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张自己眼睛的照片吗?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
+ 订阅

眼睛是人类与世界的接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底是全身疾病的窗口,

它虽小但很特别。

你为自己的眼睛拍过照吗?

眼底筛查怎么做,

似乎清楚的人并不多。

正常眼底彩照

我们常把人眼比作一台照相机,眼底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觉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眼睛的疾病,我们常听到的是白内障和青光眼,而对眼底病似乎很陌生。

那么眼底病是一类怎样的疾病?常见的眼底病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危害?

眼底疾病危害不容小视,

致盲概率高

眼底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眼球底部,指眼球内后部组织。

由于眼底结构精细、功能复杂,极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发生病变。

眼底病是导致视力不可逆损害的主要病因,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及视神经疾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对视力损害较大。

接下来,眼科陈振超主任为大家介绍几种临床上常见的,会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底疾病。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是糖尿病引起的重要并发症,是世界范围内工作人群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其发生和遗传因素、糖尿病患病时间、血糖控制水平、高血压、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但通过早期筛查,定期随访和早期诊治,可以降低致盲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彩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FFA)

02

视网膜静脉阻塞

这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视网膜血管疾病。

发病和全身各种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导致的血管及血流变化有关。

常表现为无痛性的视力下降,可合并视物变形等症状。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彩照)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FFA)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彩照)

03

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年龄大于50岁,是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

可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出现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

该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伤、免疫异常、营养不良有关。

其中,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老年性黄斑变性(彩照)

老年性黄斑变性(FFA)

04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脱离部分的视网膜无法感知光线刺激,导致感知图像不完整或全部缺失。

视网膜脱离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致盲性眼底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患有高度近视者。

视网膜脱离(彩照)

视网膜脱离(彩照)

05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由于动脉痉挛、栓子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视力突然下降,像突然关灯一样。

多发于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全身病的老年人,需及时就医,最佳抢救时间是发生后90分钟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彩照)

0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新生儿刚出生时,眼底的血管它是一个逐渐发育的过程。

在发育的过程中,任何因素,比如说早产,比如说吸氧可能会导致血管生长的异常。

血管不能正常地生成,视网膜中央区域出现迂曲、扩张、出现出血,这个时候就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这就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原因。

因此如果早产儿出生时低体重,出生时周期早,同时有吸氧的病史,在出生后三至四周就需要进行眼底筛查,以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会留下终生遗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彩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眼健康的重视,民众对眼病的认识不断增强,眼底病的检出率和治疗率不断提高,但降低和消除眼底病引起的致盲,仍任重道远。

怎样拍摄一张标准的眼底照片?

通过眼底照相机拍摄就可得到一张清晰的眼底照片。

眼底照相机是我国最普及的眼科检查设备之一。

通过眼底彩色照相,可以清楚地显示视盘、黄斑以及视网膜的血管情况,记录下眼底的异常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

即使目前有大量的影像学设备涌现,眼底彩照仍可提供大量信息,并且无法替代,在筛查和网络读片中应用广泛。

通过眼底照相,我们可以观察到视网膜有无水肿、色素增生与萎缩,以及视网膜有无出血和渗出,黄斑有无水肿、前膜及裂孔等等。

另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更能够清楚地动态显示眼底血管及微血管情况,对于眼底阻塞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以及后葡萄膜炎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检查需要静脉注入荧光素钠,然后拍摄图像,整个过程大约15分钟左右。

眼底疾病早知道,

眼底照相检查很必要

眼底病患者最通常见的主诉是视力下降或者视物模糊。

这种视物不清往往表现为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而且通过戴眼镜无法帮助提高视力。

经过眼科医生简单检查后,排除了角膜病、白内障和青光眼等疾病,如果还找不到原因,就需要做眼底照相检查了。

眼底照相、

散瞳检查眼底会伤眼吗?

眼底照相需要充分散瞳,才可拍到更清晰的照片,也是检查眼底是最基本的方法。

因为散瞳后会出现畏光和视近物聚焦不良的现象,所以有一些患者惧怕散瞳。

实际上,散瞳对眼睛没有害处,只是短暂的放松睫状肌。

在这个过程中,眼睛不能调节得到了休息,也方便医生发现眼底周边的病变。

散瞳以后因为瞳孔变大,进入的光线随之增加,在阳光比较强烈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用帽子或者眼镜遮住部分光线。

儿童此时不适合进行阅读和写作。

4~6小时后瞳孔就可以恢复至正常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青光眼患者散瞳要谨慎。

眼底检查、

眼底照相每年需要“常规体检”吗?

没有视力下降,需不需要找眼科医生呢?

答案是,预防筛查在现代卫生健康中必不可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底是全身疾病的窗口。

很多全身性疾病或全身用药会引起眼底的病变,如全身性血管病、代谢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都可能引起眼部损害。

眼底病又可以反映全身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状况,有时甚至是先发现了眼部疾病,再查出全身疾病,如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视乳头水肿等。

所以,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由于大多数发病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经常被忽视,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群众要增强对眼睛的保护意识,有眼部不适及视力下降时及时就诊、及时治疗,将眼底病引起的视力损害降到最小。

眼科专家团队技术支持,

为广大患者守护光明

目前松医眼科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支持,以及诊治所需的全部国际前端设备,可以为广大市民做眼底照相、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和新生儿眼底照相,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为广大的患者守护光明。

素材提供|眼科李蓉

编辑制作|健教科

审核|陈振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