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到端午节了,
如果您是一名吃货,
大概处处闻到粽子飘香了吧?
我们的粽子因地区而异,种类繁多。
而在虎门,有一种粽子的制作技艺近年
还被列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您有了解过吗?
那便是我们的林旁粽了。
▼
走近“林旁粽”
林旁是什么?林旁粽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我们一起跟着视频一探究竟。
“林旁”望文生义,就是长在树林旁的植物,东莞有些地方称之为“野菠萝”,“和合”,林旁叶有祛湿、利尿、驱虫的作用。
“林旁粽”是用林旁树的叶子细心编织成代表着民间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造型的粽子,起源于虎门怀德一带,后来村民在亲友间相互赠送,便传到了长安、厚街、大岭山等地。
▼
一起做“林旁粽”
制作林旁粽需经历:采林旁、削林旁、编粽壳、和馅料和入馅料、煮粽子等过程。
采林旁
林旁盛产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地方。
就地取材,采摘林旁叶
削林旁
因为林旁叶上有刺,所以要耐心地削走,再修成大小一致的叶条。
林旁叶
编粽壳
将叶条洗净,随后将处理好的林旁叶条编织成粽壳,这是最考验功夫和耐性的步骤。
上下左右穿插,拉近再穿插,再拉紧......
林旁粽有着各种造型,而每一种造型都饱含人们的美好祝愿:
各种形状的林旁粽
装果蔬的菜篮寓意富贵临门、事业有成,
装鱼的鱼篓寓意年年有余、好景常来,
捕抓鱼虾的虾迳寓意招财进宝、发财致富,
枕头寓意安居乐业,
神靴和凉鞋寓意风调雨顺,
笔架寓意小孩读书聪明伶俐、学业进步,
小狗寓意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和馅料、入馅料
林旁粽的馅料由糯米、花生、红豆、眉豆、花豆、五花肉、香粉、沙姜、蒜子、食用油、白糖、盐等材料混合而成。
将馅料和均匀之后就可以装填入粽壳里面了。
煮粽子
用柴火蒸煮粽子是林旁粽美味的秘诀之一,因为柴火比较旺,火候足,煮出来会比电饭煲要好吃~煮够7小时就可以出锅了!
仿佛感受到粽子出炉时镜头那端的热气腾腾
林旁粽跟一般粽子味道的不同还在于馅料均匀混合在一起,味道得到充分的融合。
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
“林旁粽”技艺的传承
林旁粽是虎门人儿时的回忆,寄托了大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经我镇文化部门的努力,林旁粽制作技艺已经列入了东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而非遗技艺,重在传承。近几年,响应市文化部门的号召,林旁粽技艺传承人走进校园,向年轻人传授林旁粽制作技艺。
图为去年“非遗进校园”活动照片
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林旁粽、了解林旁棕,愿意学习传统美食的制作技巧,让传统文化流传下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