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广西天等县支教一线!为这5位蓬江老师点赞

南方+ 记者

今年5月初,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江门市结对崇左市4个扶贫协作的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自2017年接棒对口帮扶天等县以来,江门市蓬江区先后选派14名优秀教师到天等县支教,为当地教育带来“江门经验”。崇左市扶贫办总经济师农贵新认为,江门的教育帮扶阻断了崇左的贫困代际传递。

近日,南方+走进天等县,采访了5位到当地支教的江门蓬江老师,了解他们的支教故事。

棠下中学朱小彦

连续带两届高三学生的知心姐姐

6月9日,朱小彦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一张配图写着“2020棠中高考必胜”,一张配图写着“天等高中2020高考必胜”。这位从江门市棠下中学申请到广西崇左市天等高中支教的英语老师,已经连续两年带高三毕业生了。

去年获得支教资格时,朱小彦也没想到,刚从高考备战一线退下来,一到天等高中又被压上了带高三毕业班的重担。除了负责一个尖子班和一个复读班的教学任务外,正在攻读华南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朱小彦还面临着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但这也是她来天等支教的原因之一——在新鲜的教学环境中寻找学术灵感。

支教地学生英语底子相对薄弱,部分备考生呈现懈怠状态,这让朱小彦有了压力。她坦言:“有时见到学生表现出半放弃的状态,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她认为,天等学生有提升的空间,只是以前师资缺乏,因此她要背起为学生提分的担子,班上部分上进努力的同学也给了她教学动力。

抱着将江门先进教育理念带来天等的想法,朱小彦通过播放视频、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提升学生学科兴趣,从而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劲儿。她教的尖子班,刚接手时英语平均分不到80分,在最近一次联考中,已经达到106分。

由于班上多留守学生,除了当好“引路人”,还要当好“解语花”。朱小彦提到,她的课代表是留守学生,父母都在广东打工,有时课代表会与她分享心事,班上有不少类似的学生。“感觉自己像他们的姐姐。”朱小彦笑称。

朱小彦老师(左三)与学生在一起。

朱小彦老师(左三)与学生在一起。

陈白沙中学潘庆伟

受学生喜爱的“小潘”老师

“‘小潘’老师是我在思源实验学校遇到的第一位数学老师,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在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的一次征文比赛中,1901班的学生黄诗颖用洋洋洒洒千余字表达了对“小潘”老师的敬爱。她笔下的“小潘”老师,是从江门市陈白沙中学到天等县参与支教工作的潘庆伟。

“在江门从教多年,也想到外面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去年9月,潘庆伟带着家人的理解来到天等。但一到天等,他与同行的几位老师就因为水土不服,多次发烧感冒。

除了身体压力,潘庆伟的工作压力也不小,除了负责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外,他还担任七年级1901班班主任。学生普遍知识积累少、性格内敛不善表达、缺乏自信等问题,曾令他苦恼了一阵子。因此,他把在陈白沙中学积累的“白沙模式”融入天等的课堂,力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磨合,在数学课上,孩子们开始能大胆回答问题,并慢慢能跟上老师课堂节奏。”潘庆伟回忆称,有一次,班上的李明海同学下课后追上他说“潘老师,咱班下节课是自习课,咱们再上一节吧!我开始找到了感觉了”,这让他感到欣慰。

担任班主任的潘庆伟还要为班上的贫困户当“指路明灯”。他告诉笔者,班上有一名沉默寡言的留守贫困户学生,曾经跟他说“像我这种人,不知道长大后能做什么”。这名学生超出年龄的迷茫触动了潘庆伟,因此他多次以讲故事的形式与学生谈心。

一年的支教即将结束,潘庆伟不久之后就要回到江门。此前,他通过公开课、研讨会等方式,与天等教师分享他多年积累下来的教研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力争将江门教育经验留在当地。

潘庆伟老师(第二排左三)与学生在一起。

潘庆伟老师(第二排左三)与学生在一起。

陈白沙中学赵百麟

教数学的体育老师,教蔡李佛拳的“老赵”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网络上,不少网友如此调侃。在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七(4)班,就有一位为班上学生“开小灶”补习数学的体育老师。同学们私下开玩笑说:“我们班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这位老师就是来自陈白沙中学的赵百麟。

去年来到天等支教,赵百麟就感受到当地学生与江门的不同。由于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学生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很难监督学习,加上原来都在村屯的小学读书,学生学习底子相对薄弱。

赵百麟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平均分比较低。他了解到,学生小学数学基础薄弱,所以跟不上初中教学进度。“看不过眼”的赵百麟就给学生开起“小灶”,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习小学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成绩。

虽然到天等支教不足一年,但赵百麟已经和学生打成一片,不少学生熟络后都喊他“老赵”。在“老赵”的班上,曾经有一名女同学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被其他同学起外号、排斥。赵百麟了解到,这名同学是留守儿童,长年缺乏家人照顾,所以才缺乏卫生意识。除了和这名同学沟通外,赵百麟还通过主题班会,教导班上学生尊重同学,停止给同学起外号的行为,为其解困。

