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九章|改革继续深化 打好“组合拳” 惠民生保发展

南方日报

全省第一个正式公布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清单的地市、潮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入选全国“2019年度先进电子化平台”、顺利完成全国唯一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法人的农信社改革试点任务、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

在粤东一隅的潮州,素以慢城生活著称,然而,一年多来,这里却涌动着“改革”的浪潮,一浪接一浪。改革内容多范围广,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诸方面,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获得了全国、全省的“点赞”。在今年的潮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30次,成为高频词之一。全面深化改革,在潮州已成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深化改革

便民惠民

政务云跑在全省前列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其中包括三大信息基础设施之一——政务云。过去,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成为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政务云的建设势在必行。

去年以来,潮州市以“标准先行、服务下沉、数据上云”为主线,着力推进广东省“数字政府”政务云潮州节点建设。

从需求调研到专家认证、方案制定直至最终“点亮”,仅仅用时4个月,潮州建成了全省上线建设周期最短的地市政务云,成为全省第一个上线政务云的非试点市,建设经验在汕头、阳江、江门、湛江等地市得到复制推广。

作为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非试点地级市,潮州却创造了省内第一个上线政务云的非试点市、全省首个完成联合验收的地市政务云等“潮州速度”。

潮州“造云”速度为什么那么快?问题导向、系统调研、资源整合、协同合作、一体推动,这是潮州的“答案”。

全市调研,全面摸清现有机房系统、难点堵点和中长期需求,10多轮专家论证,各类研讨会20余场、各单位70多名工程师紧密合作,同步统筹考虑粤省事专区建设、部门数据共享、网络安全等主要任务……通过方案优化、整合协同等举措,潮州政务云的整体供货周期缩短70%,施工周期缩短50%,调测周期缩短30%,实现了跃升式发展。

目前潮州市12345投诉举报平台、潮州旅游大数据中心、潮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等系统已部署上“政务云”。

政务信息上“云”互联互通,带来的是便民惠民。在潮州,“数字政府”建设,成功上线“粤省事·潮州专版”,便民事项和高频事项接入数量居全省首位。“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形成“最多跑一次”目录清单1706项,不动产交易登记“一窗受理”顺利开通,企业开办、出口通关、办电办水等服务效率均高于国家和省目标要求。

5月底,潮州的另一项改革也获得省的肯定:潮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在项目策划生成、多规合一、并联审批、电子化审图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发文督导各部门及综合窗口全面实行“并联审批”,完善“多规合一”建设,叠加12个规划图层,“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全面梳理整合,数字化审图……这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疫情防控期间,潮州不仅保持12345疫情热线24小时不打烊,还推广“不见面”线上审批,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全市21个部门22个单位全部登录上线,响应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税务、出口等诉求,为民营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利、覆盖面更广的专业网络咨询服务和线上答疑渠道。

优才育才

为创新驱动注入最强动力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近年来,抢人才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潮州也不例外,求贤若渴。

今年3月,潮州认定了新一批高层次人才。10余名来自教育界、茶业、餐饮业等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将获得系列人才优待,例如符合条件的有安家补贴,就诊有绿色通道、子女入学更便利更优质、创业有扶持等。截至目前,潮州已认定高层次人才674人。

近年来,潮州市探索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让各类各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优良环境。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人才新政23条”优才政策及配套实施细则,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

新兴产业和卫生、教育行业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怎么办?潮州为此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辟人才招聘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公开招聘程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6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3%;对新引进的各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给予生活补贴和安家补助。

同时,潮州探索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创新急需人才随时入编方式,设立“潮州市人才储备中心”,核定100个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引进和储备各类专业人才。

此外,潮州市还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为全市各项人才工程和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在打造人才服务载体方面,潮州还建成全省首家“人才咖啡”,成立潮州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为人才自发性、常态化开展联谊、交流、分享等活动提供服务,推行“潮州优才卡”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

潮州还创新本土特色优势人才培养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扶持工艺美术人才的实施意见》,启动“师带徒”双向补贴等系列措施,着力破解工艺美术人才后继乏人等瓶颈问题。今年,潮州将开展“广东技工”培训2.6万人次以上,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提高高技能人才占全市技能人才比例。

此外,潮州还制订实施《潮州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梳理确定了“百名专家服务乡村”“开展优秀乡村人才选树活动”等13个项目载体。

潮州在全省率先推行试用期满新录用公务员和选调生驻村(社区)锻炼。“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能有缘相聚于凤城,不妨多多交流、融入潮州、服务潮州、实现人生价值。”潮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选调生彭观君如是表示。

基层党建

组织制度建设保驾护航

“我和村里120多名党员加了微信,党员对村里有什么意见,自身有什么烦事、愁事、揪心事,都敢跟我说。”饶平县所城镇鸿南村第一书记林壮鹏说,从强化“两委”班子建设、制度规范管理等方面着手,他在竭力转变鸿南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面貌。

