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人的粽子情谊

云浮发布
+ 订阅

端午节期间,市区不少居民纷纷动手包粽子,增添节日气氛的同时,也将包粽子的手艺传承给下一代。

在云城区高峰街张屋村,67岁的陈阿姨正在麻利地包着她最拿手的枧水粽。她告诉记者,她从上一辈人那里学到的包粽子手艺,现在每年过端午,都要包上一些,也让儿孙们能继续传承这种本土特色传统食品。在村民张明财家,尽管已经用上了管道天然气,但张妈妈仍坚持用木柴生灶火煮粽子,粽叶的清香和木柴燃烧时的噼里啪啦声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云浮乡村独特的一种节日味道。张妈妈说,用木柴生火煮粽子,味道最正宗了。  

在云浮新区都杨镇,当地居民则偏爱包“大粽”。粽子的形状呈四角形,重量一般在1公斤以上,原材料一般为糯米、绿豆及经过腌制的肥猪肉。“家家户户的粽子味道都不尽相同,有人喜欢加花生,有人喜欢加芝麻。”都杨镇吉庆村的严娟告诉记者,这几年很多村民又开始在家包粽子了,使得亲情和乡情更浓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重视了。端午节前几天,就有不少村民带着孩子一起上山采粽叶,体验包粽子的艰辛和乐趣。

在云城街马排居住的市民刘俊伟一家则更喜欢口感清爽的“三角花生粽”。他说,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文明,也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之风。小小的粽子里包含了云浮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好的祝愿。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自己动手包粽子。云浮的端午节,粽子的香味更浓了。


云浮融媒中心

记者:林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陆致彤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