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洲第一名瓷”遇上中国青花瓷,谁才是“瓷中白金”?|睇show

南方+ 记者

数百年前,以景德镇为代表的中国瓷器,乘海上丝绸之路的风帆抵达欧洲,激起一场席卷欧洲的“中国瓷器热”,景德镇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瓷都”。

欧洲各国竞相探索和研制瓷器配方,德国梅森小镇率先破解,梅森瓷器以卓越品质和精湛技艺,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名瓷”。

如今,当梅森瓷器遇上中国瓷器、日本瓷器,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戳视频,看数百年前的“瓷中白金”↑↑↑

当“欧洲第一名瓷”遇上中国青花瓷,谁才是“瓷中白金”?|睇show

“蓝色洋葱”和绝美“雪球花”系列亮相

小南一进展厅就被这件雪花球茶壶深深吸引,整个茶壶外身布满了立体花瓣,淡粉色光泽透着满满的少女心。

策展人帅倩介绍,“雪球花”系列是梅森产品中最为重要的装饰手法之一,300年来被广泛应用到众多产品之中,装饰立体,工艺考究,在1739年开创后,至今仍然以传统的方式生产。观众看到的器体上的立体花瓣都需先在模子中塑型,再由浮雕技师逐件组合在主体上,并在接驳位进行修补,制作历程往往需要耗时数月。

“蓝色洋葱”系列可以说是梅森瓷器中最负盛名的经典餐具纹样,也是梅森模仿景德镇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自1739年诞生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为什么是洋葱呢?原来,“蓝色洋葱”源自中国寓意福寿多子的石榴和桃子的变体,当时梅森工匠不熟悉中国的水果和花卉纹样,因而将花茎和枝条相互交织,就绘成了欧洲人熟悉的洋葱形状。

这个“猴子乐团”同样是梅森制造。1753年,塑像大师约翰·约阿希姆·坎德勒创作了一幅由21个猴子组成的滑稽管弦乐团草图,根据这张草图烧制出精巧的雕像,用于装饰宴会桌,直到18世纪中期,猴子乐团仍是瓷器工厂制造的众多雕像中最受欢迎的产品。

这是一件清乾隆年间烧制的青花御窑厂八角形盘。明清时期,朝廷均在景德镇设立专门机构制作官窑产品,在清代称为“御窑厂”,这件青花瓷盘描绘的正是御窑厂瓷器从瓷坯制作到入窑烧制前的详细过程,在景德镇瓷器上以景德镇生产瓷器的过程为主题纹饰,相互映照,饶有趣味。

欧洲“迷弟”用骑兵换中国青花瓷

在各国瓷器的研制和发展历史过程中,曾发生不少趣闻轶事。

比如中国瓷器的疯狂“迷弟”奥古斯都二世,就曾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做了一笔交易——用600个骑兵换151个康熙时期的中国青花瓷,这些被卖到他国的骑兵被编入了普鲁士陆军,组成萨克森94步兵师,绰号“瓷器兵团”,而这批价值连城的青花瓷至今仍陈列在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内。

帅倩介绍,展览以多个故事为主线展开,希望为观众展现16-19世纪中外瓷器交流与碰撞的壮阔历史。这些故事中不少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痴迷瓷器的法王路易十四曾派出“间谍”远渡重洋抵达景德镇,“谍影重重”掩盖下,只为窃取瓷器的秘密;英国声名卓著的陶瓷制造商乔夏·韦奇伍德,原来有一个后来家喻户晓的外孙——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他从韦奇伍德家族继承的丰厚遗产,曾支持达尔文开展改变世界的生物进化论研究……

观众看展


△展厅情景还原

△展厅情景还原

据悉,本次展览由广州博物馆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江西省博物馆、郑州博物馆共同策划并主办,德国黑提恩斯——德国陶瓷博物馆、德国梅森瓷器博物馆、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海关特别支持,广州是国内巡展的第三站。

△小舞台剧

△小舞台剧

博物馆还将推出线上线下系列活动,包括展览精品文物视频鉴赏和瓷器鉴赏和基础知识科普系列、线上H5小游戏和吉祥物“穗穗”为主角的瓷器系列表情包等。值得一提的是,原创的小舞台剧“梦说中国瓷:奥古斯都与康熙”也将在镇海楼展区“小广剧场”由专业演艺团队定期亮相上演。

【看展TIPS】

展期:2020年6月12日-9月20日

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时间:9:00—17:30,逢周一闭馆

 

【记者】黄堃媛 李文轩

【图片/视频】李文轩 部分图片由馆方提供

【通讯员】李明晖


编辑 徐子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