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做好一道菜,韶关这对父子意外走红

南方+

至味 | 辣鹅有生机

6月,位于粤北的韶关天气炎热,但“梅岭鹅王”这道让人吃起来大汗淋漓的辣菜并没因此“掉粉”。

这滋味,让食客难忘。一来,广东人素来饮食清淡,极少允许“辣”挑战味蕾;二来,花40分钟烹制的鹅肉,口感恰如其分,快意在唇齿间缠绕。

在韶关南雄,自1996年梅岭村人肖祥华开了第一间餐厅,如今已有160多家鹅王餐馆聚集。每天,超过400名厨师烹制上千道辣鹅以飨食客,20多年来共带动1000多名农民就业,带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拉动经济超亿元……

这就是辣鹅带来的生机。

香气,弥漫在鹅王餐馆。辣椒与鹅肉“缠绵”交织,口味酣畅、刺激,恰如“梅岭鹅王”厨师们这些年奋斗人生的“锅底”,充满敢闯敢试的胆气。

20多年前,46岁的肖祥华走南闯北后,从建筑工地回家乡创业,眼见梅岭地势险要、水质优良,养出的鹅肉质肥美,想到了用鹅肉做菜。几经摸索,他找到了独特的香辣配方,开了第一家门店,很快取悦了当地人的口味,迅速打开了市场。

人气,随着食客的口碑积攒。从当地人到游人,到外商,梅岭鹅20多年魅力不减。去年,一位浙商偶品佳味,甚为惊叹,前些日子到广东出差又专门前来回味。

看着肖家生意红火,有村民前来“偷师”。这些年,韶关又推出“粤菜师傅”培训,传授烹饪技法、鹅类养殖技术助力脱贫,一间又一间鹅王店开了起来。肖祥华的儿子肖春林喜欢这“满园春色”:“一家独大哪有品牌效应。而且配料种类与比例不同,口味也不会同质化,每家有每家的秘方。”

看中了鹅王带来的人气,省商务厅驻角湾村扶贫工作队还将“冬闲田”利用起来,支持贫困户种上了油菜花,打造了约480亩的油菜花休闲旅游景点,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沿线的鹅王饭店也更火爆了。

喜气,写在当地群众的脸上。养殖户何冰辉2017年开始养鹅,还主动传授技术,带动包括4户贫困户在内的16户养殖户致富;贫困户马益香参加培训后,很快在一家餐馆找到工作,还时刻憧憬着未来通过申请无息贷款开一家店,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残障人士肖猛夫妇自力更生种植姜和辣椒,成为肖祥华的供货商,解决了一家的生计问题……

这些日子,肖春林正准备迎接父亲的考验。通过后,他方可成为名副其实的掌勺人。他已准备好,呈上一份别致的香辣,一份奋斗的决心,一份生活的火热。

更多精彩

·至味|为了找到最鲜的TA,他们乘风破浪

·至味|在外闯荡的潮汕游子,最想念TA

【监制】罗彦军 王溪勇 

【统筹】郑佳欣 曹斯 张西陆 曾强  黄进

【摄像】张梓望 董天健 姚志豪 徐昊

【编导】许晓冰 麦小华

【剪辑】莫丽婷

【记者】曹斯 黄鸿基 郑佳欣

【动效制作】丁薇薇 陈明记 黄泽伟 张瑞威

【海报制作】郑炜良

【旁白配音】孙金梁

【实习生】张珩 肖楚瀚 李子涵 方沁

编辑 许晓冰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