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师傅返乡,带动千余户贫困户致富|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南方+ 记者

“参加粤菜师傅培训,考到职业资格证书后,老板把我的工资从每月4800元提到了6000元,这样的收入在我们这里已算是相当不错了。”在韶关市新丰县惠明客家王酒家,大厨朱能卿亮出了一本蓝色的证书。“有了这本证书,不管走到哪儿,我都自信多了。”

朱能卿向记者展示他的职业资格证。

朱能卿向记者展示他的职业资格证。

老母亲中风,妻子和孩子疾病缠身,2018年前,朱能卿一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照顾家人,他从东莞辞职回到韶关,在人社部门介绍下,找到了现在的工作。2018年,朱能卿参加了当地首批粤菜师傅培训班,拿到了中式烹调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尽管全家只有我一个人打工挣钱,但在各种补贴政策帮助下,一个月还能攒下5000多元。”朱能卿说。

朱能卿的拿手菜是酿佛手瓜。

朱能卿的拿手菜是酿佛手瓜。

让朱能卿感受颇深的是,广东大力推广“粤菜师傅”工程后,面向这一职业设置的培训课程、技能大赛越来越多,在开阔眼界、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粤菜师傅这份职业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外界看待粤菜师傅的眼光也和以前不一样了。

“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踏踏实实做下去,我们家离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了。”朱能卿说,如果未来孩子愿意当一名粤菜师傅,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支持。

+朱能卿工作的惠明客家王酒家。

+朱能卿工作的惠明客家王酒家。

同样在韶关新丰县,还未到中午饭点,烧鹅皇山庄就已食客盈门。对于餐厅经营者、80后粤菜师傅返乡创业领头人潘志敏来说,粤菜师傅已经不只是一份职业,而是一项回归初心、回馈家乡的事业。

80后粤菜师傅返乡创业领头人潘志敏。

80后粤菜师傅返乡创业领头人潘志敏。

潘志敏将眼光转向粤菜餐厅的链条上游,通过建立生态种养基地,他已经带动1366户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帮扶2000多户农户从事生态绿色农业生产,走上脱贫致富路。

潘志敏还创办了每日鲜配送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电商自营平台,在15分钟内把产自韶关农村的生鲜农产品端上城市的餐桌,是他的目标。最近几年,他们还摸索出来了“寄养代销”的模式,帮助不少贫困户改善生活。

所谓寄养代销,就是由每日鲜配送有限公司每年向贫困户免费发放一批鸡苗;鸡苗长大后,企业再出资回购;参与这个项目的村民,还能收到一笔一次性的补助资金。

村民潘华军就是这个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在此之前,潘华军靠打临时工养家糊口,家里有四口人要养活,每个月收入却只有三四千元。“参加寄养代销项目后,每年我们家可以分到50多只鸡苗。三到四个月后企业回收时,每只鸡可以卖出30—40元;每养一只鸡,我还能获得约100元补助资金。这样算下来,每年可以增加近7000元的收入。”潘华军说。

【记者】黄叙浩 王彪 发自韶关

【摄影】 吴明

编辑 吕虹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