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测,仪态万千,广东非遗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广东文化旅游
+ 订阅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

你所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

广东拥有14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超过70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妥妥的“非遗大省”。

对广东旅游情有独钟的你,

是否曾留意过旅途中的非遗?

它也许藏在手艺人的翩翩衣袖里,

也许刻在粤美乡村的祠堂屋檐上,

也许在“咿咿呀呀”的戏曲中回响,

也许在街头的打铜声中代代相传……

河源猫头狮(图源:这和那)

你还觉得非遗已成往事?

别总说非遗已经离我们远去,

其实非遗一直都“在路上”。

在旅途中,身心得以最大的放松,

去贪婪地感知,去尽情地品味,

你会发现非遗在广东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一种信仰是如何被感知的?那声势浩大的节日就是最好的表达。

连南瑶寨(图源:全景网)

世居清远连南的八排瑶,是典型的山地农耕民族,在与山水相伴的生产劳动中,瑶家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节日。其中农历十月十六举行的“耍歌堂”,便是八排瑶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庆活动,这一天也是全国瑶胞共同的节日——盘王节。

连南瑶寨(图源:连南瑶族自治县门户网站)

耍歌,即唱歌、对歌、斗歌,对于向来有着“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美誉的八排瑶来说,歌舞是他们传情达意的最佳方式,也是他们生活中无法脱离的一部分。

在鳞次栉比的瑶寨里,阿贵哥盘着红头巾,莎腰妹戴着银项圈,山头上的老人敲着灰烟斗,小孩拨弄着头上的雉鸡翎。耍歌堂时,“优嗨歌”高亢热烈,山脚下舞步回环,瑶胞们肩挎长鼓,斜背在腰间,两手分别击打长鼓两头,铿锵有力的鼓点时而舒缓时而奔放,并伴随着跳、蹲、转、翻、颤等动作,在这开阔的大山谷底挥舞出一片张扬的自由。

(供图/千年瑶寨)

盘王节的喜悦流淌在挥动的长鼓中,绚丽的色彩点亮了瑶寨的土墙灰瓦,也点亮了瑶族人平静朴实的生活。作为一场特殊的“寻根”仪式,它寄托了瑶族人对祖先足迹的纪念与追寻。

长鼓舞(图源:连南旅游,摄影/陈建军 )

非遗名片

瑶族耍歌堂

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庆祝丰收、酬谢还愿、传播知识和群众娱乐的民间盛会。大歌堂历时三天,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排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耍歌堂便成了文化交流和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2006年,连南“瑶族耍歌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长鼓舞

长鼓是瑶族民间常见的一种古老乐器,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连南瑶民每逢春节、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传统节日,都会聚集到村前广场或收割后的田野,击长鼓而舞,以欢庆节日。2008年,连南“瑶族长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都去逛广州花市的你,可否听说过“东莞香市”?在“中国沉香之乡”东莞市寮步镇,莞香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

莞香(图源:金羊网)

莞香从莞香树采制而成,是古代很多香料制品的原料,在唐朝时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得益于东莞优良的生态环境,莞香甜蜜清幽,芬芳宜人,且发香时间长。

明清时期,寮步是享富盛名的莞香集散地,莞香的香味每天都氤氲在寮步镇的上空,无数的莞香在这里交易,再从香港出海,分散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

牙香街(图源:寮步镇人民政府网站)

如今走在寮步的牙香街,香艺品售卖、沉香制作、香道表演,足以让你体会当年香市贸易的繁华盛景。你还可以漫步到香市公园,在香远塔、香泉瀑布、神仙足迹、莞香苑等地感受莞香文化对这座城市的深远影响。

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图源:寮步镇人民政府网站)

当然,必须要去的还有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在这个“香盒”造型的博物空间里,你将通过投影和声光电技术,在淡淡的香气中回溯莞香历史。若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影迷,还可以到香市影视城去逛逛,明清特色的街巷、宗祠、码头、民居和店铺等,将带你瞬间穿越,梦回香市。

