中,“冒险”也要给容转笑送吃的。这些举动让容转笑觉得,学生是真心喜欢她,她希望多陪他们一年。
去年教师节,容转笑一进课室,就发现黑板上写着“教师节快乐”几个大字,讲台上摆着学生送的鸡蛋、苹果、贺卡等礼物,容转笑觉得很暖心。
如今,在宁明的支教即将结束,容转笑说,从来不后悔当初支教的决定。“两年时间很短暂,但回忆是永恒的。”
新会区会城菱东幼儿园汪灿:
“捣蛋鬼”成了她的“小保镖”
汪灿老师
对于汪灿来说,到宁明县幼儿园支教的目的之一,就是将新会的优秀教育理念带过去。
去年8月,汪灿踏上了去宁明的支教路。一到宁明县幼儿园,她发现校园环境比想象中好得多,但教学方式有很多可进步的空间。
幼儿园的学生正是学知识和长身体的时候,对外界探索欲望较强,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汪灿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运动能力,因此推动宁明县幼儿园举办不少亲子活动,比如让孩子给父母讲故事、中秋节做月饼、元旦文艺汇演等。她还将菱东幼儿园的优秀儿童故事转发到宁明县幼儿园的家长群,方便家长给孩子讲故事。
由于幼儿园此前很少开展此类活动,部分家长一开始不理解、不配合。但活动办多了,家长们发现,自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少了,读书的时间多了,动手能力也强了,汪灿带来的一套教学理念颇有成效。尝到了甜头,家长也积极配合幼儿园办活动,在元旦文艺汇演上表演节目。
对于教学生,汪灿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技巧。她告诉笔者,班上有位调皮好动的小朋友,总是不听老师话,她对症下药,软硬兼施,有时“威胁”小朋友要向家长告状,有时鼓励小朋友有进步,把这位“捣蛋鬼”治得服服帖帖。如今,汪灿去到哪里,这位小朋友就跟到哪里,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这个小朋友成了你的保镖啊。”
【撰文】叶芷晴 黄烨倩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