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特工龚昌荣纪录片火热拍摄中!中央、省市18家媒体探访英雄故居......

江门先锋
+ 订阅

“您作为后人,在得知先辈龚昌荣的革命事迹后有什么感想?”

“龚昌荣的事迹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

“接下来对龚昌荣故居的保护将采取哪些举措?”

6月16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光明日报、南方日报、触电新闻等18家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参观了位于蓬江区水南龙环里的龚昌荣故居,了解和挖掘中共中央特科“红队”队长龚昌荣烈士的英雄故事。

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领导创建了中共中央特委,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隐蔽战线业务骨干,为保卫党中央机关和领导人的安全作出了特殊贡献。来自水南龙环里的龚昌荣,正是特科的一名“双枪将”。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他先后在广州、海陆丰、香港、上海等地从事革命斗争,与叛徒、国民党特务作殊死斗争,最大限度保卫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他曾以“一人抵挡百数敌人”的奇迹闻名南粤,被称为“百发百中老广东”。1935年4月13日,龚昌荣被国民党反动派绞杀于南京,壮烈牺牲,年仅32岁。龚昌荣在他短暂而传奇的里程中,践行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也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

经查阅历史档案资料、实地走访房屋保管人和入屋勘察,已确认“蓬江区水南龙环里58号”即原“水南乡龙环里21号”,就是龚昌荣烈士的故居。目前,蓬江区政府已把龚昌荣故居核定为区不可移动文物,还将进一步申报省级或以上等级的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等。为此,市、区两级政府计划对故居进行修缮,整体保护利用的工作预计明年“七一”前完成。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资料挖掘补充工作,做到逐一寻访党史、文献、档案等部门,广泛征集档案文献、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严把政治观、史实关,完成故居布展工作,将龚昌荣故居打造成教育党员群众、宣传党史国史的重要基地。同时,以龚昌荣烈士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为题材创作长篇小说、拍摄党史纪录片《信仰铸就英魂》,并将其列为重点题材。

新闻加点料

江门市委组织部、江门市国安局共同策划

江门市党员教育服务中心制作

6月1日

党史记录片《信仰铸英魂》(暂定名)

开机仪式

在江门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

龚昌荣的幼子、85岁老人陈思群(原名为陈競球)接受采访

据了解,摄制组成立3个月以来,查找大量资料和素材,多次召开研讨会和策划会,梳理龚昌荣与特务及叛徒作出殊死的斗争,保护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故事,研究摄制相关事宜。摄制组从江门地区我党革命斗争的发源地,即龚昌荣成长地水南乡开始,以追寻历史足迹的方式,从江门到广州,又到再到上海,一路走来,追述这段短暂而传奇的红色特工故事,并邀请党史专家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完整回顾龚昌荣的革命历程。纪录片以史料为主,辅以历史人物情境再现。

其中,历史人物情景再现部分主要在江门地区开展,6月12日已经完成相关拍摄工作。摄制组依托我市丰富红色历史资源、侨乡建筑资源,选取五邑华侨博物馆、开平市碉楼与村落等地方,筛选大量民国时期外景以及室内布景,再现当年历史场景。为了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兼具情感和传奇色彩的红色特工形象,摄制组精心选定一名本地特警出演“龚昌荣”以及安排人员扮演“红队”队员、特务、群众等角色,再现革命时期那些抛头颅、洒热血,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际的共产党人的忠诚底色。

摄制期间,开平市委组织部积极协调相关事宜,并组织群众演员,认真对每个拍摄点进行安排,推动拍摄顺利进行。

延伸阅读

你知道吗?江门还有这样一位传奇英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