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于无形”的电影,看完透不过气

24楼影院
+ 订阅

PUA,是指对异性进行诱骗洗脑的“技术”。不用凶器,没有肉眼可见的伤口,却能令人从内到外崩溃。

随着此类新闻的不断曝光,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精神控制术的可怕。

新片《某种寂静》(Tiché doteky)就是这样一部刀不血刃、杀人无形的电影。

年轻的姑娘米凯拉,独自离开捷克,来到国外一个富裕的家庭当保姆。雇主夫妻客气而冷漠,不管她本人意愿称呼她为Mia(米娅)。这个家庭有很多奇怪的规则,只要不遵守就会马上被解雇遣返祖国。

尽管这份工作气氛古怪,但能让Mia摆脱原生家庭,居住在富人社区,接触新鲜食物,这都是她所向往的。

她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塞巴斯蒂安——雇主家孤僻的小男孩。

为了留下来,Mia必须讨这位小男孩欢心。她努力靠近小男孩,甚至不顾“规则”带他到海边玩耍。

在与塞巴斯蒂安建立起友谊的同时,她渐渐察觉这个小孩的古怪之处。

他会把网球的“零得分”说成“爱”,会冒然突破安全距离,伸手摸她的脸,被Mia打了手反而露出笑容。

在确认小男孩接受了Mia后,女主人突然在Mia面前用竹条抽打了塞巴斯蒂安,并要求Mia帮忙,使用暴力管教孩子。

几经动摇,为了保住目前的生活,Mia接过了虐打孩子的竹条。然而,这对雇主的规则却越来越严苛,甚至把犯错的塞巴斯蒂安替换成其他小男孩……

01 控制

打着教育孩子成才的名号,侵害儿童身心健康,这当然是讽刺家庭教育。但,如果这部电影只是一个富人家庭虐打小孩的故事,未免有点单薄。

暴力不是影片的重点,它被轻描淡写地处理。

塞巴斯蒂安的父母在使用暴力时,没有表现出狰狞失控,而是抽打孩子仿佛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小男孩塞巴斯蒂安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不适,他已经适应了这种伤害。

虐打,在这对父母口中是“爱”,是“教育”,是“规范孩子行为的手段”。

实际上,虐打,是为了服从。

小男孩已经习惯了“服从”。他不仅对竹条抽打习以为常,会说“Please”(请打我),还会在挨打后自然地说出“Thank you”,主动与抽打他的Mia握手。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except sex. Sex is about power.”这是被大众熟知的王尔德名言。小男孩没有遭到性虐待,却处在近似的关系里,一种扭曲变态的奴隶主与奴隶关系。

以一方“绝对服从”为基础,把虐打作为手段,把伤害定义为“爱”。

父亲是这个家庭的统治者,负责制定规则,其他人必须遵守规则,即对男主人绝对服从。不管是被虐打的孩子,还是虐打孩子的保姆,都是在服从“控制”。

规则是控制的手段,用于不断限制自由,抑压个性,目的是获得控制对方、摧毁对方的权力。

02 同化

人们常用“屠龙的小孩,最终会变成恶龙”去比喻人无法抵抗丑恶的事物,最终被同化,变得同样丑恶。

在这个故事里,Mia看见了恶,试图抵抗,可惜失败,遭到洗脑、同化。

驯化一只动物,需要棍棒和胡萝卜。这在人类身上理论相通,只不过手段更复杂。

雇主夫妻的棍棒是解雇,若Mia不遵守规则,不按照他们的意愿抽打孩子,她将被解雇,直接遣返捷克。

他们抛出的胡萝卜则是身份认同和物质。

他们一边用物质,奖励Mia的“工作”,一边让Mia参与他们的社交活动,融入这个富人社区。威逼利诱,辅之“打骂是爱”的经典逻辑,步步攻陷这个年轻女孩的心理防线。

Mia第一次见到女主人用竹条抽打孩子并邀请她参与时,反应是马上收拾东西离开,她不能接受这样一份工作。

而第二次,在她意识到必须“打孩子”才能留下后,她当着女主人的面,轻轻地抽打了小男孩。第三次,她用力地打了孩子,甚至竹条弄折后,面无表情地换一根继续打。

发展到最后,他们还让Mia虐打其他家庭的小孩,充当这个富人社区虐待孩子的工具。

不管是社区聚会,咖啡店,还是Mia的私人恋爱关系,一切都按照“规则”进行。男雇主掐着点宣布家庭早餐开始,男朋友在工作间隙,掐点提出性爱要求,而Mia全盘接受。

03 陷落

电影由捷克、荷兰、拉脱维亚合拍,包含了一定的移民文化思考讨论。

人到了异国他乡,难免孤独,想要获得认同感。孤独,是Mia的破绽,驱使她不顾一切融入这个家庭,从而屈从雇主的控制欲。

用画面表现孤独感和压抑气氛,是《某种寂静》最突出之处。

影片色调是致郁的灰色,社区一直雨雾弥漫,高级别墅采用冷色调装修,全片几乎没有出现高饱和度的颜色。

随着故事进行,Mia也开始穿灰棕调衣服,大别墅几乎没有采光,暗得看不清人脸,只有警车的强光在隐约闪烁……

就像走进了未知山洞,光线越来越暗,人陷入可怕的黑暗,不能视物,最终适应了它,不再希冀走出去。观众旁观了一场人性的陷落。

另外,本片使用了大量的固定镜头,用远景拍摄时空背景,主人公“微小”地置身其中。

画面很少有大量的“不同人物”出现,要么是同一个社区的富人聚会,要么是身穿统一校服的孩子,整齐,统一,隐喻环境不包容,“交流”完全消失。

影片还使用了大量的静帧, 人物常常在画面中静止,让人感觉呼吸停滞。

种种拍摄效果的叠加,让这个故事冷静地发生,缓慢地走向绝望。

更让人压抑的是,这不完全是一个戏剧虚构。

故事原型为德国“十二部落”(十二支派)邪教,该邪教成员将鞭打孩子作为合理的教育手段。不仅是父母,孩子还会受到来自老师或其他邪教成年成员的殴打和虐待。

一个被培养来虐打孩子的邪教成员,这就是电影中的Mia。

电影并没有把镜头直接对着邪教成员,也没有只言片语提及到“宗教”,而是构建了一个诡异的社区,以其中一个家庭作为切口,通过Mia这个“闯入者”的视角,讲述一个成年人如何步步沦陷进邪教,来反映社会现实。

依照现实世界,电影结尾时,别墅里映入警车的闪灯,警方进入社区解救孩子们。

而在现实世界中,秉持各种“信念”的邪教,一直被各国司法部分禁止,却在不断卷土重来,暴力虐待孩子的行为并没有消失。

如果在生活的某一刻,你不幸成为Mia,遭遇了这种摧毁社会伦理的“寂静”。在竹条第一次落下时,请努力阻止犯罪,也拯救自身脱离控制狂的沼泽,拒绝逐步成为手执竹条的工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