作为体育老师,赵百麟还将陈白沙中学的蔡李佛拳特色课程带来天等。富有江门特色的蔡李佛拳让不少学生大呼新鲜,还引起其他老师的好奇,不少老师纷纷上门打探。为了让这项江门特色课程惠及更多当地学生,赵百麟热心向上门“拜师学艺”的老师“传授武功”,他还打算让学生在校内开展蔡李佛拳表演。

赵百麟老师的学生正在练习蔡李佛拳。

赵百麟老师的学生正在练习蔡李佛拳。

棠下中学黄丽燕

为天等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武功心法”

刚来到天等县民族高中支教,棠下中学英语老师黄丽燕多少有些不习惯。除了负责200多位学生的英语教学以及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外,支教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为她带来不少烦恼。

黄丽燕发现,支教学校的高中学生连基础英语音标都“一头雾水”。她了解到,由于天等孩子在小学和初中时缺乏专业英语老师教导,因此错过了打基础的时间,也失去了对英语的兴趣,基础薄弱的比例远高于比广东学生。

在天等县民族高中的第一节课,黄丽燕首先使学生了解到英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此后的课堂中,她每节课讲授复习音标,并且利用音标去拼读初中英语词汇,同步进行高中课程的教授,从基础入手为学生提分。“课余或晚自习,我会为学生进行课后辅导,过关为止。”黄丽燕说。

作为江门来的资深教师,黄丽燕将棠下中学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模式带进课堂,希望将学生“从我被迫学,变成我想学”。在第一学期,黄丽燕教的一个体育班,平均分从全级垫底进步到第九名,跟全级平均分的差距从分班后首次考试的6.53缩小到期末统考的1.5分。

为了提升支教效果,从教18年的黄丽燕将自己一套教学“武功心法”传授给天等县民族高中的青年教师。在她的带动下,学校不少青年教师还在各项教师专业技能比赛小有成就。

黄丽燕介绍:“我所带的青年教师,如凌灵老师,获得2019年崇左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陆影熙老师,获得2019年崇左市高三英语复习研讨课例评选一等奖。我也得到优秀指导一等奖的荣誉,得到肯定。”

黄丽燕老师。

黄丽燕老师。

紫茶小学潘秀莹

她相信学生是一张白纸

在紫茶小学英语老师潘秀莹看来,有教无类。

去年9月,为了将紫茶小学的教学经验带来基础薄弱的乡村地区,潘秀莹来到了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负责六年级毕业班4个班的英语教学。从教22年,她第一次同时教209位学生。

一到天等,潘秀莹就发现,这里绝大部分孩子英语基础非常薄弱,而且学校对小学英语教育不够重视。潘秀莹马上调整教学计划,并不急于开始六年级教材的教学,而是先用两个星期帮助学生梳理字母认读、书写问题,循序渐进处理好字母到单词、单词到句子的学习衔接。

作为资深教师,潘秀莹还把紫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B+E”课程体系推广到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并逐渐摸出一套适合贫困地区孩子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一学期,我所教的年级期末考英语平均分比期中考提高六分,并超越全县平均分。”潘秀莹说。

贫困地区学生一定学不好英语吗?潘秀莹否定了这个说法。去年刚到天等时,潘秀莹曾为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代上英语课,这群刚接触英语的孩子表现并不差。“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只要有专业的老师教,他们一定能学好。”潘秀莹说。

为期两星期的代课转眼结束,潘秀莹又回到六年级英语的教学岗位上。虽然她已经提高了毕业班的英语成绩,面对这群几乎“定型”的学生,潘秀莹多少有些遗憾,她说:“如果让我一直教这里的三年级学生,我有信心发挥他们的潜力。”

潘秀莹认为,学生不分好坏,只要教学条件和师资得到改善,乡村地区的学生一定能学好英语,天等的孩子不输江门。

潘秀莹在天等的支教即将结束,但她促进教育均衡的决心和努力并未因此停止。她告诉笔者,她正努力申报省级课题,希望利用同步课堂,以绘本的形式提高天等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她相信,在5G等技术的发展带动下,在一众支教老师的努力下,教育均衡一定能得到推进。

“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工作单位。扶贫是一场持久战,这项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潘秀莹说。

潘秀莹老师(右二)。

潘秀莹老师(右二)。


◎延伸阅读

在教育人才方面,江门市蓬江区选派14名优秀教师到天等县支教,以教研公开课、组建“教研工作室”等形式协助天等开展青年师资建设。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教育部门选派212名学校领导、青年教师到蓬江区重点学校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开展教研活动。

截至目前,江门市蓬江区共落实社会帮扶资金2069.7万元,其中引导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援建九年一贯制的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江门市慈善会、蓬江区慈善会募集善款280多万元开展助残助学助困项目;江门嘉宝莉化工集团助学基金会资助天等县高级中学30名贫困学生共18万元;江门市侨联、侨青会发动侨界力量向深度贫困村佩光村小学募集善款10.34万元,购买教学设备及学习用品。

江门市与崇左市互派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409人次。

江门市协助崇左市援建乡镇(村)学校(含幼儿园)10所70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489人。

【撰文】叶芷晴 黄烨倩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周柳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