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莞面积最小的镇街之一,东坑镇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GDP 产出近11亿元,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将近3亿元。今年,东坑镇将以怎样的大动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革中开新局”?
2020年东莞两会期间,东莞市人大代表、东坑镇委书记谭全河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详谈开创“精致小镇、魅力东坑”新局面的新思路、新举措。
东坑镇委书记谭全河
启动“三大行动”,提升城市品质内涵
今年东莞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将推动松山湖打造成为东莞“创新城市”形象标杆地区。作为松山湖功能区的一员,东坑镇统筹推进全镇27个城市品质三年提升重点项目,农村活力全面激发,城市现代化步伐全面加快,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东坑被外界广泛关注主要得益于松山湖的强劲发力。随着松山湖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其对周边镇街的环境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谭全河表示,今后东坑镇将大力推进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启动构建核心品质标杆空间“造心行动”,以“一带两轴三拓展”着力构建“十五分钟优质生活圈”。
具体是,以镇政府周边核心圈为中心,串联鹰岭休闲公园、亭岗岭生态公园、月明湖湿地公园和农业园生态旅游区四个绿地系统,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探索建立“慢行系统”,打造“宜居生活带”;以东坑大道沿线为“南北综合发展轴”,重点打造以东皇步行街、中央松湖、车站广场、恒亿中心、东方财富广场等为基础的城市商圈,逐步形成具有东坑特色的城市“天际线”;以迎宾路、骏达路串联生态智创城和两个轨道交通TOD站点开发为“东西联动轴”,其中依托生态智创城为基点,以东勤通讯总部和亭岗以南250亩商住片区推进产城融合示范项目,吸收松山湖创新动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骏达路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加快中心片区均衡发展。
同时,稳步推进以4.5平方公里生态智创城为基础的综合开发拓展、各村100亩旧工业区“产业升级拓展”、1+6中心区旧城更新拓展,精准打造高度融合的城市品质标杆地区。
与此同时,东坑还将大力实行城市品质全域提升攻坚行动,加快生态智创城、TOD综合开发规划设计,推动城市品质从重点突破转入整体提升;开展内外兼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升级行动,开展农贸市场提升创星攻坚行动,启动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将精细化管理重心下移至村(社区),形成联动、协同、共治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海外疫情压力增大,不少企业增资扩产的脚步开始放慢甚至停滞不前,不过近段时间以来,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却频频与东坑镇接触。今年1-5月,东坑累计引进项目15宗,协议投资总额15.3亿元,项目行业涵盖通讯电子、五金机械、智能装备、服饰皮具、塑胶模具等。此外,1-4月东坑完成投资2.8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2.2%,排名全市13位。
“当前,东坑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优化招商引资,不断引进重大项目。我们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产业体系配套优势,深度参与融入大湾区建设、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实施主动精准招商战略。”谭全河说,为扎实推动通讯电子产业发展,东坑镇一方面引进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终端等产业,另一方面引进先进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优化全镇产业结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市招商引资重特大项目的条件的优质项目,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助力东坑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爱玛电动车增资扩产项目不仅实现投产,而且在全球疫情蔓延的困境中实现逆势增长,1至5月产值4.5亿元,同比增长89.6%。另外,随着华荣、纽纽、恒时达、优品、迅扬等10宗市重大项目相继投产,预计将带动190亿元产值,在东坑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谭全河直言,作为东莞面积最小的镇街之一,东坑镇工业用地资源较为有限,无法持续进行土地的增量开发,因此,东坑把“拓空间”作为建设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拓展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目前,全镇预计可用于“拓空间”土地共4207.82亩,涉及项目83宗,用地类型包括工业、商住、商业及公共服务四大类。
为进一步提升单位GDP产出,今后东坑将主动接受松山湖辐射带动效应,用好功能区联合招商机制,吸引华为产业链配套等湾区高端优质资源集聚,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全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与此同时,以土地收储为抓手,强化产业用地保障,力争每年收储土地150亩,加快盘活政府储备土地1200多亩和村级存量土地1300多亩;以土地扩容为抓手,鼓励镇办企业转型升级,加速推动城市更新;以生态空间为抓手,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提升城市品格魅力。
补齐补强产业链条,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东坑镇主动接受松山湖辐射带动作用,优先接洽和引进一些产业配套企业及产业链关联企业,不断补齐补强产业链条,引进了华荣通信、新能德电子、东勤通讯等企业,逐步形成以电子通讯产业为主,新一代信息科技、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多点开花的崭新产业格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东勤通讯高端移动终端智能制造总部项目落户我镇,突出了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拉长做全了产业链,加快聚集一批上下游核心企业集聚,有利于进一步做强产业集群。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坑镇已形成了以富港、富强、新能德、华荣、高义等支柱企业领航、众多中小企业护航的产业舰队。目前,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有47家,其中年产值10—50亿元企业3家(中德、华荣、高义),50—100亿元企业2家(新能德、富港),超百亿企业1家(富强)。
“目前东坑已形成了以正崴集团为代表的通讯电子、新能德为代表的新能源锂电池、华研为代表的新材料等产业体系。”谭全河告诉记者,疫情之下,富港、新能德、高义、迅扬、中德、华研等支柱企业危中化机,破浪前行,实现逆势增长。其中,新能德2019年已突破60亿产值,2020年1至5月也保持23%的增长率。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东坑镇迅速成立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对镇内10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挂点服务,打造“数据采集分析-动态研判决策-政策要素配置-企业帮扶服务-督查分办保障”闭环系统,积极做好政策对接、配套和实施,加强土地、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统筹配置,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来看,主要经济指标较一季度有明显好转,呈现逐步复苏态势,为二季度总体经济正增长打下良好基础。”谭全河说,接下来东坑将大力开展“强、大、精、优”产业体系工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主动精准招商战略,紧盯新材料、新能源、5G通讯等“朝阳”产业,主动登门制造业发达地区招商,引进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
【记者】韦基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