非遗名片

寮步香市

寮步香市是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在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于寮步,经广州、香港远销于东南亚、西亚等世界各地,故素有“香市”之称,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市之一。2014年,“寮步香市”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唱念做打、诗词歌赋、舞台美术、服饰、表演……集多项文化艺术于一身的粤剧,是极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戏剧。若想感受和体验粤剧的真实魅力,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历亲听。

粤剧艺术博物馆(吴丹/摄)

在广州市荔湾区,自东向西有一条连绵两公里长的骑楼街,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亦是远近闻名的“粤剧街”。沿途分布着十几处人文古迹,周边亦散落着多处历经风霜的粤剧伶人旧居。漫步于此,扑面而来的除了老城区中悠然的生活气息,更有值得细细斟酌的历史风韵。

粤剧表演(吴丹/摄)

恩宁路127号,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坐落于荔枝湾涌畔。这是一座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园林式博物馆,园林中心设有大戏台,经典的粤剧折子戏和粤曲经常在这里上演。馆中还设有“南国红豆,粤韵佳音”陈列展,在这里静静游览一番,可快速倾听、了解粤剧的发展历程与基础知识。

粤剧展览(吴丹/摄)

除此之外,看戏剧当然少不了剧院。在广州,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广东省演艺中心、广州大剧院、友谊剧院、广州蓓蕾剧院、广州南方剧院等地都是看粤剧的好地方。但除常规的剧院之外,有一个地方,想必会更令你惊艳。那就是被誉为“流动的水上剧场”的、珠江上唯一的红船。

红船是早期粤剧戏班来往于珠江三角洲进行演出的交通工具和生活居所,珠江红船则是珠江上的一艘仿古游船。2016年推出的珠江红船《船说》粤剧表演,是广州市振兴粤剧十大项目之一。船内4个观演空间可以移动转换,在出其不意间分离、合并,配合剧情让你置身其中,与近在咫尺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体验传奇之旅。

非遗名片

粤剧

又称“广东大戏”或“广府戏”,素有“南国红豆”之美誉,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地区的城乡。2006年,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云浮郁南县南江口镇古蓬、河朗、浓湾三村交汇之地,“南江第一湾”呈“U”字形匍匐于山水之中。这里被人们喻为南江的“香格里拉”,是郁南海上丝绸之路、融合汉越文化的通道,也是领略百越文化的首选之地。

南江第一湾风景区(吴丹/摄)

在南江第一湾风景区,田园、沙滩、翠竹接连亮相,这里设有禾楼舞台、烘烤场、休闲栈道、垂钓区、长寿桥、桃花岛等观光景点,你既可以在河面泛舟垂钓,又可以在竹林烧烤休闲,更不能错过的,则是在禾楼舞台观赏一次原汁原味的禾楼舞。

禾楼舞(吴丹/摄)

在用面具、大鼓与农耕用品布置而成的舞台前面,列阵出演的舞者们随着鼓声与铓锣声的节奏起舞。他们身穿黑色衫裙,头戴竹笠,手上握着火把或者拿着谷穗,踩着鼓点摆身、摇手、踏足,那循环的旋律悠扬轻盈而又复古粗犷,有一种“洗脑”式的动感。

禾楼舞(吴丹/摄)

据说禾楼舞是秦代南江流域的乌浒人在庆祝丰收、祭祀神灵时跳的一种舞蹈,寓意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如今,禾楼舞已经成为许多典庆活动固定的表演项目,被称为汉族舞蹈的“活化石”。

非遗名片

禾楼舞

流传于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远古农耕文化的产物,在古代百越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日常民俗及岭南民间舞蹈史等方面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2008年,“禾楼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没旅行前,世界只有书本那么大,

旅行之后,才知道原来世界那么大。

以上所举的非遗案例,也只不过是

广东非遗浩瀚星空中的一点星光。

非遗形式多变、仪态万千,

它有时是曼妙流动的,

有时又是神秘静止的。

如何才能真切地感知非遗?

去旅行,去发现,

去收集非遗洒落的点点星光吧~

撰文丨吴丹

图片丨见图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