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头!探秘云城腰古中学的前身今生

云浮发布
+ 订阅

近日,记者走进云城区腰古镇腰古中学了解到,该校的前身是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即现今的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而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的前身则是清朝同治年间筹建的蓉华义学。

(云浮融媒中心出品)

1.从今看古:动荡办学篇

腰古中学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迎风飘扬,旗杆下一块写满文字的石碑引人驻足细看,石碑上介绍的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前身)办学历史。据云城文史《腰古镇专辑》第241页教育专栏记载,广东省立专科学校成立于民国33年(1944年)秋,校址于高要县长江坡,校长为原中大教授黄巽,学生百余人,(其中云浮县籍学生20多人)。尚未开课,校舍被日机炸毁。翌年春,迁校至腰古蓉华义学旧址(位于现腰古腰古中盛建材前附近)授课。秋,在此招第二届新生。并着手于腰古长岗咀挖基础建校。民国35年(1946年)日本投降,该校迁往高要鼎湖,后再迁广州。

2.从今看古:义学筹建篇

而“蓉华义学”是何时筹建?据该校程老师介绍,腰古镇,过去称芙蓉都,原属新兴县管辖,明万历五年(1577年)划属东安县(1915年改称云浮县)。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当地仕绅创全省先例,是由当地乡绅自发倡议,并得到当地及邻近县高要、罗定等地的热心教育人士慷慨解囊,并由以上各地推举知名人士组成“蓉华局”,负责筹集建校和办学经费,校址设在墟镇东面(即今火车站处),校舍为古代书院式建筑,命名“蓉华义学”,是当时东安县较早且具规模的学堂。学校建成后,时任广东学政(即现今省教育厅长)的章鋆专门前来该校巡视,并欣然为新建成的“蓉华义学”题写匾额。

“蓉华义学”在辛亥革命后改办“蓉华高等小学”,仍由“蓉华局”管理学校,1941年设升中预备班。两年后,利用“蓉华高等小学”校舍创办“私立蓉华中学”(即现腰古中学前身),蓉华义学古建筑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建设三茂铁路拆除。

据悉,状元章鋆题“蓉华义学”匾额该石刻长3.13米,宽0.73米,刻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我国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恩科状元章鋆所题,原在腰古中心小学校园内,现存放在市博物馆。

3.现代发展:新时期新面貌篇

近年来,腰古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治校从严,教学求精,以“文修正品、格物致远”的办学理念,“包开放、求是创新”为校训,“正直向上、和谐创优”为校风,“静心养德、潜心滋教”为教风,“居敬持志、学思践悟”为学风,努力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同时,该校通过开展《书法入门及莲的文化》与《理学文化在云浮(水东)的传承与发展》两门校本课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普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学生品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实现“让每朵鲜花(学生)如期绽放”的教学目标。此外,校园体艺活动丰富多彩,艺术、体育等在区各项比赛中屡次获奖,丰富了学校内涵建设,凸现了低进高出的教学特色,获得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

目前,腰古中学共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2人,在编教师48人,高级教师5人,中级职称36人,中高级职称以上人数占教师总数91%,本科学历37人,本科以上学历率91%。


云浮融媒中心

记者:区德东 黄洋

责编:赖秀梅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