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应该怎么过?来榄核镇体验DIY香囊吧。
6月13日是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保护好、继承好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长期工作,向公众展示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日下午三点,一场生动有趣的非遗“香云纱香囊制作”展示活动在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南沙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指导,榄核镇宣传办、榄核镇文体中心主办。
参会嘉宾有榄核镇党委委员、统战委员吴凤琴,南沙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兵,广州市南沙区政协委员、广东吾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谌启菊等人。
榄核镇党委委员、统战委员吴凤琴(左),南沙区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兵(右)动手制作香囊
活动同步进行线上直播
在现场,参会人员完成穗康码或粤康码登记、签到、行净手礼......井然有序进场。主持人在活动开始前介绍,香云纱是榄核镇的传统名片,更是一种让世界惊艳的岭南特色非遗手工艺产品。香云纱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榄核镇香云纱产业长远的发展下,使传统的香云纱染整技艺既得到传承,又得到新的发展。
参会人员入场前行净手礼
在活动开始后,市民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纷纷动手完成起自己的香囊DIY,而香囊的布料,正是榄核镇特产——香云纱。系结、塞棉花艾草、缝边……学员们动作有快有慢,老师们贴心走到“卡住”的学员身边,手把手教起了香囊制作。现场气氛活跃,学员们不懂就问,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学员们手里也多了自己制作的小香囊,纷纷拍照晒朋友圈,分享属于自己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制作香囊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现代社会节奏快,对传统文化多少会有疏远,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制作这种比较灵动、轻松的方式,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对传承非遗的一种好的方式。”在现场,谌启菊一边帮助学员制作香囊,一边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今天做的这个香囊,里面有艾草,做好的香囊可以挂在车上、手机上,不止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文化方式的表达,传承非遗需要贴近生活,才能更加富有生命力。”
广州市南沙区政协委员、广东吾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谌启菊(左)现场教学制作香囊
此外,谈到普通的市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非遗文化,谌启菊有感而发,她认为,只要你去了解非遗,接触非遗,那么你就已经是一个非遗传承者。非遗是中华文化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它是有生命力的,也是生活化的。“生活、艺术、文化本就是一体的,香云纱很美丽,但是只有跟生活方式关联起来,才会渗透进人的生活,延展出无穷的生命力,这才是传承非遗的正确方式。”
现场气氛活跃
据悉,香云纱等是榄核镇的传统名片,目前榄核镇紧紧围绕“绿色生态立镇、星海文化兴镇”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居环境完善提升和中心镇建设,立足榄核镇优美的生态环境,结合星海文化的人文资源,全力打造星海故里音乐小镇,着力将榄核镇打造成南沙区的文化名片。
此外,在现场一个主题名为“同心齐抗疫筑梦新南沙”的摄影作品展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这是拍摄于南沙区抗疫一线的60张摄影作品,光影记录下了南沙人抗疫背景下的光辉瞬间。
南方农村报记者陈坚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