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天呐!我家宝宝是“O”型腿了吗?

惠州中心人民医院
+ 订阅

每一个小天使

都是家里最重要的宝

尤其是初为父母的朋友

宝宝咳嗽一声

就像一道雷劈在了他们心上

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父母非常紧张

来自骨科一区的何瑞轩医生

有时就会遇到忧心忡忡的宝爸宝妈

带着小宝宝来门诊咨询

“我家宝宝才刚学会走路

就已经看出来有明显的O型腿了!

这可怎么办啊!”

什么是O型腿

O型腿,又称为“罗圈腿”,医学上的术语称之为“膝内翻”,医学上把靠近人体中线称为“内”,远离中线的两侧称为“外”,“膝内翻”的意思就是膝盖往外侧成角,膝盖远离中线,正常成人的膝关节是带有轻微的外翻(一般不超过5°,看不出来的)。

▲从左到右:膝外翻(X型腿)、正常膝关节、膝内翻(O型腿)

为什么宝宝走路会O型腿

根据资料显示,宝宝的腿型和宝宝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有关系。正常的胎儿姿势应该是低头、下巴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这种姿势的体积及体表面积会明显缩小,但是长期维持这种“打坐式”的姿势,胎儿会导致生理性的髋关节外旋合并胫骨内旋。

▲盘腿打坐姿势

啥叫髋关节外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跷二郎腿”时候的髋关节。而胫骨内旋相当于“内八字脚”。

而这两种“畸形”的共同作用就会使得宝宝出生时候的正常力线是“内翻”的,只不过不走路,看不出来而已。

宝宝O型腿怎么办

一般来说,在7岁之前,下肢力线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出生时,O型腿

学会走路,O型腿加重

18-24月龄,O型腿逐渐纠正

24月龄-4岁,O型腿逐渐变为X型腿

4岁-7岁,X型腿逐渐调整至接近正常成人

▲宝宝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正常的小宝宝都会经历这种生长发育的变化,只是外观是否明显的问题而已。大多数的O型腿都是生理性,不需要特殊处理。

生理性O型腿具有一些典型的特征,包括:

发生在0-2岁

双侧对称,大腿小腿均弯曲

身材正常无畸形

行走无障碍

无红肿热痛等不适症状

▲肉乎乎的腿比较看不出来异常哦

“各位宝妈宝爸可以先自行对号入座,如果你的宝宝符合这些生理性特征,那暂时就不需要太担心。”何医生解释道。“这个阶段不建议使用矫形器,因为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使用支具、束带等矫形器对于纠正幼儿O型腿有效,反而限制了宝宝双下肢活动,让宝宝难受,一般只需要密切观察,定期复诊,一般7岁左右就会自行纠正过来的。”

如果发现异常,怎么办

如果发现你的宝宝不符合上述的生理性特征,例如出现双下肢畸形、不对称、不等长,身材矮小、行走疼痛易跌倒、2岁后O型腿更加严重等问题,那就要排查是否合并有病理性膝内翻的问题了。

常见的病理性膝内翻的病因包括Blount病、佝偻病、骨骼发育不全、肿瘤、感染等。以上上述的一系列疾病,都有可能导致骨骺、软骨异常发育,出现进行性加重的O型腿的问题。

▲如果宝宝O型腿伴随着其他问题,那就要警惕了

长期的O型腿畸形会造成膝关节内侧间室压力过大,使内侧半月板损伤或骨关节炎风险增大,如果怀疑病理性O型腿,应该及早咨询专业的小儿骨科医生,通过检验检查明确诊断,如果基础疾病可以通过内科保守治疗,那必需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佩戴支具等,如果内科治疗无效,则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包括骺板阻滞术或其他截骨手术等等。

▲病理性O型腿,尽早咨询医生

课代表为您“划重点”啦!

O型腿绝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的

可以自行缓解纠正

家长可以放宽心

密切观察,定期复诊即可

静待花开,切忌“病”急乱投医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骨科一区 何瑞轩

温馨提醒

我院专科门诊、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住院部等已全面恢复诊疗服务,为减少人群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医院推行非急诊病人全预约,先预约后看病。请来院就医的市民朋友按预约提醒分时段就医,到院后如实申报健康信息,并主动出示身份证与粤康码,以便快速配合完成流调及预检分诊工作,节约就医时间,同时要全程戴口罩,科学防控,安全就医。

主编:曾   宁

编辑:廖云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