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BOY STORY:花季少年冒险记

南方+ 记者

15岁的你在做什么?可能是坐在书桌前埋头苦学,面对着高高摞起的书本和习题册;或是在操场上肆意奔跑,挥洒青春。但也有这样一群人,从如此年少时便决意追寻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坚持不懈。

BOY STORY,一个平均年龄15岁的男子组合,2018年出道时,还是稚子模样的他们却已经显露出了无穷潜力,获得多项新人奖。干净利落、整齐有力的团体舞蹈,让他们得到了“刀群舞”的高度评价,这是有许多出道多年的偶像团体都很难做到的。

到今年9月,涵予、梓豪、鑫隆、泽宇、明睿、书漾这6个少年就将迎来出道2周年纪念日。大哥涵予已经16岁,最小的书漾也上了中学,进入花季的他们,将如何面对未知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今天,就在小南的独家专访中,了解这群花季少年们的冒险精神吧。

戳视频听BOY STORY的舞台表演经,还有关于师兄王嘉尔和姚琛的惊喜彩蛋哦↓↓

新势力|BOY STORY:花季少年冒险记(正片)

为舞台而生:曾经的BUSKING,如今的线上公演

舞台表演对BOY STORY来说,是拿手好戏,更是演艺生命。从出道前一直到现在,他们的行程有一大半都与表演有关,包括线下的BUSKING(路演),正式的SHOWCASE或粉丝见面会,以及大型颁奖礼或晚会上的一些演出。今年,因为疫情,他们已经大半年没有在线下演出。但为舞台而生的他们,不仅没有一刻放松过唱跳练习,还准备了3场线上公演,在5、6、7月分别通过直播形式,回馈喜爱他们的人。

小南:这次的STAGE: On Air线上公演有什么亮点和新的尝试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

梓豪:我们这次的STAGE: On Air公演与往常的那个线下的BUSKING(路演)是差不多的,除了我们正常的几个舞台之外,也有特别舞台——3:3的小分队舞台。

泽宇:我们都有参与编舞、选歌,还有服装造型。

小南:在准备过程中有什么难忘的事情或者是有趣的花絮想跟大家分享吗?

明睿:我倒是有一个,但是也不算是有趣吧,就是我不是隔离到5月1号回来,就晚了,但是需要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三个舞蹈(的排练),非常大的难度。

涵予:因为一个星期要背三支舞蹈也非常的难,而且还要再抠细节,比如对舞蹈、队形,苟苟(明睿)能把这个舞蹈记下来也是蛮厉害的。

鑫隆:然后我们呢,也是在晚上回家才学的舞蹈,因为白天的话也会有别的行程。

小南:你们之前有做过很多线下的演出,有路演也有正式的SHOWCASE,觉得这一次线上公演跟之前线下表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涵予:我觉得就是一个升级版,就是在线上和大家互动,它是一个BUSKING plus,然后这次线上的内容也比线下的更加丰富多彩一些。

鑫隆:这次没有了BOSS(BOY STORY粉丝名)们的应援声,这就是最大的不同吧我觉得。

涵予:挺新颖的,虽然我们见不到BOSS们,但是我们也能感觉到BOSS们应该(会)努力地为我们应援。

小南:因为大家经常说BOY STORY特别出名的是“刀群舞”,平时在练舞的时候,是怎么练到这么整齐划一的?

涵予:没办法,就是练,一个字就是练。

鑫隆:没有别的捷径,别的捷径效果也不会特别好。

BOY STORY:(只有)疯狂地练习。

寻求突破:“唱跳歌手不能偏科”

由于“刀群舞”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大家提起BOY STORY,第一个想起的必定是舞蹈,却忽略了他们在音乐上的发展。其实在两年的歌手生涯中,弟弟们不但一直在精进舞技,在音乐方面,也不断寻求着突破。梓豪就坦白地告诉小南,他们觉得自己的现场唱功还需要提高,“唱跳歌手不能偏科”

另外,在今年1月推出的音乐习作集《I=U=WE:序》中,除了代表性的舞曲,BOY STORY还尝试了抒情曲等其他曲风。而他们还能自豪地说,“这次习作集里收录的作品,都是我们的创作”。从加强声乐训练到学习作曲作词,弟弟们逐渐领悟到,作为歌手,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基石,要想更上一层楼,只能在音乐上不断突破。

小南:除了刀群舞之外,在舞台表演上还有没有什么想要达到的新突破?

梓豪我觉得新的突破,因为我们毕竟是唱跳歌手,所以说不仅是跳舞,我觉得我们live方面也需要有所提高,对,唱跳歌手不能偏科,对吧?不能偏科。

涵予:我们也是在进行这样一个练习和训练,在继续努力地去学习。

泽宇:然后这次直播也会有现场live的表演。

小南:今年1月份你们推出的那个习作集《I=U=WE:序》,是什么样的概念?

梓豪:《I=U=WE》就是作为我们的习作集,前面1月份发的其实是我们的序章,然后我们后面会联系到I、U、WE这三部曲,然后讲述的概念就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小南:创作的时候有什么样的灵感来源,或者想要表现的故事?

