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召回的宝马,消费者索赔近80万!中山法院这样判

南方法治报
+ 订阅

去年,市民黄女士花了26.5万元

买了一辆宝马

验车时检查出车辆有刮花、翻喷等痕迹

接着又发现该车型

属于被召回的缺陷产品,

黄女士和车商协商不成后向法院起诉,

请求法院判决车商构成欺诈,

要求车商双倍返还定金

并赔偿3倍购车价款合计79.8万元。

网络图片

车商是否构成欺诈?该不该三倍赔偿?

6月16日,

中山市第一法院通报了

这起买卖合同纠纷的一审判决。

消费者:验车时发现车辆有问题

2019年4月底,黄女士与西区某汽车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以26.6万元全包价购买指导价为29.68万元的蓝色宝马X1尊享版。黄女士支付了意向金5000元和首期款4万元,同时办理银行贷款。

2019年5月6日,黄女士到车商处验收车辆。在验收过程中,黄女士的父亲觉得车辆有异常:

驾驶位的正门底扣有螺丝被刮花的痕迹,门边的胶条松脱,车身的蓝色有翻喷的痕迹。

黄女士认为车辆可能存在翻新、螺丝刮花、胶条脱落等问题,因此没有实际接收。

次日,黄女士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到缺陷产品召回公告,该公告显示自己买的那辆宝马X1尊享版,尾灯紧固螺母上冷却润滑剂过多,可能会使尾灯上的塑料支架变脆脱落,要被召回。

车商:可更换不同颜色车辆

黄女士购买的该辆宝马车,是车商向深圳一4S店采购的。黄女士要求换车,销售人员表示可以到4S店做检验,证明车辆存在质量问题,车商方才有依据与4S店沟通下一步如何处理。

5月23日,4S店对车辆作全面检验,得出汽车漆、螺丝、胶条符合正常出厂标准,并把后灯固定位置的6颗六角螺丝作召回更换。

后来,销售人员接到深圳4S店的电话说可以更换白色车辆。但黄女士坚持要蓝色款式。

黄女士认为车商存在欺诈行为,

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于是起诉到法院。

一审判决

近日,法院一审判决解除双方的购销合同,车商向黄女士双倍返还定金1万元以及购车款45000元。法院驳回了黄女士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6165元由黄女士负担5767元,车商负担398元。

一审判决后,双方都没有提出上诉,目前判决已生效。

法院为什么会作出如此判决呢?

法官说法

市第一法院案件承办法官梁丹妮介绍,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规定的“欺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二是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三是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判断,四是被欺诈人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

该案中,销售者并不存在隐瞒消费者车辆相关情况的故意,双方在交车前检查之时对部分问题产生争议,销售者并未执意要将有部分瑕疵的车辆出售给消费者。销售者在发现问题之后,并无刻意回避问题,而是积极提出多项方案供消费者选择如何进行处理。消费者对相关法律规定理解片面、简单,并无积极与销售者协商解决。

法官提醒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之时

应调整心态、理性维权

切勿过于夸大自身损失

作为律师等法律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应当向当事人充分分析问题

引导当事人合理维权

切勿鼓动当事人作出不理性的维权行为

通讯员 吴娟欢

编辑 张紫灵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