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组织保障!阳东区实施“红旗耀阳东”工程

南方+ 记者

近年来,阳东区坚持以上级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主业主责,实施“红旗耀阳东”工程,做到基础工作规范化、亮点工作实效化,强力推进基层党建和组织工作。“干部优才计划”“组工干部联片负责制”等工作得到省市组织部门的肯定和省市媒体宣传推介;“头雁孵化计划”有6名储备人选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东平镇委党校教学模式和经验做法入选全省第一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事项。

阳江市阳东区组工干部业务培训班。

抓体系,打造基层党建的“红引擎”。把推动和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列入全区党建重点工作,出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区委组织部结合阳东实际,细化责任清单,分解为8大项158小项任务。建立区镇村三级党建责任体系抓细抓落实:区委发挥“一线指挥部”的作用,加强统筹谋划;镇委直接履行抓基层党建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龙头”作用;村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基层政权基础。在工作中,这一体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区委书记带头抓落实,多次深入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调研指导,以身作则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在防控疫情中,及时建立196个临时党组织,层层分解责任,做到责任落实到一线、宣传引导到一线、作用发挥到一线、关心关爱到一线,并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才的作用,从区级人才库里抽调360多名党员、人才下沉社区支援,组织各镇党委、区直单位党组织和村(社区)党组织结合“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采取“支部+网格”的模式齐心抗疫,始终确保党旗在防控疫情一线高高飘扬。创新实施“组工干部联片负责制”,落实“一岗双责”,全员全覆盖联系基层党委、软弱涣散村、省定贫困村等,加强对党建工作的指导协助和督促。

阳江市阳东区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挂职锻炼座谈会。

重知行,点亮学用贯通的“航标灯”。持续深化上级思想,坚持第一议题第一课程制度,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调训,健全“三会一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坚持支部书记领学带学,并把学习教育与基层党建突出问题、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相结合,细化清单、挂图攻坚,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切的154个“小切口”问题,8个专项整治措施得力。坚持“六有”标准,进一步加强镇委党校及村级教学点建设,打造培训基层党员的“主阵地、大熔炉”,并用好用活“外出流动党课”“圩日课堂”等一线教学载体,系统化、全覆盖开展教学。近年来,区镇两级党校及镇委党校村级教学点举办各类培训班2500多期,全员轮训全区1200多名党组织书记、2.3万多名党员和1600多名村(居)民小组长,有效打通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引导基层党员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党员志愿者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

搭平台,构建选育管用的“全链条”。坚持政治标准第一,“选育管用”全链条提升干部治理能力。优化基层领导班子功能。定期开展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及区管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工作,加强镇班子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开展上级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做到常规培训与专业训练有机融合。2019年以来,举办“阳东讲堂”6期,举办中青年干部等各类主体班49期,开展专业培训40多场,培训干部1.1万人(次),干部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实施“干部优才计划”。坚持重基层重实绩导向,落实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和“引才、育才、用才”等“1+3”制度体系,开展“3个100”行动。近年来共选派100多名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到“双区”建设、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等一线“蹲苗”锻炼,从乡镇提拔科级干部135人;2019年以来提拔的科级干部中,3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3人;2020年在疫情防控中提拔优秀干部5人。顺利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把职级晋升与干部提拔使用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做好干部交流的职级职数预留、领导干部退出现职转任职级公务员的职数预留等工作,套转总人数1223人,两次职级晋升总人数766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强化对主要领导、关键岗位的监督,常态化开展选人用人监督。

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测量体温。

强机制,打造人才发挥作用的“加速器”。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机制,开展15期“领导干部走访企业联系人才”活动,加强对基层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推动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结合阳东发展需求,实施柔性引才,集聚专业技术人才,先后选拔了4批区管拔尖人才。加强人才队伍教育培训,每年举办拔尖人才培训班,增强人才素质能力。推进人才示范点工程,打造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人才工作示范点,加快建设“5个人才服务站”和“人才驿站”,健全“一站式”服务机制,为人才解决各类难题370多件。

优方法,适配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金钥匙”。高位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党组织领导地位和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提升各领域党建质量。分类印发7个领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对159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优化设置。以东城镇燕山湖社区等2个全市首批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点为样板,推广社区“三对接十服务”和园区“三联三建”模式。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红色村”等建设,打造东平镇北环村、区税务局、阳江市家居行业党群服务中心等各领域党建示范点37个。建强村级干部队伍。推进“头雁”工程,选拔34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实施“头雁孵化计划”,公开选聘100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储备人选,分类分批推进村级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工作。深化“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全区设立“党员中心户”4700多户、“党员服务示范岗”1330个,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20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加强村民小组建设管理。争取财政资金200万元,建设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阵地500个。把村民小组长绩效考核补贴纳入财政预算,落实每年区级配套资金160多万元。注重党建引领。落实全省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议精神,强化对全区143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统筹管理使用。坚持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工作相结合,目前1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通过考核验收,剩余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基本完成整顿,3个重难点村实现“从乱到治、由黑变红”目标;13个试点村集体经济节节攀升。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张琪琪

【通讯员】司徒颖峰 吴梦莹 黄河

编辑 李明秀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