涵予:其实这个习作集里有一些歌曲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有一些是作业,还有一些是我们单独完成的,都不一样。我们对于作曲还是比较青涩,也是刚刚开始学习嘛,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好,这个只是一个入门的一个篇章。

梓豪:灵感方面,其实我们就是在以前的经历,包括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在这些里面提取一些我们需要用的部分,然后再做首歌曲。怎么说呢,这是一个挺好的方式。

小南:以前你们是做舞曲比较多,这次也尝试了抒情风格,这两个不同的风格,你们觉得自己完成得怎么样?

涵予:其实我觉得,相对来说我们还是更加适合比较强烈一点的舞曲,还有比较激烈的音乐,是说可以尝试一些Rock(摇滚)之类的,就非常重金属,又强烈,能提起大家肾上腺素的那种音乐,我觉得更加适合我们一点。但是抒情歌好像完成得也还算是不错。

鑫隆:我们现在《I=U=WE:序》也是刚刚开始学作曲嘛,还是有些青涩,但是我们的自作集当中有抒情的,也有欢快的这种曲风,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地摸索着我们BOY STORY自己的歌(曲风)

追梦路上:前辈是榜样,团员是依靠

BOY STORY可谓出身“偶像世家”,例如在音乐和综艺上都有亮眼表现的王嘉尔和他所属的组合GOT7,《创造营2019》中夺得第5名,如今是R1SE一员的姚琛,都是和BOY STORY同公司的优秀艺人。对弟弟们来说,哥哥姐姐们不仅对他们关爱有加,更是他们的最佳榜样。

然而在追梦的路上,前辈只能引领,终究无法为他们保驾护航。往前的每一步,都只能依靠身边的团员,久而久之,BOY STORY也成为了家人般的存在:哥哥习惯性地照顾弟弟,弟弟也从以前的依赖,逐渐成长为能帮哥哥分忧解难的大男孩。甚至是疫情期间回到各自的家中,他们也时刻惦念着对方。

小南:公司里优秀的前辈歌手有很多,跟他们见面沟通的机会多吗?

泽宇:其实是不太多的,因为各自都要忙各自的行程嘛,偶尔在行程当中见面的话交流会多一点,比如上次在TME的时候见到了姚琛哥,然后KCON的时候也见到了GOT7的哥哥们还有Stray Kids的哥哥们。

鑫隆:还有ITZY姐姐。

涵予:姐姐们就会互相打招呼,互相加油打气之类的。然后我们也就是聊聊天,问一下近况,比如说上次和姚琛哥遇见的时候。

泽宇:其实嘉尔哥跟我们聊的是比较多的。

梓豪:我们还比较常见,因为毕竟有合作呀什么的,然后哥哥也挺喜欢和我们玩的,有机会的话多见就好了。

小南:你们在前辈的身上学习到最多的是什么?

书漾:在前辈哥哥姐姐们身上更多学到的是舞台的表现力和唱跳的实力。

明睿:其实我觉得不止实力方面,还有就是学到了人品和艺人修养这方面

鑫隆:因为公司前辈哥哥姐姐们还是,最重要的就是态度,所以我们也是要把态度放在第一位,向哥哥姐姐们学习

书漾:要有礼貌。

小南:平时除了要练习,跑行程,其实还要兼顾学校的课业,面对很多外界的注视,你们怎么去排解压力呢?

明睿:睡觉。

泽宇:我们会互相聊天。

鑫隆:互相就是说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其实说出来就没什么。

涵予:对的。

书漾:一起玩耍。

小南:出道一年多来,心理上有什么成长吗?

涵予:心理上的,我觉得我们六个彼此是心照不宣的,因为哥哥也慢慢大了,自己是从那个年龄段经历过来,看弟弟们也是,觉得和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像,就这种感觉。也是在包容着弟弟们。

小南:平时你们相处的模式是怎么样的?

书漾:非常和谐。

鑫隆:因为待久了,我们也就平常打打闹闹,就很正常。

涵予:正常男孩子之间该干的我们都干了。我们一直也会和大家一样,会玩啊,一起去聊天,或者是玩游戏啊,一起打篮球之类的,都会有。

梓豪:一起学习啊,再加上我们一起练习,一起上课。

涵予:天天都呆在一起。

鑫隆:除了(今年)隔离的时间我们不在一起,和放假回家。

涵予:每年我们大概是有340多天都是待在一起

BOY STORY:哇,怎么算的。

涵予:因为年假就那么一个星期。

最后,别忘了戳开下方视频看弟弟们可可爱爱的快问快答哦~↓↓

新势力|BOY STORY:花季少年冒险记(快问快答)

【出品人】陈志

【制片人】孙国英

【监制】梁燕

【统筹】刘奕伶 毕嘉琪 丁晓然

【采访】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张思毅 实习生 朱嘉祺

【拍摄】张思毅

【剪辑】张思毅 实习生 钟彦贞

【图片及部分视频素材】受访者提供

编辑 梁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