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50元就可偷窥酒店摄像头!专家:违法成本太低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近日,一则偷拍获刑的案件受到关注。

中年男子陈某在福建福州多家酒店安装多部针孔摄像头,偷拍酒店房间入住人员达到600余人次,存有视频30多G,下载性爱视频42段、隐私照片109张供自己观看……

6月11日,福建福州鼓楼区法院以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七个月。

陈某安装针孔摄像头的位置。

陈某安装针孔摄像头的位置。

从酒店到民宿,从公共试衣间到个人出租屋,近些年各类偷拍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19年,国内至少24个城市的35家酒店因偷装针孔摄像头被查处,其中不乏五星级酒店。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其中明确不得偷拍、窃听他人私密空间。这是否意味着偷拍行为有法可依?《民法典》的颁布对偷拍案件的处罚会产生什么影响?

现象

偷拍案件多以治安处罚作为了结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偷拍事件有着显著上升的趋势。

去年五一假期,刘飞(化名)去青岛旅游,看完风景拖着疲惫的身体入住爱彼迎上被评为“超赞房东”的民宿后,却在正对着床的路由器中发现摄像头。

刘飞平时就有检查环境是否安全的习惯,入住民宿后,他拿着小型强光手电,一间间屋子排查,并顺手用纸将烟雾警报器等安装高发区贴住了。谨慎起见,他又检查了插座孔、暖气片、插头等外露或有孔的装置。最后,他才检查了路由器,发现了针孔摄像头。

刘飞发现路由器中针孔摄像头的位置。

刘飞发现路由器中针孔摄像头的位置。

据了解,该房东3月份安装摄像头,至刘飞发现已有2个月左右,这意味着,其间居住的租客,都是潜在的受害者。

类似偷拍事件仅在去年6月,全国就接连曝光了3起,涉及深圳、常州和郑州三个不同城市,事件发生的场所也各不相同,分别是出租屋、民宿、酒店。

值得注意的是,被媒体曝光的偷拍案件多以治安处罚了结。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偷拍他人隐私,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据了解,在上述案例中,深圳某科技公司员工邓某被行拘10天,常州房东陈某被行拘5天,青岛爱彼迎房主被行拘20天并被罚款500元……这样的处罚力度常常被网友质疑太轻。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像陈某一样以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罪论处的案件极少。一位长期从事科技犯罪检察工作的检察官还曾告诉南都,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听过上述情况构成犯罪的。

产业链

150元可买酒店摄像头App账号密码

在上述被网友质疑的处罚模式背后,却是网售针孔摄像头越来越泛滥的乱象,以及一条非法安装、上传、共享、买卖交易私密视频的黑色产业链。

据南都记者此前调查,各类微型、伪装摄像头还可在网络上轻易购得,大量摄像头偷拍的隐私视频仍在网络公开贩卖,还有人发帖称可共享偷拍的摄像头App账号密码。

在网络贴吧搜索“摄像头”等关键词,仍可找到公开售卖摄像头App账号密码的网帖,帖子中含有“精品对床”“懂的私”等暗示。一名出售摄像头App账号密码的卖家曾告诉南都,100个家用摄像头App账号密码卖50元,1个酒店摄像头App账号密码则卖150元。至于为何两类账号售价差异大,该卖家解释称,酒店的摄像头“是去酒店安装的”,内容“可以自己想”。

相比微型摄像头,各类改装后的针孔摄像头往往藏匿地更深。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在相关提案中表示,他在网络商城和实体店调研时发现,不少针孔摄像头商家还提供改装服务,将针孔摄像头装到如手机充电插头、路由器、钟表等多种日常用品上。

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的陈某就是从网络交易平台上以每套设备一百余元的价格陆续购买了包含储蓄卡、针孔摄像头,以及手机APP在内的4套设备用于偷拍。并以居住酒店的名义,将针孔摄像头安装在酒店房间的空调管道等地方。

今年1月8日,广东省公安厅通报过一起打击非法生产、销售针孔摄像头黑灰产业犯罪专案。据介绍,该黑灰产业犯罪链条主要由App开发、硬件生产和代理销售三个环节组成。

App开发负责为针孔摄像头提供控制端软件开发和服务器搭建,硬件生产负责生产针孔摄像头部件并将其组装嵌入手表、充电宝、打火机等日常生活用品,代理销售负责对非法生产的针孔摄像头进行线上线下的销售。

警方缴获的各类针孔摄像头。

警方缴获的各类针孔摄像头。

在去年公安部“净网2019”专项行动的发布会上,浙江省公安厅通报中心主任黄海涛解释了此类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他表示,这类针孔摄像头成本较低,不到百元,黑市获利空间可观。而且,它的制作门槛低,加工简单,此前收缴的针孔摄像头有相当部分其实就出自手工作坊。

他还表示,类似犯罪的打击难度在增加。比如,越来越多的针孔摄像头销售方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通过采取注册虚拟账号进行网络销售的方式来躲避监管。

法律

《民法典》让受害者有了维权武器

除了技术上监管难度的增加,也有专家提出,还是违法成本太低,较低的成本很难遏制其违法获利的冲动。

去年8月,提交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三审稿首次对在宾馆房间私装摄像头进行偷拍、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作出针对性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搜查、进入、窥视他人的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在最近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民法典》草案审议通过,上述规定得以采纳,明年1月1日将实施。

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新锐曾对南都记者表示,对“私密空间”的表述更加全面减少了法律适用中解释的成本,增强了震慑力度,具有积极意义。

在学者看来,这项规定本身就是对目前偷拍现象频发的立法回应。

至于《民法典》颁布对之后偷拍案件处罚的影响,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谈到,还是要根据案件的情节而定,目前还没有相关判例出来,还比较难说。

他还表示,“过去偷拍行为也受制于隐私权保护,只是这次《民法典》进行了具体明确。”他认为,区别在于现在法官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提出,刑法和行政法都是有结果以后才处理的,也就是说很难做到未雨绸缪。所以,《民法典》进行明确就意味着在权利有可能被侵害的时候,就可以提起诉讼,而且能够有效获得司法救济,取得相应的民事补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也曾向南都表示,“虽然不一定能遏制偷拍现象,但变得有法可依,使受害者有了维权的武器。”

除法律惩治以外,朱巍提出还可以从别的环节入手治理偷拍现象,比如酒店要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要对酒店客房进行电子产品检查;再者,售卖的网络平台也要加强监管;还有,如果从源头进行管控的话,要在生产和售卖的环节对设备进行备案。

南都记者 李慧琪 敖银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