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这个党群活动中心传来琅琅读书声!原因太暖心……

南方+ 记者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11日上午8时,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廻龙村鱼冲片党群活动中心传来了琅琅读书声,这是小学语文课《小英雄雨来》的片段。当天,39名小学生分坐在4间由党群室改造成的课室内进行早读。

“又能上学了,好开心,不用担心期末考‘零鸭蛋’了。”在课间十分钟,五年级学生邬冬怡笑着告诉到访的记者。

这个村的党群活动中心缘何变了课室?学生们为何要在这里上课?这要从6日开始肆虐的暴雨说起。

学生在廻龙村鱼冲片党群活动中心改造成的课室内上课。记者黄津 摄

学生在廻龙村鱼冲片党群活动中心改造成的课室内上课。记者黄津 摄

两天把党群室改成教室

6月6日起,连南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造成寨岗河的多次洪峰通过S261线连接寨岗镇和大麦山镇的廻龙桥,桥墩受到强大冲刷。7日清晨,廻龙桥桥墩出现下沉、拱圈被拉裂、桥面凹陷达0.8米的险情,成为危桥。当天,相关部门将该桥封闭禁止车辆及行人通行。

廻龙桥桥墩出现下沉、拱圈被拉裂、桥面凹陷达0.8米的险情,成为危桥。记者黄津 摄

廻龙桥桥墩出现下沉、拱圈被拉裂、桥面凹陷达0.8米的险情,成为危桥。记者黄津 摄

始建于1980年的廻龙桥,是当地群众前往镇区的主要通道。特别是与廻龙小学一河之隔的鱼冲片区,有49名小学生在该校上学,平常通过该桥步行1.5公里即可到校;而桥梁封闭后,若要回校就需多绕行11公里,学生上学严重受阻。“路途远不说,特别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廻龙村委会书记、主任黄汉良说。

如何克服洪灾影响,确保学生能正常上学?当天正值周末,次日学生就需返校,时间刻不容缓。

连南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寨岗镇对此非常重视,相关人员立即会同村干部开会商讨。寨岗镇党委书记马海荣介绍,当时讨论过由家长接送、校车接送以及分流至金鸡小学等三个方案,但出于时间以及安全等因素考虑,都因存在隐患而无法达成。

经过研讨,当晚决定将鱼冲党群活动中心改造成“廻龙小学临时分教点”,如此能让学生就近上学,也可保障学生上下学的安全。

改造工作迅速行动起来。加装护栏,添置风扇,安装黑板,布置网线,搬来桌椅……短短两天时间,连南就把鱼冲党群活动中心的四间党群室改造成了教室,再由学校调派老师到分教点授课,于10日正式复学。

学生步行10分钟即可到校

49名学生当中,有10名学生的家长在与镇政府和学校协商后,自愿每天接送小孩到廻龙小学就学,其余就在临时分教点设立的一、二、四、五年级上学,分别有学生13人、8人、9人和9人。

39名小学生在4间由党群室改造成的课室内上课。记者黄津 摄

39名小学生在4间由党群室改造成的课室内上课。记者黄津 摄

11日清晨6点半,五年级学生邬冬怡就起床做早餐,再步行10多分钟来到廻龙村鱼冲片党群活动中心,经体温检测后进入课室上课。

邬冬怡曾经很担心因为路途遥远上不了学。“以前步行去廻龙小学20分钟即可,因为桥梁封闭要绕行,回校一趟就要两个多小时,一天下来4趟,时间都花在走路上了。”

10日复学后,她的担心成为历史。品学兼优的邬冬怡,其父母在外务工,平常除了自己步行上学,还需自己做饭菜,自理能力极强。

“在这里学习跟在学校没啥两样,都是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程。”11岁的邬冬怡说,她所在的班级有学生9人,“因为人少,听课也比以前更清晰了。”

下课铃响起,学生们三三两两走出课室,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成为他们游玩的场所,兵兵球台旁围住了数名女学生在打球。中心门前的球场也热闹起来,一群男孩追逐在篮球架下,一片欢声笑语。

女学生们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兵兵球台打球。记者黄津 摄

女学生们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兵兵球台打球。记者黄津 摄

校骨干老师主动支援

在鱼冲片党群活动中心二楼,是四年级和五年级课室。51岁的教师朱鹏辉正在为四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小英雄雨来》。因为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只能板书授课。黑板上,工工整整写满了字句。

因为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板书授课。记者黄津 摄

因为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板书授课。记者黄津 摄

朱鹏辉是分教点的四、五年级班主任。“包两个班,工作比之前忙一倍。”在四年级上课20分钟,他就需转到隔壁的五年级重新授课,课堂40分钟掰成两部分来上,确保两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听课学习。“看到他们能正常上课,再累也值得。”

“廻龙小学临时分教点”共有4名教师负责授课。记者黄津 摄

“廻龙小学临时分教点”共有4名教师负责授课。记者黄津 摄

廻龙小学校长黄家权告诉记者,“廻龙小学临时分教点”共有4名教师负责授课,都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他们得知设立分教点后,主动报名参加。”而他自己,除了负责好廻龙小学的校务工作,每天还需到分教点巡查,并要负责分教点的四、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课,授课量从以前每周7节课增加到现在每周18节。

22岁的杜云芳,是廻龙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师,每周二、周四,她固定到分教点为学生上英语课。为了上好课,她针对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精心准备不少英语单词图卡课件,让授课更形象化;课堂上更多地进行口语练习,以弥补音频教学的空白。

杜云芳老师在廻龙小学分教点辅导五年级学生上英语课。记者黄津 摄

杜云芳老师在廻龙小学分教点辅导五年级学生上英语课。记者黄津 摄

“时间很紧,7月就要考试了,学生的课程不能落下,”一天下来7节课不停歇,杜云芳感觉嗓子要冒烟,“煲点凉茶喝就没事了。”

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罗秋云老师一个人包办了一、二年级两个班的所有科目,每晚备课到22时。“以前主要教一年级学生,对二年级课本有点陌生,要重新去熟悉、学习。”有着34年教龄的她是小学一级教师,“希望通过这段时间精心授课,把学生们落下的功课补上来,把成绩提高起来。”

罗秋云老师一个人包办了一、二年级两个班的所有科目。记者黄津 摄

罗秋云老师一个人包办了一、二年级两个班的所有科目。记者黄津 摄

因为离家比较远,为解决中午饭问题,老师们把电饭煲带到分教点,每天带着大米和菜过来烹饪。“中午凑合一点没关系,能节省一些来回时间,方便教学。”朱鹏辉说,“自己辛苦一点没关系,只要学生功课没落下就行了。”

傍晚时分,学校放学。村民谢秋玲过来接读二年级的儿子曾家铖。“多得党委、政府设立这个分教点,解决了我们小孩的上学难题。”她感激地说。

目前,当地已启动廻龙桥拆除重建工作,并在附近开展钢结构便桥搭建工程,预计7月底能完工通行。届时,群众出行和学生返校难题将得到解决。

【记者】黄津

【通讯员】房靖洋 蒋丽梅 胡歆鸣

编辑 林伟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