这是今年初,潮州市2020年第一场书记论坛,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专场上发生的一幕。

去年8月份以来,潮州市按照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县(区)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包镇走村”,对全市1018个村(社区)全覆盖走访二轮,围绕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两委”干部队伍结构等,逐村建立党建体检台账,县(区)召开常委会集中研判。

软弱涣散党组织想要“摘帽”?这需要经过严格的验收把关。为切实防止软弱涣散问题“复发”,经过深入调研,在对标中央以及省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潮州市委组织部根据实际建立了一套具有潮州特色的验收流程。

其中,核心的“123456”标准就像一份量化答卷,清晰展示了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情况,同时也给了第一书记们一份明确的工作细则,为确保整顿质量、防止问题“复发”强化了制度保障。这包括:党组织是否在基层组织和一切工作中拥有领导核心地位;整顿工作是否通过党员、群众的满意度测评;导致软弱涣散的最突出问题是否根本解决等。

实践是检验唯一标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6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主动作为,紧紧守好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头雁”带头抗疫,先锋争先防控,准备足够的防疫物资,并“硬气”扭转风俗,带领老人组、理事会等村级组织,叫停各类民俗活动,全面关闭祭拜、集会场所等,同时也以“红色代购”贴心服务等,在战疫中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和支持。

目前,全市滚动排查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已有一批转化为先进村,一批转化为达标村,一批实现摘帽,整体有望于6月底全面摘帽,为明年村级换届选举奠定坚实基础。

事实上,围绕组织体系建设6个方面的工作,潮州制定落实20项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体系。例如制定出台《关于潮州市部分村(社区)“两委”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专项整改方案》,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最严厉的“三类人员”村干部清理标准,并进行彻底清理;推动市公立医院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立医院章程,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等议事决策规则;推动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完善社会组织党委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两新”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

■一线实践

转换政府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

4月15日,在湘桥区磷溪镇窑美村半岛洲头,多台大型挖掘机轰隆作响,一起挖土作业。当天,韩江新城“龙头”项目——韩江广场(万达广场)正式动工建设。

作为潮州市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在申报施工许可证时,潮州市相关部门给予了提速办理。从申报到审批完成,只用了5个工作日(法定7个工作日),大大地提高了审批速度,为企业的项目建设提供便利。

这是潮州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该项改革是转换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潮州市多个部门加大协调推动力度,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助力复工复产。

据潮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审批改革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精简到57个,审批时间大幅度压减,涉及事项原法定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317个法定工作日,分别缩短至政府投资类90个法定工作日以内,社会投类50个法定工作日以内,带方案类的则为45工作日以内。

同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已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向企业开通,所有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和全流程网办,申请材料按照“能简则简,能联则联”要求,由493项精简到434项,其中能通过证照库、中介超市直接调用的材料有69项,极大减少了企业申报的准备工作。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潮州市政数局还及时运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实行催办通报管理制度》,加快相关流程办理速度。

■记者观察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社会在不断进步,不断变换,这就需要与时俱进地对过时的、不合时宜的事项、工作进行改革。

改革并非为改而改,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基层,来自于现实的需求。这既要自上而下的层层推动,亦要有自下而上的积极响应。

什么样的改革才能得到上上下下的积极响应?那些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便是!

如何在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这就需要找准突破口,例如在推进“放管服”和数字政府、教育卫生、投融资、人才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让资源更集中、流程更优化、服务更便捷、监管更到位、政府更廉洁。抓住了群众办事的痛点,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改革这把利刃直面而上,群众便能从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样的改革便是受欢迎的。潮州正是在这样的改革道路上发力,并持续发力。

潮州的改革已有成绩,亦见成效,但改革,远未到可以止步的时候。改革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潮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潮州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如国有企业改革困难较大,“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提升,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够足等。

因此,潮州提出,要深化“一口办理”改革,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工程建设项目、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效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优存量和扩增量并重,推进总投资超1267亿元的“六大工程”,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改革无止境,发展不停步;改革不停步,发展亦无止境。

数读

◎潮州整合关停各级各部门政府网站50个,仅保留市县区5个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程度居全省首位,是全省第一个上线省集约化网站平台的地市。

潮州市政务服务大厅2100项事项全部可以通过“潮州政数”微信公众号“预约办”,全流程网上办事项共1674项,通过“粤省事”和“粤商通”移动政务平台办理的民生服务事项408项,涉企事项174项。

◎调整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权责清单,全市共梳理政务服务事项24369项。

◎审批服务便民化,市直各部门依申请事项网办率94.4%,最多跑一次率99.3%,马上办率31.6%,一窗受理率91.09%,就近办率97.6%

◎目前一般不动产转移登记、变更登记等业务5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类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比国家规定时限压缩80%以上。

◎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6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3%,认定高层次人才674人。

【记者】苏仕日 洪礼慧

【通讯员】潮组宣 张照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